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生命意识为切入点,深入考察了愫文,思懿、文清的固守与挣扎,沟通与阻隔,撕裂与沉沦的存在状态,展示出曹禺《北京人》主要人物生命结构的对立与共构。  相似文献   

2.
以生命意识为切入点 ,深入考察了愫方、思懿、文清的固守与挣扎、沟通与阻隔、撕裂与沉沦的存在状态 ,展示出曹禺《北京人》主要人物生命结构深层的对立与共构。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2005,(9):4-9
教育被谁忽视,沟通被什么阻隔?——家长:孩子怎么就这么不理解大人的苦心呢?孩子: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编按]  相似文献   

4.
论情感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情感教育,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础,健康的情感,是消融代沟阻隔,排解认知障碍,实现师生感情沟通的重要手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教育工作者都不应忘记一条神圣的教育诫律,勿伤害。  相似文献   

5.
课堂交际中的师生阻隔现象多维、复杂,教师对此认识上的偏差更增添了沟通难度。全面、辩证看待和处理此现象要求我们不走极端,在认知、情感、人格三个纬度上沟通到位。  相似文献   

6.
相思主体与对象两者间的"阻隔",构成了相思成立并且升华为文学主题的一个重要机制。形成相思的时空阻隔有一定量的限制,使得主体于对象的审美期待有可能处于较佳状态,保持一种"陌生感"、"新鲜感",爱情的社会价值也借此得以实现。相思阻隔的文学表现生成了一些有特色的表现模式:相思无人理解模式,愈阻隔相思愈烈模式,人不如异类模式,人宁可化异类模式,死后化为相思鸟、连理树模式。这些模式又增殖出诸多憾恨变相实现的母题。相思阻隔,有利于具体表现模式的跨文体汇通,有利于文学与现实文化心理、习俗的互渗,有利于作品中艺术思维与神秘思维相得益彰,也有利于揭示传统爱情文学的民族特色与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简述了PAC理论,然后从平行性沟通、交叉性沟通两方面阐述了基于PAC理论的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模式,最后提出了基于PAC理论的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模式构建策略,包括精准定位自我状态、灵活转换自我状态。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工作实质上就是交流与沟通的工作,因此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要能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这个交流沟通包括知识性的和非知识性的信息的沟通与交流。非知识性的信息交流包括情感上、态度上、也可能是一些眼神或表情的交流。非知识性的信息沟通对知识性的信息沟通又起着指向的作用。所以做教师的一定要善于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及领导沟通;  相似文献   

9.
教师借班上课,总会碰到因不了解学生、不熟悉环境,而导致教学预设不当、师生无法有效沟通产生的教学阻隔现象.课前谈话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提高教学针对性、消除阻隔的有效途径.激情、幽默、启思和联系生活的谈话,是教师借班上课时经常采用的四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试论师生关系中的阻隔与沟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课前师生关系出发,着重探讨师生关系中的阻隔现象和沟通作用,以作为教学效果的重要沟通策略。 一、课前的师生关系 这基本上是一种暗潜的单向影响乃至支配关系——教师单方面受影响于学生,尽管学生不一定有这种意识。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生涯阻隔的涵义及研究缘起,系统分析了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的内在阻隔因素与外在阻隔因素,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每个学生在生涯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生涯阻隔因素,使其不能达到最佳的发展状态,如果每个学生可以通过职业生涯量表的测试,让其了解到自己的生涯阻隔因素的性质,这必将有助于他们在职业生涯上的发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在人际交往中,根据沟通手段的不同,可以将沟通划分为语词沟通和非语词沟通。目前语词沟通是人类最精确、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也是运用最普遍的一种沟通形式,但在实际交际中语言和非语言成分是混在一起的,在文字之外还有一些隐蔽的、感官维度上的信息传递。沟通双方的接触包括两个部分:内容部分和相关部分。内容部分由语言表达主题内容,相关部分提供了解释内容的框架,多为非语词形式,非语词沟通才能真正地反映出说话的准确思想和感情,在沟通中起到支持、修饰或否定言语行为的作用。在这里我们主要对非语词沟通进行探讨,对学校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非语词沟通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卢丽荣 《文教资料》2011,(3):157-158
为解决传统历史教学中由于对沟通认识不够而导致的"教师独白"问题,本文作者依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教学沟通理论及教学实践,提出几点解决策略: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减少师生情感阻隔;正确处理编码与译码的关系,解决教与学的矛盾;激励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后继教学。  相似文献   

14.
师生沟通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初中生逆反而敏感,只有突破交流障碍,跨越代沟阻隔,实现心灵对话,教育才能有效。本文对此提出几点值得关注之处。  相似文献   

15.
葛琳 《早期教育》2009,(6):28-29
决定沟通的因素包括沟通的主体、沟通的内容和沟通的地点。因此,沟通的策略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选择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以及因地而异的方式,才能进行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6.
试论教育中的交流及其阻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教育中的交流及其阻隔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一、交流与教育"交流"的意思是指"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给对方、互相沟通"[1]。有人提出,交流的过程是寻找和发现共同点的过程或理解的过程,是一种不断寻找"共视"和"共识"的过程[2]。我们认为,真正的交流至少应当...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交通命脉多以江河航运为主,河流既给人类带来了沟通千里的自然便利,同时也产生天堑横绝的阻隔之苦。昭通因地处山区环境,众多的险滩、礁石、山崩、泥石流等地貌、地质因素,严重影响了江河的通航条件,交通以陆路运输为主。但面对深沟激流,昭通先民仍然付出了艰巨的努力,或疏浚航道,或设渡口,或架溜索,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山川阻隔,使天堑变通途。昭通大地上留下的众多险滩、渡口、溜索等水运地名,将永远铭记着先民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18.
建立系统规范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对高校运行状态反馈控制、推进其走向自我约束发展的有利措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成为闭环控制体系。实行高校内部,包括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教学管理人员等的信息化管理,构建学校内部不同层级间快速通畅的沟通渠道。  相似文献   

19.
基于Web的中学生学习情感测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萍 《教育信息化》2005,(9S):34-37
情感教育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础。健康的情感是消融代沟阻隔,排解认知障碍,实现师生感情沟通的重要手段。在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本文探讨了基于Web的中学生学习情感测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探索中学生情感与素质的关系,完善中学生学习情感测查的理论和实践操作体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任何资源只有得到教师和学生的使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变得有意义。对语文课程资源在传递过程中出现的阻隔现象。可以通过关注审美体验、鼓励批判性思维、倡导合作与交流、在比较中阅读这些教学策略得到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