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现代西方理性危机的文化批判,是整个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全面危机的思想文化呈现。其批判的视界是:悲剧意识体验、文化形态史论、"新马克思主义"路径和后现代主义思潮;而其批判的视点却是:意识形态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性格结构与心理机制批判、社会功能批判、政治权力批判等。面对"现代化"和传统文化"整体性转型"双重境遇,中国"文化现代化"在超越现代西方理性危机的智识性努力中,自当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与继承,是在批判和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这种文化现象在我国思想文化等领域扩展、蔓延。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领域内逐渐渗透,对他们的精神结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着深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知识文化的生产形式角度讨论了中国传统思维的特点、性质、影响,并与西方理性思维作了比较研究,探讨双方各自利弊得失,认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既需要继承传统思维方式,更需要注入理性主义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4.
文化精神反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关系。中西文化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问题上的差异是:西方文化注重科学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则总体上缺乏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较科学精神一直处于强势。对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关系的反思,最基本的是哲学层面的反思,即从二者总体关系上进行研究。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尤其是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失衡和矛盾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已显露出来并渐成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5.
李道湘认为,现代中国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与理性体现着工业文明的精神,它们应该成为现代中国人追求的目标,内化为中国人自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现代价值体系的建立应以此为核心内容。那么,何为人文精神?学术界对此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人文精神是个多层次的范畴,既指文明的最高层次,又指一般的社会现象和心智现象。它是一种社会意识,一种不断被追问、发现、拓展的文化精神活动。有人认为,人文精神是对人性、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尊严的关注与张扬的精神,是关于人生的一种终极关怀和价值取向。也有人认…  相似文献   

6.
阐述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单一性文化结构,易于形成平衡态势;西方文化造就了西方文明,促进了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但也造成社会生态系统、文化系统等方面的不平衡。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生态建设,应该肯定西方文化中科学与民主的精神,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及人生价值观念等合理成分,为重构世界文化新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素以崇高道德著称,中国传统道德精神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也是中国道德教育深刻蕴含的精髓,它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积淀而形成的一种内在精神和民族的道德环境,井以其勃勃生机与现代融为一体。中国 21世纪的学校德育发展,依然应以积极的态度弘扬中国传统道德精神。 一、时代对德育的高要求 必须承认,越来越发达的科技文明正以其强大的理性精神,无所不在的数量化、物质化冲击着人们的生存空间。它在改变并提高人的生存质量的同时也改变了人的生存方式;它创造了发达的物_质也鼓励了人对物欲的迫逐;这同时也在淡化着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对当代文明的文化批判中,有一种实用主义倾向值得重视。其中颇具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天人合一、主客浑沌的文化,能促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和谐,这既是中国科技不发达的文化症结,又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优势所在,西方传统文化是天人相分、主客对立的文化,能唤起人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能动性,这既是西方科技发达的文化酵母,又是当代西方文明危机的文化的文化症结,二十一世纪的文明,将是西方文化向东方文化的回归。我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9.
儒学传统对现代人的负面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对儒学传统辩证思考和批判继承的程度不足,背上儒学传统文化的包袱,使中华民族落伍于西方发达国家。所以,我们要换一种思维方式看待传统,理清儒学传统对现代社会的阻力作用和对现代人的主要负面影响;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马克思主义及西方文化科学结合多元发展问题,从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0.
西方管理思想的重要特征是理性,而中国管理则因缺乏理性传统而难以融入世界管理思想的现代演进。虽然在西方管理理性正遭遇后现代管理理论的反思和颠覆,但中国社会目前所面临的是现代的而非后现代的挑战,因而理性精神的构筑对中国管理现代化而言是必要且不可逾越的。  相似文献   

11.
构建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都把发展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上,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落后的原因很多,然而,如果我们深入到认识论层面进行反思,唯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长期对立是我们今天的教育模式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对于它们的内涵基本达成共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融通的。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在中西方文化视野下两者的基本区别是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在入世思想、道德思想、伦理观念、中庸哲学的支配下,诗文以教化为功用的中国文学在内容上偏重政治主题和伦理道德主题,缺少“科学精神”的体现;西方文化讲求劳动与知识的结合,以及没有权威、人人平等的精神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西方文学直接受惠于其思想营养的丰富性和多维度、多彩多姿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界广为关注的论题。学者们对于人文精神存在三类不同理解方式:或者从西方思想中的“人文主义”来界定它的内涵;或者把人文精神归结为中国古代的人文传统;或者立足于人类来理解。文章认为,对于人文精神的理解,应当以中文语境的意义为基础,综合把握西方文化中的基本观点,立足于个人与人类的自由。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学人文精神衰颓倾向已成蔓延之势.确立人文教育、科学教育极融合的教育理念,构建人文知识的科学体系,形成人文精神的教育体系,是构建大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法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西方人文精神中的法治精神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试图吸取二者之精华并将二者融合,运用于我国法治建设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精神生态批评作为时代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下生成的理论精华,是一种全新的思想范式,是对人类内部精神和外在宇宙的绿色忧思。从精神到精神生态的演变和发展是对时代和人类的精神危机所做出的积极回应。自然需要这样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的繁衍和进步更需要的这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吴宓的红学研究沿袭了王国维所开创的"审美批评派"的红学研究模式,借用西方哲学、文学思想来对《红楼梦》进行深度阐释。新人文主义思想成为吴宓思考现代文明弊病和人性危机与解码《红楼梦》的理论框架。新人文主义主张"一"与"多"、"审美主义"与"以理制欲"的结合,才能弥合人性的危机,进而解决现代文明弊病。而《红楼梦》的悲剧性就在于"一"与"多"、"审美"与"欲望"的无法协调。  相似文献   

19.
从数学的特点、我国广大民众的科学人文精神素质情况、社会进步需要看,科学人文精神应是数学教育的最重要内涵之一。数学教育培养科学人文精神,应将数学教育置于社会的文化背景之中来考虑。数学教师要有数学文化的观念,需要注意到学生所具有的观念及其对数学教学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冒险精神的英雄形象,这些文学形象折射出了西方人热衷冒险的文化特质。在西方文明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这股勇于探索、甘于冒险的历险精神始终贯穿其中,甚至成为有别于其他异质文化的重要标志。它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冒险家向未知领域挺进。当然,它内含的"天人相分"的认知模式和"世俗人本意识"对人类文明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这一点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