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销行的写作书真不少,仅武昌崇文图书城的写作书台面上,就陈列着数十种,或讲新闻写作,或讲商务写作,或讲科技写作,或讲公文写作,或讲文学写作,或讲毕业论文写作,或讲应用文的写作,等等,均为“应用写作学”,只有少数的写作基础知识和写作概论。我认为,有建立“理论写作学”的必要。回答“写什么,怎样写,写给谁,谁来写”这四个问题,可以作为构建“理论写作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
“讲中外之故”注释辨正唐遇春“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讲中外之故,力主受法。”(梁启超《谭嗣同》)“讲中外之故”,中学课本注:“讲求(研究)中国和外国的国情。”先看“讲”。《说文》:“讲,和解也。”王筠注:“顾春秋时书,但有讲学义;战国时书,始...  相似文献   

3.
女儿和我有着许多共同的爱好,其中之一就是逛书店。我们逛书店除了各自选购自已所需的书之外,选一两本我俩都爱看的书回来一起看,是我们的一大乐事。 我们一起看书有多种方式,有时是我读她看、我讲她听;有时是她念我听、她讲我想;有时一本书夹上两个书签,我俩穿插着看。无论是哪能种方式,一同读书的快乐始终伴随着我们。 最初女儿小,一起看书自然是我读她看我讲她听。无论讲什么,她都会聚精会神地听。那时只要和她一起看书,她便高兴地把她的书都拿出来,叫我一本接一本地给她读。有的书读过几遍甚至十几遍她都不厌烦,而且总是听…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苏轼三首论书诗的解读,探索了苏轼书道观的三个层面:书讲意造,书必新变,书贵有品,并进而讨论了三者关系及所代表的文化——道儒的合一。  相似文献   

5.
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做书。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与书为伴了。我对书最早的认识是,妈妈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我想:书真是太神奇了,怎么有这么多好听的故事呢?我喜欢听故事,我喜欢写满故事的书。  相似文献   

6.
许博渊 《教育》2013,(5):60-61
《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一书的出版到现在已经过了100多年,如果我们希望,100年以后我们的子孙会懂得择地而闹,也许现在就应该重视起来,在学校里大讲特讲。  相似文献   

7.
何润涛 《小学生》2010,(2):38-38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从学生的角度讲,书是学生读懂的,反复读而习句,读识精义,绝非老师所能代替完成。从教师的角度讲,“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是教师把好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反复实践、运用中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举一反三,徙此于彼,  相似文献   

8.
小语七册有篇课文名为《李时珍》,其中第三节主要内容是先讲李时珍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归纳起来是三条:一是内容不完全;二是不具体;三是有错误。因此李时珍决心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从本节文章结构上看,大体上可算作因果关系,即先以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为原因,后以要编写完善的药物书为结果。听许多老师讲这小节内容,基本上都是按课文的行文顺序,先讲旧药物书的缺点,后讲要编写完善的药物书。先讲原因,后讲结果。这种顺向分析的教学方法,虽然千差万异,但总觉脱不出俗套。而在听孙老师讲这小节时,他先让学生自学,充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数学课上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无看书。课堂上学生的数学书始终没有打开过,有的甚至一上课教师就说:“同学们.请把书合上,这节课我们讲……”还有的课堂从开始到结束根本就见不到数学书:  相似文献   

10.
自学课,学生们在看课外书。我站在讲桌前批改课堂作业本,无意间发现林小果僵立在第二组第一排陈山景的身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