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就告诉我们,以读为本,感知、感悟,培养语感、情感,是语言训练的最基本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之大。然而如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将读与看、思、演、写、画相结合,更有利于发挥读的作用,从而更好的发挥语文课的功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汤爱军  张明 《考试周刊》2011,(36):56-57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4.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怎样落实让学生“充分地读”呢?我认为应当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反复读,每一层次都要达到应有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把其中的“感知”、“感悟”、“语感”、“情感”称为“四感”。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必须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读悟”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达到亲近文本,受到情感熏陶,获得语感呢?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文章精彩片断,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进而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情感共鸣,以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9.
谢利平 《教育论坛》2004,(2):32-32,35
新课程标准准确地提出了培养语感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悟,就是对语占文字直接地整体地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吕艺 《成才之路》2011,(32):92-I0021
在小学朗读教学中,人们常用“朗朗上口”来比喻学生读书流畅的程度。《新大纲》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1.
蒙宪 《广西教育》2009,(25):43-4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结合各项训练活动。  相似文献   

12.
李文 《青海教育》2009,(11):24-24
朗读训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新课标明确指出了“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朗读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可以运用多种朗读方法,如:范读,引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培养语感能力。”中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应该进行语感训练,要让学生直接参与感知语言的实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4.
郭咏鸽 《新疆教育》2012,(11):109-109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而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5.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仔细品读新大纲的这句话更觉意蕴深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学到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不难看出,这里的“充分地读”,就包含着让学生用心去阅读,用感情去体验,用理性去悟道。换言之,情感就是维系课堂生命的纽带。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的读是一个载体,在课堂中,它承载着学习语言、培养语感、促进理解、诱发思辩、引导感悟、熏陶情感、完善知识建构的使命.正如新课标中所诠释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9.
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琅琅的朗读声中,让低年级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出感情.只有将情感真正地融入朗读课文之中,才能更好地培养朗读品质,使朗读有质的提升,丰富朗读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吴宝 《陕西教育》2010,(1):80-80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