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勰的《文心雕龙》体大精深,内容极其丰富,全书五十篇,分上下两编,各二十五篇。上编以文体论为主,着重论述各种文体的写作;从诗、赋等文学作品到史传、诸子学术著作,以及一些程式化的应用文。下编以写作论为主,分专题论述有关的写作规律和方法,并涉及到文章写作过程中各方面的问题。统观全书,对写作方法的论述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刘勰总结了前人的写作经验和教训,并根据写作实践进行了全面探讨,提出了精辟独到的见解,既有理论上的阐述,又有方法上的指点,给后代的文章家、批评家以深远的影响,就是对今天的写作也有借鉴意义和直接帮助。下面我们仅就文章的用事的问题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湖南师专系统协作编写的《作文学》(张会恩主编,中南工大出版社出版),是很有特色的一本写作教材. 《作文学》是以文章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来建构它的理论体系的.作者用了十二章近一半的篇幅来论述作文的基本原理:前有“绪论”一章,对中国古代的写作理论进行了史的考察;其中“作者”一章,论写作主体;“感受”、“思维”、“想象”、“情感”、“构思”、“技巧”、“文采”七章,论写作过程;“读者”一章,论文章阅读;“规律”一章,论写作的基本规律;再加下编的文体论,就构成了对写作活动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构成了全书的基本理论框架。《作文学》是以恢宏的气势、求实的精神来建构理论体系的。这一点,从“绪论”一章可以看到。要论及作文  相似文献   

3.
由河南师范大学等十所高等院校的一些同志集体编写、张寿康同志主编的《文章学概论》,最近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文章学概论》是对文章之学进行综合研究的成果。全书249,000字,分九章,谈了文章的起源、发展、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4.
湖南师专系统协作编写的《作文学》(张会恩主编,中南工大出版社出版),是很有特色的一本写作教材。《作文学》是以文章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来建构它的理论体系的。作者用了十二章近一半的篇幅来论述作文的基本原理:前有“绪论”一章,对中国古代的写作理论进行了史的考察;其中“作者”一章,论写作主体;“感受”、“思维”、“想象”、“情感”、“构思”、“技巧”、“文采”七章,论写作过程;“读者”一章,论文章阅读;“规律”一章,论写作的基本规律;再加下编的文体论,就构成了对写作活动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构成了全书的基本理论框架。《作文学》是以恢宏的气势、求实的精神来建构理论体系的。这一点,从“绪论”一章可以看到。要论及作文学研究的对象与理论体系时,作者不仅对文章学的发展及文章学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如数家珍,而且对文本写作学、过程写作学、主体写作学、文化写作学等各种写作学思想及它们取得的成绩十分清楚。从而把全书的理  相似文献   

5.
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在其《文史通义》等有关著作中,不仅深入系统地探讨了中国文史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且对中国文章的写作规律也进行了探索,建立了自己的文章理论,它主要可概括为文道论、文德论、文法论三个部分,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历代用于计量文章的名称,有篇、章、卷、首、通、 道、条七种。 "章"来源于音乐。周时的乐有文辞相配,乐师 奏出旋律,人们以诗句和着吟唱。《诗三百》即为吟 唱之辞。一部乐一般有几个阶段的旋律,一阶段叫章, 全部奏完叫竟。乐曲分章,和着吟唱的辞句也相应地 称为"章"了。  相似文献   

7.
把社会科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探寻其发展规律,既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又是一个难度很大的研究课题。最近由李鹏图同志撰著,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社会科学发展散论》(以下简称《散论》)一书,敢于攻坚,就社会科学发展规律作了全面、深刻的探索,揭示了社会科...  相似文献   

8.
一、从审题、解题入手,揭示思路。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窗口,许多文章的题目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了文章的内容和思路。如我在教《桂林山水》、《飞夺泸定桥》、《将相和》这类课文时,就首先从审题入手,在弄清题意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把学生的思路引导  相似文献   

9.
阅读经典文章,揣摩经典文章中作者的谋篇布局, 遣词造句,让小学生去模仿写作,对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表达有 着切实的指导作用。以课本内的经典文章和课本外的经典文 章为范文,指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赏析’提炼写作方法’让学生 在不同层次的仿写练习中,逐渐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文章的形态美杨道麟著名的文章学专家曾祥芹教授在他的《文章学探索》一书中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中国现代的文章大师。"这真是的评!作为现代文章大师─-毛泽东同志的文章揭示了客观事物的许多规律,阐明了许多物理、事理和真理,它常常是对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等...  相似文献   

11.
古人论文章,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凤头”,小而迷人;“猪肚”,丰富充实;“豹尾”,短而有力。这就是说,文章的结尾,应简短有力。 那么,作文怎样结尾为好?以笔者之拙见,谈谈文章结尾的几种方法与作用。 一、画龙点睛,总结全文。这是以简练的笔墨,对全文进行总结,以精警的语句,揭示文章主题的方法,如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前面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在结尾却用“跟困难作斗  相似文献   

12.
论医学科普文章的实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正确的选题,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通俗的写作方法的探讨,全面论述了医学科普文章的实用性,是自身的社会价值所决定的,是医学科普文章一个至关重要的选题  相似文献   

13.
写文章头难起,尾也难落。但结尾作为一项写作技巧,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寻的。从中学的语文教材来看,大致有如下几种: (1)总结全文,卒章显志。如《母亲的回忆》、《竞选州长》、《内蒙访古》、《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便是这种方法结尾的。试看《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 “当初,白蛇娘娘压在塔底下,法海禅师躲在蟹壳里。现在却只  相似文献   

14.
文章学论略     
大家知道,人们对于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总有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例如,对语言规律——语法的认识就是这样。我们现在讲语法学的建立始自一八九八年的《马氏文通》。其实,古代文献学的研究内容除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之外,很早就有了对语法的认识,有了语法学的萌芽。明、清之前已经出现了有关虚词的文章和专著:唐代刘知几《史通·浮词》,柳宗元《复杜温夫书》都给虚词分了类。明代卢以纬《助语辞》,清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是一部什么书?现已出版的有关研究论著,大都认为是一部文学理论专著.近年来,随着文章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不少研究者提出了异议.王运熙先生说:"人们一提起《文心雕龙》,总认为它是我国最有系统的一部文学理论书籍,其性质相当今天的文学概论那样……但从刘勰写作此书的宗旨来看,从全书的结构安排和重点来看,则应当说它是一部写作指导或文章作法,而不是文学概论一类的书."(《文心雕龙探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贺绥世先生说:"《文心雕龙》研究的不是单一的文学理论,而主要是文章学."(《写作》1983年第二期)我们认为这是切合刘勰写作《文心雕龙》的情况,也是符合该书实际内容的.因为《文心雕龙》的研究对象虽包括诗、赋、乐府等文学作品,但大部分还是论、说、书、记等常用文章;所论的内容虽涉及不少的文学理论问题,但基本上与今天的文章学观点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应该全面地、历史地研究《文心雕龙》,还它以本来的面目:一部文章学概论.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以下简称《文心》)历来被认为是一部文学批评的专著,但是如果我们研究一下《文心》的具体内容就不难发现,《文心》所概括的文论,不光是文学的,还有实用文章的。《文心》研究专家周振甫先生在他的《〈文心雕龙〉今译》中明确指出:“他是先博通经史子集,再从文学和文章的角度,论文序笔,研究文体论;再从文体论中剖情析采,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二四年二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叶圣陶先生的《作文论》。这是作者为振兴汉语文章学作出的第一个重大贡献,也是作者驰骋文坛,成长为现代文章家的第一座里程碑。《作文论》共十节,分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论述了文风、文源、章法、文体、表达、语言六大问题。 (一)文风论叶圣陶认为,文风既指内容,又指形式;从内容讲,要“求诚”,从形式讲,要“独创”。“求诚”,就是要求所写的必须是“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说文章繁简     
文章繁简之说,大约在后汉时已经有了。班固讥讽傅毅,说他“下笔不能自休”(见曹丕《典论论文》),就是崇尚简要,反对文章繁冗的一例。后世许多重要的文论作者,对这问题的看法都是闳通而持重的。如陆机《文赋》云:“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这本是说,文章只要把意思表达清楚,道理说得透彻就好,并不需要长篇  相似文献   

19.
许爱梅 《考试周刊》2015,(3):106-107
科普文章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科学道理呈现给普通大众的文章。本文以科学松鼠会中的《云计算:一片"电脑云"里的浪漫》一文为例,从认知语言学角度,通过转喻、概念整合等工具,分析了其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原因,旨在推广这种"科学松鼠会"式的写作方法,让科学道理与人民大众走得更近。  相似文献   

20.
《颜氏家训·文章》篇文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氏家训》是北朝颜之推所作的家教训诫之书。其中《文章》篇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文学思想。如果我们全面地分析一下《文章》篇,不难发现其中有不少高明的文学见解和进步的美学思想.应该说,在文艺理论发达的南北朝时代,《文章》篇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文学理论较贫乏的北朝,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