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的提出 腐败是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反腐倡廉是当今世界性的课题。一般来说,凡是公共权力被滥用而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就是腐败。它的实质就是某种权力的蜕变和变质。某种意义上讲,凡是权力存在之处,都存在着权力腐败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从根本上说,权力腐败的产生,是权力主体私欲膨胀的结果。根治权力腐败,必须遏制权力主体的私欲膨胀,建立健全权力腐败的心理控制机制。从人的主观意识来说,内在控制比外在控制重要得多,其效果也明显得多。因此,内在控制是防止权力腐败的最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腐败是权力异化的结果,英国历史学家艾克顿曾作过深刻剖析“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孟德斯鸠也曾下过结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经验。”因此,我想就如何制约和监督权力持有人对权力的滥用,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公共权力及其二重性出发,分析了权力腐败的成因、主要表现及危害,并针对我国权力腐败的治理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解决现阶段存在的权力腐败问题.解析腐败产生的原因必须从权力腐败的基本形式--政治权力与经济财富的交换这一实质入手,分析腐败行为的构成条件.可以通过制约规范公共权力、监控行为、严惩腐败行为等途径,加强立法执法力度,从而消除腐败的机会,更加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实现社会稳定、政治清明.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公共权力及其二重性出发,分析了权力腐败的成因、主要表现及危害,并针对我国权力腐败的治理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郭维纲 《今日科苑》2006,(12):76-76
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是真正落实从严治党方针的关键。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由于新旧体制的转换,人际关系的变化,各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等因素的客观存在,使干部监督工作难度更大,尤其是对领导于部的监督,更是难乎其难。只有了解导致权力腐败的根源,才能更好的遏制权力腐败现像,使监督制度法制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8.
腐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经济现象。腐败根源于公共权力的异化和制度的失衡。根据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腐败的成本收益分析模型,可以认为在既定社会制度下,腐败行为是腐败者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合乎经济理性的行为。所以,反腐败是长期的全面的制度安排,应该通过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影响腐败者的成本收益状况,最终达到低水平腐败的制度均衡。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权力腐败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权力腐败一直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具有非法获利的贪婪性、主体的衍生性、手段的智能性、领域的拓展性等特征。它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转型带来控制松弛、价值观念的扭曲、社会与司法制度的疏漏、对部分领导干部选拔不准、管理不严和教育不够等。必须采取釜底抽薪、斩断衍生腐败的源头和治本治标、打击衍生腐败与追索其原生腐败并重的方法,以预防和根治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10.
权力腐败是为了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资源),通过“制度规则”这种合法的外衣为自己隐形,又以“边缘腐败”的形式大量存在。它主要以“制度依赖”的方式为自己寻求生存的空间。它的社会危害性十分巨大。其本质核心在于以权力主宰公共利益(资源)而形成垄断性资源,并进行集团和个人分配。最关键的治理方式是透明化、一体化和现代化的制度创新以及大幅度提高腐败成本和风险。  相似文献   

11.
防止腐败的关键是监督,监督核心是企业“一把手”,很多腐败案件都是由于“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所造成的,文章从查找监督制约的薄弱环节八手,分析了对“一把手”权力监督中存在的缺位现象。制定了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的措施对策,控制权力错位,规范领导行为,才能提高监督效果,保证“一把手”的廉洁从业。  相似文献   

12.
胡亮 《科学中国人》2014,(10):50+52
腐败定义是形容国家公职人员利用国家赋予的权力贪赃枉法,大肆从事金钱、权力交、权色交易,致使国家和人民的物质和文明遭受双重损失。伴随着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一部分领导人权力的行使和运用过程中迷失的方向,是自己和权力凌驾于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近年来,腐败的级别越来越高,受贿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钱多、房多、女人多"成为了腐败的代名词甚至是部分官员炫耀的口舌,官商勾结、官官勾结甚至官黑勾结频频出现,可以说腐败问题的破坏性和反腐的迫切性越趋严重。  相似文献   

13.
汪清栋 《内江科技》2004,25(5):63-64
目前,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处于入世后的转轨变型时期,各种经济体制和管理改革体制可能在发展中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何在这种渐变的过程中,正确的利用手中的权力,务实为公,廉洁从政,意志坚决同腐败做斗争,是我们改革发展成败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对权力、腐败与廉政的嬗变对应关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权力的不正确运用容易产生腐败 权力是一种职位上的权限,它是迫使他人或团体做出某种行为的能力。是由组织上以法律或条例的形式固定下  相似文献   

14.
路瑞峰 《内江科技》2006,27(7):92-93
腐败是权力的腐化,其实质为权力的变质和异化,对社会的危害极大。当前造成我国权力腐败的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层面的原因;二是更深层次的道德文化、价值观念方面的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应“标本兼治”,既要加强制度建设,又要注重道德文化的建设,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的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5.
我国腐败的泛滥在于法治社会的缺失.对腐败的治理关键在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法治化运行.建立真正意义上实行的广泛的民主机制预防腐败行为,加强司法惩治力度.  相似文献   

16.
权力监督乏力必然诞生腐败。权力本身的腐蚀性、监督机构的附属性、监督机制的不科学性以及监督规范的落后性是导致权力监督乏力的主要原因;加强权力监督的对策:深化监督体制改革;加强预防监督;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加强权力监督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行政领导权力是国家权力的一种,其在本质上属于公共权力,而公共权力行使的目的是实现并维护公共利益。现实生活中行政领导权力的运行往往偏离这种追求公共利益的目标,发生蜕变和腐败,成为满足个人私欲的工具。本文就当前我国行政领导权力的运行状况以及行政领导权力监督与制约的途径和方法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权力腐败与流氓恶势力是两个相连的毒瘤,铲除毒瘤,我们才有健康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分权是为了防止独断专行,有效制止腐败,提高效率。所以权力分立就是通过对权力和利益的分配制约,来保证利益主体的意志得到贯彻,权利得以实现,而不被个别具体的权力运作人随心所欲地操纵的一种社会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是百姓关注和理论研究的焦点。试图从政府权力支持的行业垄断、权力腐败、地方政府权力寻租等方面建立权力失范与我国收入差距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对"权力失范型"收入差距进行制度经济学剖析之后,指出在我国继续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是解决之道,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