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三明宗祠建筑在选址上依循风水学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天人合一之境;在平面布局上强调中轴线观念,注重对称平衡,尽显儒家尊崇的伦理秩序与中庸之道;而建筑雕饰则精美生动,取材广泛,凸显吉祥庄重内蕴和伦理教化色彩。由三明宗祠建筑可以洞见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也可以领略在儒、释、道思想浸染下,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蕴涵的丰富,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建筑思想及装饰风格深深植根于以儒道思想为主干的传统文化精神土壤里;现代室内设计也积极汲取儒家以人为本、和而不同、尚中之道,以及道家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文化精神,巧妙地调动色彩、空间、材料等因素,设计出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空间造型。对于现代室内设计来说,儒道文化精神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诗一向以人与自然的交融、层出不穷的奇特意象、色彩的象征、强烈的感情以及对自然与文明冲突的思索,为世界各国人们交口称赞。然而,令人感到最为惊讶的是他诗中所具有的强烈的“天人合一”境界竟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意识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论文就叶诗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表现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比较中,初步探究出叶赛宁“天人合一”境界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建筑宏观设计的顶峰之作,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浸淫承继了建筑群落与自然环境充分交融的传统,并表现出浓厚而典型的风水观念和环境意识,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建筑群的整体规划和宏观设计,在中观层面上表现为具体宫观的基址选择和因势顺借,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宫观内部的空间调适和个体安排.其中包涵着显著的“天人合一“思想和丰富的美学成份.  相似文献   

5.
富合人生哲学意味的道家思想,当然对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传统建筑影响深远。在现代人旅游审美活动中,我们可以领悟到道家崇尚自然的理念在中国园林、道观和城市建筑上的体现。如由中国园林所体现出的虚静为本、以天合地、天人合一的理念,由道观建筑所体现出的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物我合一、生生不息的理念,由城市建筑所体现出的主题鲜明、结构有序、人地和谐的理念。这种发生在旅游中的审美活动,有利于现代人树立热爱自然、和谐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传统建筑承载了传统文化,反映着不同时代以及不同地域的文化思想。中国传统民居是产生时间最早且分布地域最广的传统建筑,种类繁多。传统民居建筑的布局结构和装饰细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传统自然观,较好地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在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中国传统民居的自然观依然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在其价值观中,音乐被视为一种思想内涵的载体形式,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礼”与“乐”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其线性旋律结构范式,表现为一种生命运动与宇宙自然共节律、同节拍的艺术思维品格,体现着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其不按严格的几何原理布局的即兴性自由变化的反复运用,则又恰好同人的心理活动与感受过程相契合,给人以更多的自我体验和自由发挥的机会,表现出以“人”为核心、以自然人性为出发点的人文倾向。  相似文献   

8.
清真寺是回族人民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开展社会活动的场所,是回族政治、精神、思想和文化的中心。清真寺除了具有一定的宗教功能外,还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西海固地区的清真寺建筑装饰受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海固地域民居建筑等的影响,在形式、内容、布局和色彩上都表现出了独特的伊斯兰教特色。  相似文献   

9.
儒道生态思想的两种理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的生态思想之核心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与自然相和谐思想不同程度地体现在先秦诸家,特别是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学说中。古代生态思想表现出两种理性,即生态道德理性和生态实践理性。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哲学思想为现代文明的生态观确立提供了深厚的价值支持资源。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一休闲山庄建筑与环境规划设计的总结,探索如何把中国传统建筑与休闲环境相结合,在小环境中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具有强劲的生命穿透力,敦厚稳重、纯朴古拙之气尤存。而环境设计则巧妙地利用自然、贴近自然、融入自然。  相似文献   

11.
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宅园林的代表,写意是它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法。写意常通过象征、品题等手法来开拓深远隽永的意境。这种手法是中华民族直觉顿悟思维方式的表现,是中国传统诗画的延伸,并与文人园园主的关系密切。苏州园林的写意不是对自然的简单模仿,而是追求有若自然、不露斧凿之痕的最高审美境界,它创造出了富有情趣的人化自然。写意手法营造出的含蓄和韵味需要游园者的心领神会,是品赏苏州园林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园林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园林体系,它融合了山水、建筑、书画、园艺等形式,是我国传统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的综合反映.山水景观作为建构园林空间序列的基础,被视为园林的骨架和血脉,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山水不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而且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人们在对园林山水的审美中,不但可以回归自然,追求隐逸,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品德的赞美,而且还能在虚静空灵的状态下感受宇宙生机,体悟自然之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凝结了古人崇尚自然、妙用自然的无限智慧,其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之造园艺术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有机融合,也蕴含着环境中各要素的普遍联系,给向往自然的现代人带来许多启迪。现代办公空间设计为满足人们对环境的自然审美需求,从空间形式、界面材料、花木配置方面都汲取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生态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复古思潮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延续几乎从未间断过。深刻的影响了中国古典私家园林艺术体系的沿革和发展。作为融合了多种因素的现实载体,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发展脉络中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复古倾向,并在民族思维惯性的作用下,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了隐逸追慕、精神修复和伪装蜕变三个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5.
吴冠中先生认为:绘画艺术属社会科学,体现的是文化,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绘画艺术风格。因此,发展绘画艺术不能模仿或照搬,中国画的中西结合应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与西方的艺术思维进行互补,才能真正达到本质上的结合。而不是形式上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气的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气又是具有审美意义的,这种建构在对生命的感悟基础上的审美理论,以一种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来实现着具有东方独特的审美情趣的“求意“的审美观照,对后世美学及艺术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古人最高的艺术境界和人生理想中无不包含着气的观念,即一种趋于形而上的中国式的审美观照--灵性之气.它融人在人与自然的生存关系之中,凝聚着古人的无穷智慧.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民居建筑是由古代原始人类穴居、巢居居住方式长期演化而成的土木建筑与悬空平台相结合的干栏式建筑,它以其浓郁的民俗文化美和独特的建筑造型美而体现出它独特的人文价值。土家民居建筑作为民族文化的有形载体,它的建筑过程与空间营造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人化宇宙、法天敬祖的宗教哲学思想,其造型与装饰则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以物寄情”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艺的自然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艺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本文先概述道家思想对传统文艺的整体影响,然后主要从私家园林,诗歌,书法以及绘画等方面,详细论述了道家思想在传统文艺的“自然境界”的形成与发展中所起的独特作用,最后指出道家思想不断地渗入文艺,文艺的发展也不断的趋向于道家,二者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  相似文献   

19.
和谐思维对中国的艺术一直有着深刻影响,它直接制约和支配着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表现方式种类繁多却有着共同的本质,那就是它是某种音高对比关系的和谐表达。《周易》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源头,蕴涵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和谐思想,对中华文明演进的影响深远。《周易》的和谐思想贯穿于诸多相关学科,其阴阳和谐思维对中国文化、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因而,与其说音乐艺术契合《周易》和谐论思想,不如说音乐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直接受到《周易》和谐论思想的影响。认识这一点有助于我们通过对音乐艺术本质的把握去实现音乐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园林艺术之所以有着丰富的主题思想和含蓄的意境,原因在于中国园林美学思想的丰富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尝试从中国传统文化各教派的思想以及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审美观,探寻如诗如画的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典园林的思想对现代园林发展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