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学计划,是预先拟定的教学工作的内容、步骤和方法,是对教学工作的总体谋划,统率着一个时间段的教学事务,有很强的计划性。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计划无疑应该是学生的发展规划。制定的计划具有现代教育科学的理念,教学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才能有效避免盲目性、随意性。教学计划重在“谋”,这个“谋”的过程,就是教师研究的过程,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文本、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方法和学情教情……研究即学习,“谋”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习的过程,他们在研究中思考、反思、锻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得到了成长,所以“谋”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历程。教学计划不能仅仅是一个“进度表”,更不能是应付检查的“摆设”,它应该对教学工作有规范性、指导性,引领教师将眼光放得更宽广、长远一些,不仅关注学生掌握知识,还关注他们是如何掌握知识的: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还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注他们的“眼前”,还关注他们的“未来”。这样,教师就不会过分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得失成败”,而将关注点始终放在学生的发展上。当然,教学计划是“框架性”的,它需要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去“细化”;教学计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一定的动态生成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微调”,但它的目标指向应该是不变的,切不可随意“偏离”甚至“推翻”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2.
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后.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进行了反思,深感在重建课堂价值教学观的过程中.首先应遵循以下三项规律.才有可能顺利开展“重建”活动:  相似文献   

3.
演员登台表演注重“亮相”,说书的先要道个开场白,他们都想一开始就吸引观众,“吊”出观众的胃口。我认为,讲台犹如舞台,教师既要注重“亮相”,也可适当运用“开场白”。好的“开场白”犹如味精,能使一堂课趣味横生。一次,我参加县教委主办的优课比赛。课是放在兄弟学校上,人生地疏。我抓住小学生特别追求新奇的特点,一走上讲台就说——同学们肯定都有这样的经历:开学刚领到书时,不免会迫不及待地把书多翻几遍,因为书是新的;第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后,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进行了反思,深感在重建课堂价值教学观的过程中,首先应遵循以下三项规律,才有可能顺利开展“重建”:一是理顺教材内容,吃透教材的螺旋式的知识结构,并不断归纳、补充;二是在重组的过程中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导,学生的需要才是重组的必三是重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中,不断地再筛选、再补充。我们在重组的过程中,觉得“情景教学”能让学生受到情景的感染,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中,我们进行了如下尝试,收到了较好教学效果。一、挖掘教材内涵创设情景小学语文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景内容,如低年级教科书全部采用彩色图画,情景会话贯串全套教材;教材紧密结合儿童好新奇、爱活动、善模仿、爱说、爱唱、爱跳、爱表演的特点编排和设计了教材的内容与形式;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儿童喜闻乐见的绕口令、谜语、小诗和一些浅显易懂的小故事等。为此,我们在教学时充分挖掘了教材内涵,创设了符合教材内容的教学情景。如在展示新语言点时,我们展示了教材中的实物(不同的学习用具、食品、衣物、颜色等),或画出相应的简笔画,剌激学生大脑,使之直接感受课文内容,从而激发了学...  相似文献   

5.
“珍惜劳动果实”的主题教育,以往“思品与社会”课上进行过多次,虽然自我感觉内容丰富,说理清楚,学生课上也都连连点头,可生活中他们依旧互相攀比,用钱依然大手大脚,平时浪费钱物的现象也是司空见惯。新学年,这方面的教育又将进行,怎样避免“重蹈覆辙”呢?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俗话说,“当家才知柴米贵”,学生“不知柴米贵”重要原因在于没“当家”,我何不让他们在“当家中知柴米贵”呢?于是,我便郑重其事地要求学生双休日回家“做买卖,学赚钱”。真实的生活,给了他们真切的体验;真切的体验,促进了他们情感的升华。请看下列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2003年秋季开学的到来,全国已经有1642个县、市,近3500万学生使用新课程标准教学。新课程的实行为许多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本文就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师的新要求以及教师教学观念的四个转变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下化学教师理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宏军 《考试周刊》2009,(27):20-20
推进教育创新、实施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是重要的环节。课改对我们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新课改内容概括起来为“三破三立”:破“我传授.你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立“教师领航、学生发展”的新型教学方式;破“学生等靠要”的学习方式,立“自觉-主动-探究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破“只关注结果的甄别性”评价方式,立“过程结果的发展性”评价方式。为此,一线教师首先要有以下“三种改变”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角色和专业自主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也对教师素养提出了高要求: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具备课程生成能力,成为人们对新型教师的基本要求。在改革背景下,在音乐新课程全面实施的过程中,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实施者的音乐教师更应具有课程意识。下面从“课程意识”的三个维度来谈谈自己是如何理解、把握、实施新课程的。  相似文献   

9.
在世纪之交,当中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履行“奠基工程”职责的时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必然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鲜明而紧迫地提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面前。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普遍形成共识的基础上都积极投身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犹如和熙春风很快吹绿了祖国大江南北,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改变了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使课程管理、课程开发及课程使用都具有很大的“弹性”,增强了课程对地方、学…  相似文献   

10.
笔者前不久在“课程改革专项研究”的听课过程中,和其他老师共同听了八年级《物理》“重力”一节课,有三个初中老师分别讲授,他们属于两个不同的学校,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教材都是新课标北师大版.“重力”是初中力学一章中重要的一节,通过不同学校教师讲授的对比,以及听后的思考,笔者写出此文,和同行们共同商榷、探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时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入到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认为班级文化建设要反映出“四化”,即人文化、自主化、个性化和开放化。一、凸现人文化在浓浓的人文气息的环抱下,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显而易见的。我想起了开学初的一件小事。小忆同学是位文静的小女孩,除了学习有困难会主动找老师辅导外,一般对生活中或班级中的一些事,她总是自己处理,很少找老师帮助。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三天早晨,她捧着一本崭新的《数学同步…  相似文献   

12.
以后现代主义知识观为重要理论基础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得课程由集权走向民主,由预设走向生成.由专家走向教师。从最本质的意义上讲,新课程改革打破了“权威主义”知识观背景下知识被少数所谓“专家”、“学者”垄断和刨造解释的局面;打破了“整齐划一”的知识、“普遍适用”的知识一统天下的局面,地方性知识、个体性知识成为知识共和国的公民。尤其是,新课程改革赋予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以合法地位,教师再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还是课程的编制者。从教师的角度讲,这样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做出巨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胡泉  张义玲 《农村教育》2005,(7):113-113
一、从“教室”到“学室”的转变。是教师的教学角色的转变 “教室”所体现的是“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教师成了知识的“权威”,没有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教师主宰着课堂,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只不过是引导学生往里钻的“圈套”,学生没有主观能动性,处于被动地位,怎么教,怎么学,教多少,学多少,参与的是一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是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习惯了“旧的”教学方式的教师来说,要想适应新课程中的教学要求,必须在教学行为上有所转变。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体系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为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师需要实质性、全方位地推进自己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朱苹 《阅读与鉴赏》2009,(10):45-45
我校研究的省级教研课题“仿格作文”。其核心理念是“用文本摇动写作心灵”。这实际上正是顺应了新课程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课程目标的理念。通过教师沙里澄金精选“仿格”中的“格(范文)”,然后进行审美意蕴和写作技巧的点拨,使学生得到审美和情感的滋润。进而激发写作兴趣,开掘写作源头。在这个行之有效的实践过程中,其意义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7.
过去往往把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叫“讲”课,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称之为听”课。课堂上教师怎么“讲”、讲”多少,成了评价课的重要依据。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引入,一些教师又认为课堂教学要少讲”或“不讲”。其实,作为占主导地位的教师,究竟如何讲”,关键要有一个“度”。叶圣陶先生曾说“: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教学实践中我也体会到,…  相似文献   

18.
中卫中学开学第一件大事掀起广泛深入的“学雷锋学徐刚”活动本报讯开学后,中卫中学掀起广泛深入的“学雷锋学徐洪刚”活动,并把这项活动作为第一件大事。3月3日,全校1900多名师生参加了“学雷锋学徐洪刚动员大会”,拉开了这项活动的序幕。动员大会上邀请了当地...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背景下科学课程教师角色纵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小学(3-9年级)阶段普遍开设“科学课程”(也称综合理科课程或综合科学课程),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从目前科学课程实施的现实看,多种障碍不断凸显,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师资问题,这已成为制约中小学综合科学课程改革乃至“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科学课程教师(简称科学教师)的角色失调所引起的。笔者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科学课程教师角色的纵深挖掘表明:新课程背景下合格的科学教师应当扮演十大角色:“科学知识的传授者与学习者”、“科学探究的合作者与引导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与评价者”、“课程设计的参与者与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利用者与开发者”。  相似文献   

20.
“史才”的本义是指修史的才能。唐朝刘知几说:“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才少。”据此,“史才”应是“才”、“学”、“识”三者综合的反映和结果。作为中学教师,对“史才”的水平要求可能不会像历史研究者那么高,但中学教师的“史才”内涵却更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