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科学论坛》2010,(1):71-76
以“跻身教育的‘精神贵族’之路”作为访谈文本的主标题,事先并未征得查有梁教授的同意。查有梁教授是我国教育研究的先锋,是不断学习、锐意创新和无私奉献的楷模。解读他,似乎只有借用“精神贵族”一词才足以概括他精神的强盛和富有。作为传承和推进人类文明的研究者、教育者,做一个精神贵族,难道不是人生的至高追求?  相似文献   

2.
以“跻身教育的‘精神贵族’之路”作为访谈文本的主标题,事先并未征得查有梁教授的同意。查有梁教授是我国教育研究的先锋,是不断学习、锐意创新和无私奉献的楷模。解读他,似乎只有借用“精神贵族”一词才足以概括他精神的强盛和富有。作为传承和推进人类文明的研究者、教育者,做一个精神贵族,难道不是人生的至高追求?  相似文献   

3.
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当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完成省委提出的"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的战略目标?我们许多教师都深思过、讨论过这一问题。我认为,最好的行动是努力践行贵州教育精神和贵州教师誓词,做一名当之无愧的人民教师。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高度重视教育。  相似文献   

4.
正"学案教学"在"席卷全国"之时,也颇受批评。这说明它既有合理性,也存在不足。讨论是必须的,却需要有真正的反思精神。在"四人谈"中,我读到了"厘清误区"时的这样一段话:"把学案编成一份练习卷,是赝品学案;把学案课上成练习课,是‘伪学案课堂’;把学案教学程序蜕变为‘对答案’或‘试卷讲评’,是‘假学案教学’;把学  相似文献   

5.
优质教育要通过一节一节的课来实现。“课系未来,课系生命,课系生存……教育的真正意蕴在于塑造受教育者的精神生命。教师之‘课’的甘露应当倾洒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让每一个学生的精神之树刚健而挺拔。浇灌学生精神之树的‘课’,一定是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的‘课’。”这是北碚教育人的心声。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中指出:"要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把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高职教师,更应很好地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将"十八大精神"融入教案,融入课件,融入课堂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本文就这一主题再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探究精神既是一种人文精神,又是一种教育精神。我国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摧毁了人的精神自由,剥夺了人探究、创造的权利。因此教育重建的基本方向是让学生在学校过有意义的探究生活;基本途径是"重建课堂教学:走向研究性教学""重建学校课程: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或研究型课程)的常态化""重建学校文化:创造‘研究型学校文化’"。而这一切均需建立在新的教育信念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8.
熊妹 《湖南教育》2014,(1):25-27
前不久,与长沙市北雅中学、长雅中学校长许春阳交流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他说:“细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精神,我有很多很多的感受,但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教育就是一种担当’。无论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立德树人’,还是‘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教育公平’等,体现的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和茅盾都十分敬仰一代伟人鲁迅先生。有一次,他们谈起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深为鲁迅的精神所感动。郭沫若真诚地说:"鲁迅愿做一匹为人民服务的‘牛’。我呢?我愿做这匹‘牛’的‘尾巴’。"茅盾莞尔一笑,接着说:"那我就做牛尾巴的‘毛’。"从敬仰鲁迅到学习鲁迅,郭沫  相似文献   

10.
"有些人看到已发生的事物,问‘为什么’;我梦想着没有发生的事物,问‘为什么不’。"乔治·肖伯纳的这句话是约克大学国际招生部主任Neel老师最喜欢的座右铭,我想这也正是约克大学的校园精神的体现。要说两个月的加拿大学习生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加拿大人浸润在骨髓里的思考精神与合作意识。一、让思考成为常态无论班主任Maggie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还是客座教授Kathleen Lundy的戏剧特色教学,都给我强烈的震撼:教师们的课堂设计与教学实施都是以  相似文献   

11.
<正>"趣味教育"的概念是梁启超第一个在中国提出的。在梁启超的《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一文中,有这样的话:"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的什么主义?’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柢?’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柢。’"两个答案表明了梁启超的人生信仰与人生观,那就是"趣味"。由此可见,对梁启超思想的了解与把握,"趣味"是关键。你的课有趣有味道,孩子们就愿意听,喜欢听。我想,在小学课程中,该如何做  相似文献   

12.
刘济良  杜静 《天中学刊》2000,15(4):81-82
一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教育思想丰富多彩 ,在各个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他的教育思想来自于实践 ,服务于实践 ,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前苏联国内外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仅就他关于学生的精神世界、精神生活方面的思想作以介绍。“精神世界”的含义是什么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 :“我们给‘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赋予以下的含义 :人的精神生活领域就是在人的积极活动过程中使德、智、体、美诸方面的需求和兴趣得以发展、形成和满足。”[1] (P4 )理解这个含义应该注意如下两点 :其一 ,它是在人的积极活…  相似文献   

13.
来信来论     
"您不给‘优’他就不写作业了"今天课上,我把批改完的作业本交给科代表,科代表问:"老师,孙言海的作业写得怎么样?"我随口答道:"一般。"谁知科代表惊讶地说:"老师,这几天孙言海写作业可认真了,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写每一个字,天天写到深夜,目的就是要一个‘优’。老师,您就给他一个‘优’吧!您不给‘优’他就不写作业了。"科代表的话犹如一记重锤击醒了我,使我猛然意识到我工作中的一些不足。我一直认认真真地给学生评改作业,质量高的就给个"优",质量差一点的给个"良好",太差的给个  相似文献   

14.
语文之美     
其实,枯燥的学习之中,也蕴藏着美。我轻轻地问语文:"你是什么?"语文告诉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是语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是语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精神是语文。"  相似文献   

15.
哲学教育应该体现哲学的内在精神,不能“以非哲学的方式进行所谓的‘哲学’教育”.要改变哲学教育中非哲学化教学方式,哲学教育者就必须掌握哲学的内在精神并在哲学教育中体现贯穿哲学的内在精神。哲学的内在精神主要有怀疑批判精神、逻辑思辨精神及还原实证精神。  相似文献   

16.
人是靠思想站立着的。 读了《何炳章教育文选》一、二、三卷(以下简称《文选》),深深地被跳动在字里行间的闪烁着真理光芒的教育思想所吸引、所打动,特别是贯穿于其中的执着的求索精神、深沉的教育情结,更是令人沉思,催人奋进。在《文选》三卷的开篇中,何炳章将其教育思想总结为“教育功能上的‘教育动力’论”“教育特质上的‘累积效应’论”“教育意义上的‘自育自学’论”“课堂教学上的‘结构改革’论”等等一共十二论。  相似文献   

17.
办学办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这种精神文化的特质就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几年来,结合学校自身发展,我们提出了“开展自主教育,铸造华一精神”的长远构想,并对其内涵、个性和内容加以诠释,将“自主教育”理念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一、构建“自主教育”办学特色的理性思考所谓自主教育,是一种通过教育教学过程、教与学问互动,发掘师生健康的主体意识,反思内求,培养独立精神和创造精神,使师生在各自的领域不断由“客我”向“主我”转化,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负责、学会追求的一种素质教育模式。(一)实践基础’溯诸世界教育历史,成功的教育都十分重视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孔子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特别赞赏颜渊的自主发展,称道:“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孟子则发展为自求自得的教学原则,认为:“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教育家陶行知不仅指出了新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自主’、‘自立’和‘自动’的共和国民”,而且提出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使我们坚定了走“自主教育”的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事关人的灵魂,立足人的精神成长,更关系到民族的兴衰未来,‘反教育’大行其道,正说明当下教育的迷失,而让教育回归常态,回归理性,回归真实,追求理想的‘真教育’也几近成了每一位有血性教育工作者的深切呼唤。"在梁好老师的新著《回归真教育》中我读到了这样的一句话,内心充满着无限的感动与温暖。是呀!当前,教育饱受社会诟病,教育负面新闻不绝于耳,公众对教育怨声载道。教育,这个神圣而严  相似文献   

19.
史俊 《山东教育》2012,(Z4):22-23
2012年4月25日《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刊文说:"‘如果你是孔融,会不会让梨?’最近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在网上引起巨大争议。有位学生答‘我不会让梨’,结果被老师打了个大大的叉号。"这让人陷入两难:"‘让’是一种美德,一种传统,尤其在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弘扬。但‘不让’是一个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他说出了‘自己心里话’,敢于表达真话又是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论述,既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亦是为全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构筑的强大精神砥柱。其提出经历了从“红船精神”到“伟大建党精神”这一由具体到普遍、由局部到整体的全方位论述过程;其内容蕴含了“‘北大红楼精神’、‘渔阳里精神’、‘《共产党宣言》精神’和‘红船精神’”的理论构成,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内涵特质。这些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重要内容,不仅为党在新时代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提供了理论遵循,更是为党在新征程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