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领导干部以民为本,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现,是党的宗旨和“三个代表”思想的根本体现。领导干部必须从思想上划清以民为本与官本位的界限,树立正确的权力现,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此,才能在新世纪新阶段与时俱进,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从而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使党的执政基础坚如磐石。  相似文献   

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党的执政能力如何,说到底取决于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在遵循执政规律的基础上保持和体现党的先进性,在保持和体现党的先进性的过程中遵循执政规律,才能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最终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既表明我们对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又为我们进一步探索执政规律并永葆先进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理论空间和实践空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党的执政规律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但存在着偏离哲学规律的本性,以执政理念混同执政规律的缺陷。科学地揭示党的执政规律必须遵循和符合规律的范式,规律的范式包含了对立的逻辑性质和对偶的辩证形式。只有准确反映执政实践的固有矛盾,遵循规律的范式才能科学地揭示符合规律本性的党的执政规律。  相似文献   

4.
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同时人民群众也通过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直接行使社会主义公共权力;与执政党的“意志转换”的间接执政方式不同,“意志委托”模式是人民执掌国家权力的主要方式,人民群众既是社会主义执政实践的终极主体,也是社会主义执政实践的直接主体,把人民群众视为社会主义执政实践的客体、或是把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等同为同一执政主体,混淆两种不同的执政方式的特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偏颇的。  相似文献   

5.
遵循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性,是共产党执政的重要规律,所谓群众性,是从党的宗旨上讲的,就是共产党执政必须更加自觉地忠实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且要发展好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永远都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永远都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最紧密的联系。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们要实现十八大政治报告的奋斗目标,要实现中国梦,就要牢牢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执政理念的新飞跃 汽车业已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龙头”。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总结55年执政经验和规律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执政党建设的目标之一鲜明地提到全党面前。 科学执政:自觉运用客观规律,筑牢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石。探索规律、尊重规律、遵循规律,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和建设中始终探求的重要目标。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为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制度保证。依法执政: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  相似文献   

7.
执政为民,就是中国共产党要把人民群众赋予的执政权力用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党执政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执政为民继承了唯物史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主力军和决定力量的观点;执政为民发展了唯物史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面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实践中界定了执政为民中“人民”的内涵,扩大了民主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执政能力体现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上"。联想到班级管理,班主任的管理能力一定也应该体现在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上。一、科学管理党的"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按规律办事,班级管理应该遵循怎样的教育学规律、心理学规律呢?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在教育学规律上,  相似文献   

9.
赵爽 《文教资料》2009,(21):120-121
构成党的整体的基本要素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显然必须通过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来实现,尤其是必须通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在公共权力机关中工作的党员干部的能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农村广泛推行的村民自治,是我们党作为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广泛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形式,是党加快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实现党的执政方式民主化的重要资源。然而,只有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不受侵犯,才能有效地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从巩固国防、新生人民政权、爱国主义和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团结的政治高度论述了解决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从制度前提、根本途径、物质基础、主体力量、基本原则等方面构建了解决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基本思路,从经济、政治、教育、卫生等与少数民族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方面提出了解决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一系列举措,初步彰显了人民政权的民生价值取向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的具体国情,在论及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时,提出在思想方面,共产党负担着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的任务;在实际工作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员要深入调查,领导人民群众取得革命胜利以及动员群众,开展经济工作和按照群众的需要领导群众前进;在统战方面,建立最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明确了为什么要开展反腐败斗争、怎样开展反腐败斗争,是反腐败斗争取得成效的关键。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同时,也在为真正建立一个群众拥护的廉洁政府而努力。为了保证根据地的生存与发展、保持党和干部同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从思想作风建设、规范财经制度、实行民主监督和法制监督等方面,同腐败现象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威信,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而且也获得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执政的诸多考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同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转移工作重心、密切联系群众、实行民主集中制和“任人唯贤”干部路线等一系列执政党建设思想,为我党探索执政党建设规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党运用群众观点在指导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伟大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群众观。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习近平群众观的核心内容,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群众观推动群众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今后要进一步厚植群众观点,全面践行群众路线,健全评价检验群众工作机制,注重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  相似文献   

16.
苏共执政后,仍然沿用革命时期的"职业革命家集团"体制,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个人专断盛行;监督机制弱化,权力失去制约;干部队伍近亲繁殖,德才不佳。这导致苏共精英集团思想僵化,不愿改革创新,缺乏引领社会发展的创新理论;丧失信仰,精神懈怠,能力弱化;生活奢侈,腐败盛行,脱离群众,失去先进性。正是苏共精英即"职业革命家集团"向既得利益集团的退化,最终导致了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解体。  相似文献   

17.
革命、建设和改革,是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部奋斗历程的概括。"革命"是20世纪前半期中国社会矛盾运动的主题,党的群众路线是伴随着中国革命逐步走向胜利而日渐清晰与成熟的。"建设"一般视为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前这30年间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主题,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都是在深入发动和依靠群众力量基础上不断推进的。"改革"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3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与主题,党的群众路线内涵不断获得新的丰富和发展,群众路线之"群众"也由抽象日益具体化,党群关系已经成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根本考验。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主体,中国共产党也始终将"群众"作为所有行动的基本依据和考量标准,党的群众路线与党所领导的人民事业在深度融合、共生互动的实践中不断获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永葆党的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内蕴的根本价值诉求的外在表征,是确证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根本之维;在历史与现实两个向度交错互动中实现与凸显自身的先进性,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获得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强化永不松懈的学习意识、提升不断进取的学习能力,才能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才能从根本上筑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  相似文献   

19.
建党九十年来,根据执政主体不同,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政权关系的历史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北洋政府时期的反叛与革命,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对抗、合作与替代,新中国成立后的执掌国家政权。回顾这一发展历程,可以得出的重要启示是:中国共产党有资格有能力担当领导国家政权这一重任是准确把握党与国家政权关系的重要前提,而正确处理党政关系是完善党的领导和促进国家政权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刘少奇提出,要在每一个党员中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对人民群众负责,尊重群众,信任群众,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思想观点。这种正确的群众观对于当前形势下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共产党执政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