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九歌》人神相恋的文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歌》是一个人神相恋的文学系统。如果按照神灵尊卑的次序加以排列,其人神相爱的关系明显形成三个阶段,这正好符合屈原变态心理中,他与怀王感情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一是从他敬畏怀王到相恋的过程,二是从相恋到被遗弃的过程,三是关于怀王死亡的变形描述,从中寄托他对怀王的期望。人神相恋的外衣,裹着的完全是屈原有血有肉的灵魂。他的感情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委婉动人。整个作品具有永恒迷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哀郢》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九章》中的第三篇,关于《哀郢》的写作旨意,历来看法不一。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认为《哀郢》是屈原遭怀王放逐后哀念故都而作,宋人洪兴祖在《楚辞补注》中同意这种看法,只是认为是遭顷襄王放逐,非怀王。宋人朱熹在《楚辞集注》中倾向洪说。这可为第一种看法,即屈原遭放逐后哀念故都而作。明末清初的大学者王夫之在《楚辞通释》中根本否定了汉宋以来的旧说。他认为“方仲  相似文献   

3.
屈原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名平,战国时楚人,生卒年月不详,约在公元前340年到278年之间。他共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顷襄王三个王朝。这是一个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也是楚国由强盛转向衰落的时期,不久楚国就为秦所亡,成为秦始皇的天下了。屈原出身贵族,受到很好的教育,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年轻的时候就得到楚怀王的重用,后来因此受到同僚们的嫉妒、中伤,失掉了楚怀王的信任。其时秦国正图谋楚国,楚怀王不听屈原的忠谏,终于为秦所败,而怀王本身也被秦国俘虏,最后死在泰国。怀王的儿子顷襄王继位后,继续亲秦,终至亡国。屈原忠谏无门,反遭迫害,两度被放逐,在荒野深山中过着孤独的岁月。在孤独中他写了不少美丽的诗篇,来表达他的愤怒与悲哀。这些诗篇以《离骚》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4.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贵族,他主张联齐抗秦,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接受屈原的意见,把屈原流放汉北。接着。楚怀王被骗入秦,客死在秦国,顷襄王接位,以子兰为令尹(宰相)。屈原恨子兰怂恿怀王入秦,子兰在顷襄王前大进谗言。屈原尽忠报国,却受到残酷打击,被第二次流放。《涉江》就是在流放江南时写的。那么,诗人主观炽热的爱国感情和客观现实的尖锐矛盾就是《涉江》思想感情的主线。而这条主线又是逐层展示的: 诗的一开头,“余幼好此奇服  相似文献   

5.
《屈原列传》从思想内容上看,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屈原早期的经历及后来遭谗被疏、怨作《离骚》的情形;第二部分记载他被怀王疏远,楚国大困的经过;最后一部分写屈原被顷襄王放逐江南后投江自杀的悲剧结局。虽然文章写得婉转曲折,其中还不乏疏略之处,但却自始至  相似文献   

6.
历代学者对屈原异常心理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看来依然羞羞答答,尤其是对屈原中晚年的异常心理缺乏显豁的揭示和全面的概括。对屈原来说,顷襄王二年的陵阳之迁和翌年怀王卒于秦是其人生最大的转折点,此后屈原表现出明显的感知错幻、情绪躁狂、焦虑症与绝望感等异常心理。但是站在人性的高度,把屈原当做一个“人”而非“神”来看待,我们就不会因其心理异常而否认其人格的光芒和人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先生在他的发表于四十年代初叶的《屈原研究》中说,“屈原又根本是一位爱国者……他在怀王时遭了疏远,虽然放浪着而他不肯出国。他在襄王时受了放逐,虽然颠沛着而他也不肯出国……希望自己所怀抱着的美政能够实行”。在此,郭先生给我们指示了屈原爱国思想和美政理想之间的联系。五十年代初叶,陈思芩先生在他的《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一文中,也给我们指出了屈原爱国和美政之间的关系:“他为着一个政治理  相似文献   

8.
通过探究《九歌》的性质、屈原在怀王朝的任职、《九歌》内在系统存在的矛盾及屈原与《九歌》的关系等问题,我们认为,《九歌》为屈原任三闾大夫时所作。这些作品作为一个整体并非作于一时一地,其祭天神、地祇的九篇为屈原初仕怀王时依据民间祭歌所加工整理的国家祀典,《国殇》《礼魂》则是丹阳、蓝田大战后屈原再次被起用以三闾大夫身份所作祭奠两次大战中阵亡将士的祭歌,后来二者合流,最终形成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九歌》。  相似文献   

9.
屈原在那士人们朝秦暮楚的战国时代,屡遭本国群小的迫害、怀王的疏远,却仍然有着“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的忠君爱国思想,这与他的身世、学识及楚国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是密切相关的。同时,楚地奇特而秀美的山水对屈原忠君爱国思想的孕育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战国时代,秦、楚、齐、燕、赵、韩、魏七国争城夺地,连年混战。那时秦国最强大,时常攻击六国。因此,屈原联络六国,以合力对付秦国。怀王十一年,屈原的外交战成功了,怀王成了联盟的领袖。然而。楚国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班贵族,常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怀王对屈原渐渐不满起来。秦国的间谍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了秦王,秦王忙召相国张仪商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屈原《九歌》的创作动机、情感基调、抒情方式等三个方面,并结合先秦文、史、哲各个领域的和谐理念及屈原政治理想、哲学观念、人格精神、艺术追求、人性需求等方面综合分析,认为耿介只是屈原性格的一个方面,期盼天人和谐、人神和谐、君臣和谐、自身和谐也是他不可忽视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屈原的《离骚》究竟作于何时?由于历史文献不足,给研究者带来困难,因而成为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已有的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一类认为作于怀王时期。具体说来,又有三种意见:①作于怀王十六年。从汉代的班固、王逸直到清代的王夫之、蒋骥,以及今人林庚先生均持此说。②西汉刘向、东汉应劭,以为作于怀王时期屈原被放之后。③今人马  相似文献   

13.
关于《离骚》的写作年代,史无确切的记载,因而后世聚讼纷然,各家说法不一。但综括起来,大致可分以下三种: 1.作于屈原被疏初期。洪兴祖据《史记》、《新序》等书记载,定为怀王十六年。近人陆侃如又认为《离骚》是怀王十三、四年“造为宪令“、遭谗去职后所作。 2.作于怀王晚年到顷襄王初立之时。最早提出《离骚》作于怀王晚年的是明人陈第和清人王夫之。其后龚景瀚又具体定为“怀王未返,顷襄王未立之时”。近人孙作  相似文献   

14.
衡成荣 《辅导员》2010,(11):10-11
你知道吗?2009年9月30日,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批准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可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相传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而设。屈原,战国时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虽然忠心侍奉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  相似文献   

15.
《屈原列传》中说:“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对这段文意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高中语文课本对其中的“夺”“与”二字未加注释,《语文教学参考资料》则把这段文字翻译为:“怀王派屈原拟制国家的重要法令,屈原草稿最后完成,上官大夫看到了想争夺草稿,屈原不给他”。译文将“夺”译为“争夺”,将“与”译为“给”。我认为不  相似文献   

16.
屈原《招魂》 湖南人相信人有灵魂,灵魂离窍是遭灾致病的主因,因此有招生魂的习俗,类乎《楚辞·招魂》内含。 《招魂》是屈原的作品,招的是他自己的生魂而不是招他人的死魂。王逸以来历代许多楚辞学者谓为宋玉之作,谓宋玉在招屈原之魂;也有定为屈原作的,谓屈原在招怀王之魂。招魂之礼,本来既施之于死人,也施之于活人之“失魂落魄”者。古人认为人有“三魂七魄”,如果一魂不守舍则精神恍惚;二魂不守舍则久病缠绵;三魂不守舍则谓之“魂离魄散”,一命呜呼了!所以宋人朱熹在《楚辞集注·招魂》篇中说:“古者人死则使人以其  相似文献   

17.
西汉贾谊的《吊屈原赋》是我国文学史上悼念屈原的滥觞之作。贾谊吊屈原 ,是文学史上遭遇相似的两个星级作家的情感交流。贾谊正是借这篇赋 ,凸现出自己与屈原感情的相同之处 ,引起了司马迁的注意 ,使他得以与伟大的屈原在《史记》中同传而留芳千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司马迁、贾谊、屈原这样不同时代的三位历史伟人的永恒握手  相似文献   

18.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以下凡引自该篇均不注)他死在哪一年呢?他是在梁怀王“堕马而死”,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后死的。梁怀王又死在何时?《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说是汉文帝十一年(前169)。《汉书·文章纪》说得更具体,是这年“夏六月”。将这个时间推进“岁余”,如果“岁余”是一年零三个月,就到了汉文帝十  相似文献   

19.
“九”字的演化引伸是从实数的九到多数、极数乃至神秘的、种化的“九”;而神话形象发展的最高阶段正是符号型。故屈原《九歌》中的“九”并非传说定论中所认定的实数的九或是多数的九,这里的“九”是一个高度抽象化的神的符号。《九歌》即“神的颂歌”。  相似文献   

20.
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金光灿烂的丰碑。历来对它的研究争论很多,即以它的创作时间而论,就有作于被怀王初疏时,怀王二十五年“黄棘之盟”时,怀王末年,顷襄王初年,顷襄王七年、十一年、二十一年和三十年等不同说法。我以为要弄清《离骚》的写作年代,首先要研究《离骚》本文,再研究《屈原列传》。通过对《离骚》和《屈原列传》的探究,可以得出结论:《离骚》作于怀王入秦(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