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功能派翻译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其中翻译目的论是该派的奠基理论。目的论者认为从语言学的角度不能解决翻译中的所有问题,翻译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行为活动。该理论为我们探讨对外宣传翻译的原则和策略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在对外宣传翻译中,由于中西方在语言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往往需要译者"背叛"原文,而不是简单地复制原文。如果不考虑交际目的、译入语文化等重要因素,一味"忠实"于原文,则可能达不到对外宣传的目的,所以对原文的"背叛",包括增删、改写和解释等在必要的情况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对传统翻译"等值"观的一个重大突破和翻译理论的重要补充,翻译功能理论强调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认为翻译目的决定译文,也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从而为公示语的翻译策略研究开辟了新视角。本文以公示语翻译为中心,首先分析公示语的功能,再着重联系功能翻译理论论述相关的英译原则,并探讨具体的翻译策略,从而实现公示语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3.
李树江 《教书育人》2012,(21):138-13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汉英公示语已经进入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我国公示语翻译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实际的应用中,公示语的翻译中仍存在诸多中式英语实例影响了文字信息内容的有效传递。功能翻译理论重视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该理论为翻译理论和实践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为公示语的翻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本文以功能理论为基础,从实现文本的预期功能出发,分析了功能理论应用于公示语翻译的可行性及基本原则,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公示语汉译英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互文性理论为诸多人文学科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这一理论对商务广告的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示意义。本文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互文性理论在商务广告翻译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程思琪 《文教资料》2011,(11):52-53
本文立足于翻译理论的视角,对翻译理论在汉语成语翻译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从韦努蒂的归化与异化理论和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了翻译理论的内涵及其在汉语成语翻译问题上的应用。以翻译理论为研究视角为今后的成语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并对语言学、翻译学及对外汉语教学等学科的教学和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韩梅 《考试周刊》2015,(22):22-23
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翻译活动的诸多方面都有深刻影响,翻译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数字革命,同时翻译研究面临数字革新带来的新的挑战。《数字时代的翻译》以其独特的理论视角诠释了这场翻译的数字革命,提出了翻译研究的诸多新课题,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著作。本文首先分析了本书的创作背景,其次阐述了书中的五大论题,最后对其学术贡献与不足之处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7.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又有了新的视角来审视翻译研究。译介学作为比较文学视野下迥异于语言研究的跨文化研究,是从跨语言、跨民族的角度,从文学和文化的层面来研究翻译这一实践活动的,对于"文化转向"下的文学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功能翻译目的理论为我们进行广告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突破了对等理论的桎梏,废黜了原文的至高地位,解放了译者。作为翻译行为的关键因素,译者只有充分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以目的语读者为导向,正确选择要传递的信息,才能做好广告翻译。  相似文献   

9.
德国学者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开辟了一个新的翻译研究视角。它认为翻译这种行为,应具有一定目的并决定整个翻译过程,翻译策略的采用应在预期的翻译目的的指导下进行,这一理念对广告翻译有显著意义。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浅析其在汉英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商标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功能主义派翻译理论的研究重点是文本/译文功能、翻译行为及其目的,为商标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翻译商标时,可采用音译、意译、音意结合及创造性翻译等具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译者意图解读胡适译作《哀希腊歌》中的"善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蕾 《黄山学院学报》2007,9(2):147-150
胡适在其翻译的《哀希腊歌》序文中,批评了该诗翻译中出现过的“讹”与“晦”现象,提出了“善译”的翻译观。胡适的翻译表现了显著的译者意图,在译者意图的影响下,原作、译文读者、目标语表达方式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同时是一种相互协调并融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直到今天,国内翻译界对于鲁迅的翻译一直存在不同看法,如部分学者认为鲁迅的译文“信”有余而“达”不足。本文通过分析鲁迅翻译选目中的“弱国情结”、翻译理论中的启蒙翻译文化观、“硬译”的方法论和“重译”的翻译路径,从翻译的历史语境视域出发,指出以上观点是从单一文化语境来看待鲁迅翻译理论与翻译方法的结果。本文提出鲁迅翻译理论的目的绝不局限于语言表层,而是一种改造中国语言文化、构建平等的民族关系的文化策略,其“硬译”的翻译方法是他的翻译目的在语言层面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图里是描述性翻译研究的领军人物,他的翻译规范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图里将翻译行为规范分为三类,分别是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简·爱》是英国小说家夏洛特.勃朗特的代表作。以图里翻译规范理论,分析黄源深译本的《简·爱》,并尝试对之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哲西传的大师,陈荣捷在道家思想尤其是《道德经》的译介与传播中功不可没。通过对他翻译缘起的探索(包括对他翻译意图的勾勒和他对之前华人译本的评析)能够凸显出他的翻译路径即"以中释中",同时他的翻译标准也随之映现。陈荣捷在学术路径上打通了儒道西传之路,同时也成功融通了他的儒家思想传播与《道德经》翻译行为。  相似文献   

15.
雷克斯罗斯是美国著名诗人翻译家,对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囿于资料匮乏,国内对其研究从本世纪才缓缓起步。本文从翻译思想研究、汉诗英译评析、以及译本影响探讨等方面入手,对国内外关于雷克斯罗斯翻译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忠廉在世纪之交提出的变译理论从科学翻译的实践出发,经过高度的理论构建和逻辑梳理,自成体系,有着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很高的理论创新性。变译理论在与西方译论对话及中国特色译论的建立中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翻译研究的多视角审视提供了新的素材。  相似文献   

17.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译者常常专注于语义的传递而忽略了对美的感知,如此译作很难成为佳译。翻译牵涉到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对语言美质的认识与追求是提高译文水准的关键。本文试以翻译美学思想为视角,来讨论译者是如何运用其审美意识再现原作的形式美和非形式美以提高译文审美效果的。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对传统翻译理论中的某些重要概念进行了重新阐释,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首先探讨了翻译被性别化的根源,进而对女性主义的翻译主张作简要分析,最后指出虽然女性主义的翻译理论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角,但不应当放弃原有的视角,在强调译者主体性的同时,不应当忽略原文的客观存在性.  相似文献   

19.
严复的翻译     
严复作为中国翻译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信、达、雅"三字翻译理论及其译著《天演论》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抹去的重要痕迹。本文从严复的生平、翻译理论、翻译时期和译著四个方面对其作了客观系统的论述,再次强调了他这位译学理论家的先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美国翻译理论家戴维·贝娄斯在2011年提出了向上翻译和向下翻译的概念,用来解决描述不对称翻译关系的流动性方向概念,因为在后殖民翻译视域下,不同民族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不对称和不平衡性得到集中体现.本文从后殖民的视角,对向上与向下翻译这组新概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后殖民翻译对接受国语言和文化的影响,以及对译者主体性与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探讨不同民族、国家如何在不对称的语言、文化之间实现更好的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