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实践论》与《矛盾论》是树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道路上的一座高峰,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叙说自己品格的珍贵标本。我们对"两论"要深入学习和揣摩,但不能膜拜。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中国哲学的现代化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实践论》、《矛盾论》既是这个互动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又是互动的中介,因此,对它的评价不能停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这一方面,它还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和世界化,应把它当作当时世界哲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时代精神之精华──《实践论》《矛盾论》的哲学观李宗开,王雅君《实战论》《矛盾论》最根本的贡献是它基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实践,对一般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矛盾关系作了深刻地哲学阐释,为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西哲学比较与融合的角度研究了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中所阐发的哲学思想,认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是中西哲学与文化的合力影响的结果,毛泽东哲学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中西哲学与文化相交汇的产物;《实践论》中关于融会中西哲学的尝试,主要是毛泽东对中国哲学史上知行关系问题争论的批判性改造和科学总结;《矛盾论》既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思想,也批判地改造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关于辩证法的合理因素,同时又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融合了中西哲学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7月写的《实践论》,和同年8月写的《矛盾论》两篇哲学著作,是对我国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的总结和哲学概括,它既是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上下篇。两个哲学姊妹篇都是我们所处的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光辉哲学巨著《实践论》《矛盾论》问世已经整整四十年了。四十年来,中国和世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一切胜利都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在毛主席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取得的。《实践论》《矛盾论》这一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明珠,在我国人民四十年来的征途中越来越放射着灿烂的异彩,并将继续照亮我们胜利的航程,以至千秋万代。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于毛泽东的经典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认为不仅要考察传统文化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而且要从近代中国中西哲学合流的历史进程来分析这两者的关系,从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历史背景;应注重分析中国的农民文化传统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通过对农民文化传统的两重性的阐释来全面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怎样在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实现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应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比较研究,借以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只是对西方哲学的概括和提升,而且也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概括和提升,由此我们可以说,中国传统哲学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形成同样是有贡献的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富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则是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两论”问世五十年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完全证实并将继续证实着这两部著作的科学性和生命力。“两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9.
《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一,是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写出的代表作.《矛盾论》充分吸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外优秀传统哲学的思想成果,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对立统一思想.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着眼推动大学生认真学习经典,深刻领悟掌握《矛盾论》对立统一思想,运用《矛盾论》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辩证矛盾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论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熟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科学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作了哲学总结,为端正全党的思想路线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将就《实践论》、《矛盾论》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相关内容及其指导意义作一简要论述。一《实践论》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其基本思想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毛泽东之所以以“实践论”为题阐述认识论问题,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恩斯特·布洛赫在《希望的原理》一书中,对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展开了全新解读。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并非简单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而是一种以劳动、异化和实践概念为核心的具体的人本主义思想。布洛赫的解读一方面恢复了"人"的主体地位,克服了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机械经济决定论倾向,另一方面由于过度关注伦理价值,这种解读也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立足现实追求人类解放的基本精神,其思想局限也是较为明显的。  相似文献   

12.
吴汉全主编的5卷本《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以学科建设立论,将建设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学科作为基本任务,梳理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历史进程,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的努力方向。5卷本《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一是多学科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二是"立足中国"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高度重视并发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基础;四是注重史料的积累及整理。  相似文献   

13.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转折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的重要标志。有关论著对它的研究和提及很多,《李大钊全集》的编注者对其注解也较多。进一步研究起来,该文中需要探究的问题仍有不少。总起来看,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以日本社会主义学者河上肇的《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要蓝本,其关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与一条“金线”的核心论断也出于河上肇此文;写作和定稿时间,应为1919年7月底到8月上旬,而不可能在1919年5月之前。  相似文献   

14.
张国 《唐山学院学报》2018,31(1):6-10,16
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进行了系统深入和富有特色的诠释,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当时中国的广泛传播。著作中体现了李大钊独立思考而不盲从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海纳百川的借鉴精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期,重温这篇光辉著作,中国共产党人仍旧能够从中得到做好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传播工作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宝剑记》主要取材于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林冲落草"这段故事。相较来看,《宝剑记》继承了《水浒传》的很多方面,包括主要人物设置,故事情节内容,"忠奸"主题思想。除此,《宝剑记》在人物形象、情节脉络、中心矛盾、起因结局等方面又有所创新。《宝剑记》对《水浒传》的改编凸显出明中叶反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思潮和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是作者李开先个人心灵世界的直接映现,具有明显的进步性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每周评论》是陈独秀和李大钊创办的著名时政报刊,身为创始人和主要撰稿者,李大钊在这一刊物上发表了诸多文章,其中就包括了他对社会主义的一些观点和主张。对作为李大钊思想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思想而言,其经历了一个探索、扬弃和修正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因此,从《每周评论》的相关内容中可管窥李大钊在这一过程的初期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尖锐形式的恶是文学的表现。《洛丽塔》与《黑暗之地》这两部小说都用第一人称诚实地交流表达出对恶的严格道德上的认识,其中的主人公都涉及父女乱伦与强奸,在怪癖、丑陋的变态与病态空间里讨论人们尚不熟悉的恶的美学,表达了作者不同的创作主题。纳博科夫通过亨伯特与洛丽塔之间的畸形恋情描写探索了伦理道德世界的复杂人性;格伦维尔创造阿尔比恩的恶的形象充分说明了男权话语霸权对男女双方造成的身心伤害。  相似文献   

18.
李大钊撰写的《史学要论》于1924年出版,它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概论性质的著作。这部著作的问世已有九十多年,它对中国史学的科学化起到了巨大作用。它的影响力随着中国史学科学化的不断进展反而显得更加增强。从新时期以来史学概论教材的不断重新撰写,可以明显地看出《史学要论》在其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薛方圆 《唐山学院学报》2016,29(4):16-21,70
众所周知,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开始探索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道路,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系统的民主政治理论,成为毛泽东整个思想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和发掘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思想便是一个比较复杂而有意义的过程。首先,从理论源流的角度来看,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既是对中国传统封建政治思想优秀成分的吸收,也有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成分,同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也是其思想的重要来源;其次,毛泽东思想并不是仅仅停留于理论的阐述,而是付诸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民主政治实践,在实践中经受检验了的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使得我们能够根据实践来总结其优缺点;最后,我国现在仍然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研究毛泽东的民主政治思想,反思其优缺点,对于加强中国现阶段的民主法制建设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沧浪诗话》今传"通行本"与"玉屑本"两种版本,其中《诗辩》的文本顺序存在较大差异。文章在综述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就《诗辩》的文本顺序问题提出四点补论:其一,《沧浪诗话》原非"诗话体"著作,《诗辩》当为"辩"体论说文,而《诗人玉屑》作为诗话著作摘录《诗辩》,并不承担保存其原貌的责任;其二,若依"玉屑本",则《诗辩》开篇即蹈袭北宋《潜溪诗眼》旧话;其三,从两个"识"字可以看出被"玉屑本"腰斩为两段的文字原本存在紧密的逻辑承接关系,且"通行本"在行文脉络上更加明晰;其四,论法论品相关文字或为"通行本"编校者据"玉屑本"补入,是以此两段文字依"玉屑本"当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