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前的职业补习教育过于重视商业补习和学校教育形式,存在教学配套措施缺乏等问题.抗日战争期间,职业补习教育的重心发生了转变,重点实施了工农职业补习教育,针对特殊群体开展职业补习教育,成立荣誉军人职业协导会,对伤残军人进行职业补习.其启示在于:要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加强对特殊群体的职业培训.  相似文献   

2.
补习教育带给家庭和社会一种及其矛盾的情感,它本身不仅是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的产业,而且会对社会产生复杂的影响.为了向公众描绘一个更加清晰和全面的关于补习教育的图景,选取北京8所普通小学和5所普通中学的2 089名被试,以学校、家庭、个人为背景变量分别探讨影响数学补习次数和态度的因素.结果表明:(1)中等水平学校学生数学补习行为最积极.(2)母亲受教育水平较高,子女参加数学补习行为较积极.(3)小学生参加数学补习时间较多,态度较积极;中等数学水平学生补习态度最积极.(4)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校水平、母亲受教育水平和年级对中小学生数学补习时间的累积贡献率为8.5%.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级对中小学生数学补习态度的贡献率为4%.  相似文献   

3.
补习教育在国外称之为"影子教育",是指具有市场性质的课外辅导。近年来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家长在公立学校的经济负担减轻,越来越多的家长把经济开始投入到补习教育中,补习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社会现象。本文就补习教育的特点,分析了补习过热引发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职业补习教育最近一二年来,始稍稍有人注意。就上海一地而论,补习学校的数量,比以前增加许多,每个职业补习学校的学生,少则数十,多则千余。职业界青年渐渐成觉到以前所受教育不够应用,忙里偷闲,进职业补习学校,补习自己所需要的学问;新式商店也深知道要提高练习生初级职员的服务效率,惟有补充他们的教育程度,很慷慨的提出一宗经费,资送入职业补习学校肄业;职业补习教育的地位渐渐提高,征各方面看来,总算是好气象。可是推行职业补习教育,还有许多  相似文献   

5.
一般以为,智者的设教主要表现在“五时八教”的判教上。所谓“五时”,即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人教”则指三藏教、通教、别教、圆教的“化法国教”和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的“化仪四教”。其实《摩诃止观》中的设教,并不专门体现为“五时八教”的判教思想,书中甚至也没有明确的“五时八教”的判教。《摩诃止观》的设教,主要是通过藏、通、别、圆四教的判析和贯穿于其中的止观施教的态度表现出来的。换句话说,智者的设教——即他的教育思想,正是他的判教(四教)和教行(止观施教)的统一。其中尤其是施教的内容,不仅体现了智者设教重行的特点,也反  相似文献   

6.
补习教育:一类不可忽视的教育现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补习教育是指中小学生在接受学校正规教育之外所私自参加的针对其文化课或艺术方面进行的辅导、补习。其主要形式有:聘请家庭教师、参加假期或周末学校、参加日常补习班。补习教育在最近几年越来越普遍,已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本文拟就补习教育兴起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试作分析,并提出有关对策的思考。 一、补习教育兴起的原因 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已引起了教育界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然而在繁重的课业背景下,  相似文献   

7.
家长教育政策了解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素养,对完善家庭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描述统计和结构方程的方法得出,目前家长教育政策了解度处在较低水平;家长教育政策了解度与子女教育获得呈显著正相关;课外补习在家长教育政策了解度与学生成绩间起中介作用;课外补习在中考政策了解度的中介效应高于高考政策和“双一流”政策。政府应从完善教育政策宣传路径,提升家长教育政策了解度;引导家长合理参与补习教育,制定低产阶层参与补习的帮扶机制;优化义务教育阶段资源配置,加快推动考试改革等方面提升家长教育政策认知度及教育获得感。  相似文献   

8.
课外补习又称"影子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在学校教育之外,参加的有关文化课或艺术方面的辅导或培训,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基于社会学的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审视发现,学历社会的社会环境因素、课外补习本身具有的促进社会分层与流动的功能以及家长和学生对文化资本的追求是促使补习教育滋生发展的主要原因。课外补习教育的盲目发展可能产生激化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矛盾以及加剧社会不平等的再生产等社会效应。鉴于此,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教师和家长树立理性教育观;另一方面,需实施政策调控,抑制补习教育再生产社会不平等的现象,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答解题问     
问:中学的国文教学需要预习吗? (东北张定中等问)答:在“东北教育”第四卷第一期上发表了白晓天先生的一篇“预习和听写问题”的文章,其中提出“学生需要预习吗?”白晓天先生回答说:“我逢到教中学国文的老师们,都主张要预习;可是我今天大胆的说一句:‘不必要!’”,由此而引起了许多人在该刊四卷三期上对这问题发表了不同的意见。不过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东北读者张定中等就写信来问本刊,要求本刊回答,现在试作解答于后。  相似文献   

10.
曾晓东  周惠 《教育学报》2012,8(6):103-109
"补习"作为家庭为子女课后学习做出的安排,逐渐由个人行为演变为社会现象,并对公共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国际上对补习教育的系统研究相比,我国大城市补习现象普遍但调查研究缺乏。针对北京市城区四、八年级课后"补习"的抽样调查说明,小学生课后兴趣班学习的比例高于初中生,但获得相对竞争优势是小学生和初中生课后补习的主要目的。家长对补习教育的热衷来自人类决策行为的缺陷。尽管只有初中生每周一次的数学补习显示了显著效果,但补习仍成为普遍现象,家庭平均每月花费千元用于补习。政策干预家庭补习行为虽然有一定空间,但政策在应对有深厚社会文化基础的家庭行为时有其自身的缺陷,期望以突变的方式更改公众选择不具备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关于补习教育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益膨胀的补习班可能阻碍课改的深入实施,但补习教育的红火更多是人们对课程改革不理解的结果,因此很难通过排除它促进课程改革。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补习教育有其逻辑上的合理性,家长、补习教师双方围绕不乏优点的补习教育构成了一个稳定的供需系统,客观分析这个系统才可能更有效地解决补习教育的负面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教育第九卷第三期载中华教育改进社调查议决各案实施状况表·内有促进各县职业教育一案·查系十二年八月改进社年会职业教育组所议决·计分四项·一普通学校设职业科·二筹设职业学校·三筹设职业传习所·四筹设职业补习业校·原表所列·以直隸一省为多·凡得  相似文献   

13.
农村中小学应普遍实施孝心工程烟台教育学院丛英姿1996年10月1日,《齐鲁晚报》刊登了一篇教育通讯,题目是《把教敬父母作为一门课程》,副标题是《济南一中为学生设“孝敬日”》。“孝敬父母”四个字出现在报纸的大标题上,笔者还是第一次见到,而学校为学生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的课外补习现象愈发严重,不少人看到补习市场前景广阔,纷纷投入到补习机构的队伍中来,导致补习机构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已经达到误人子弟的地步。作为现下一大热点问题的课外补习,它对学生的学业成长是否具备正向功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一、课外补习概念界定国内最早提出课外补习概念的研究者王有升认为,"补习教育指中小学生在接受学校正规教育之外所私自参加的针对其文化课或艺术方面进行的辅导、补习。其  相似文献   

15.
上课了。 马老师熟练地板书了《群英会蒋干中计》(高中语文第四册)的课题,然后指着黑板问道: “大家预习了吧?” “预习了。” “谁还有什么问题?” “好,现在我来提个问题。”说着,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个“(王熏)”字。 “这个字念什么?” “……”面对这个笔力遒劲的,“(王熏)”字,同学们无一人回答。 “今天大家怎么客气起来了?——好,我请人来答。于是他叫起学习委员,学习委员不好意思地低下子头;他又叫一名“尖子”,这名尖子也未答出。课堂空气顿时变得紧张起来。这篇课文本来是一篇阅读课文,看来预习时,大家对这个新而生僻的字  相似文献   

16.
教师常感觉到常识性课文很难教,特别是对於怎样通过常识性课文贯彻劳动教育,觉得心中无数。从本期介绍的顾心瑜老师的“我教‘种瓜得瓜’一课是怎样贯彻劳动教育的”这篇报告看来,她的这课教学基本上是成功的。根据我个人的认识,它的优点很多。“种瓜得瓜”一课属於常识性教材,她这样教常识性课文是教对了;她这样在常识性课文教学中贯彻  相似文献   

17.
美国基督教青年会最先为已有职业之成人与儿童.办理补习教育.时猶在半世纪以前.一八六六年.有四青年会合设一夜学校.学生六十八.是为第一次实施之成绩.然所课猶是中小学之普通科目.至十.先是劳工总长于一九二三年五月二日与  相似文献   

18.
通常所谓补习教育,大概皆是为小学毕业,无力升学,现正从事于农工商职业之青年而设。目的在利用工作余时,补授以职业上必要的知能,及与职业有关系的科学常识;又于青年立身处世的公民道德服务道德,亦同时加以相当的训导。因为此种教育的对象,是职业界服务的青年,而补习的课程,又是重在职业知能的灌输  相似文献   

19.
一、设疑“设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创设问题情景,二是指提高或降低问题难度。问题情景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例如,教七年级(下)Unit7“W hatdoeshe look like?”Section A中的3a阅读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文里面四个人物的形象,设计这样的一些问题:1.H ow m any children are there in thepart?2.W ho are they?Can you tellm e?3.W ho isyourfavourite classm ate?W hy?如此创设问题情景,形成悬念,既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习惯。接着,我继续…  相似文献   

20.
《如何教珠算除法》(载《江西教育》1963年11期第26页)。这篇文章,对改进珠算教学,提高珠算教学质量是有作用的。但是,我还有下面几点不同意见: (一)该文谈到教二、三位除法用到“见几无除作九几”和“几退一还几”这两句口诀时,得出“如果除数的首位和被除数的首位相同或比被除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