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出版》1999,(7):24-26
目前已进入电子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由于社会、文化需求面的不断扩展,正朝向研究如何使印刷更接近原稿、更接近自然的目标前进。为此,便产生了高质量印刷技术。其中包括:1、高精细印刷(以提高图像分辨力为目的,分辨率最高可达到300-1500线/英寸加网的印刷方法;2、高密度印刷可将复制品最高密度提高到2.0以上,以获取高反差的印刷方法3、调频加同印刷就是不借助网点大小而是将恒定的微小点子按连续调作不规则排列,依其密度表现图像调子的印刷方法;4、高亮度印刷是在4色印刷之外用荧光油墨作为补助色,以突出图像…  相似文献   

2.
白度和色相是评价纸张质量的2项重要指标。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的需要,荧光增白剂在造纸工业中被广泛用于提高纸张的门度。纸张的色泽是否洁白,是决定印刷色彩鲜艳与否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1971年第十一次 IARIGAI 国际会议上,斯赫姆(K.H.Schirmer)和多伦那(D.Tollenaar)二位先生发表了一篇题为“网点印刷中的视觉密度”的论文,他们参照先人的论述,提出以如下公式作为相对的印刷密度反差标准。    相似文献   

4.
现代色彩管理技术中.印刷ICC特性文件、印刷环境色温和印刷墨总量决定着印刷色彩的质量。对于显示器来说.显示器点距、屏幕亮度.对比度、显示色温和显示色域等参数的设定.决定了显示器的成像质量。增加显示器在印刷条件下的设备ICC特性文件,可满足印刷的要求。几年来屏幕打样在国内印刷业已经掀起了不小的浪潮,其环保性和低成本越来越多地被业界所关注。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叠印率的测算是印刷质量测控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印刷过程中,通常只需通过三原色油墨(Y黄墨,M品红墨和C青墨)的印刷,借助三原色像素(点、线、面)的并列和重叠实现,就可获得成千上万种色彩的视觉效果.所谓并列是指三原色像素之间靠得很近,但并不重叠的几何状态,高调处的像素往往是这种情况(尤其对调幅印刷而加网角度不得不分开的状况来说);所谓重叠是指暗调像素所处的状况,像素以三原色油墨墨层的形式,按工艺流转单规定的色序先后叠印在一起的情况,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
爱克发:Dotrlx Modular喷墨印刷机,采用UV油墨,幅宽63cm,可在不同介质上以24米/分钟的速度印刷,更可升级至30米/分钟,甚至可根据不同应用提高到更快的速度。:Dotrix Modular预留有连线的柔性版接口,使得印刷专色或如金色、金属色、荧光色以及高密度白色、光油印刷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纸张作为印刷的主要原材料,其性能决定着印刷品呈色的质量。只有性能好的纸张,才能获得较好的印品呈色效果。所以,正确认识纸张性能与印品呈色的关系,根据印刷产品、工艺条件特点,合理选择纸张进行印刷,对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喷墨打印机的参数进行设定分析.并通过实验分析影响喷墨印刷质量的因素。如墨量与实地密度.Y与相对反差.网点增大的关系。有利于规范喷墨印刷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并为数字印刷的标准化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出版与印刷》2004,(2):44-44
克里奥公司在德鲁巴2004展览会上推出Spotless(tm)无专色印刷.无专色印刷使印刷厂能够用原色油墨呈现专色,使专色的替换轻松又准确;无专色印刷帮助印刷厂大大减少专色油墨的用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基于Yule-Nilson-spectral-Neugebaur方程和Kubelka-Munk散射介质理论所创建的模拟印刷模型,对打印在纸张上的油墨的光谱特性进行分析,预测出打印设备全部色域的光谱特性。并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优化油墨光谱曲线,即利用高斯函数计算出理想的油墨曲线。结合这种模拟印刷模型,可以优化任意一种印刷油墨的光谱特性。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来优化油墨的光谱反射率,以最大化印刷机所能输出的色域。但由于实验条件和时间的限制,我们采用新方法和理论研究印刷行业中最普遍的四色油墨(CMYK)印刷,探究油墨的光谱特性对印刷色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何京 《电子出版》2005,(8):54-57
目前,白板纸、白卡纸己广泛地应用到各类包装中,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要求印制精美外,纸盒成型也要求更精确、更完美,这无疑是包装印刷行业面临的新挑战。纸张的水分含量与平衡水分纸张水分含量对印刷影响很大,水分太低,纸质发脆,印刷中易产生静电;含量过高,将会使油  相似文献   

12.
《电子出版》2002,(11):20-21
数码打样技术的核心是应用了色彩管理技术。目前有些厂家宣称自己生产的打印机其色域范围大于印刷色域,而实际上几乎所有喷墨打印机的色域都是大于印刷色域的。数码打样的关键是色彩管理而不是打印机所能再现的印刷色域。因为只有使用适当的色彩管理系统才能统一印刷全程中显示器、打样机、印刷机和各种设备的颜色再现特性,保证印刷全程的色彩统一。  相似文献   

13.
林诒洪 《电子出版》1997,(5):Z021-Z024
随着彩色打印机的普及,四色印刷的概念也从原来只局限于少数专业人员而普及到千家万户。但对于四色印刷的原理,如为什么用黄品青墨而不是红绿蓝,成色原理到底是加色法还是减色法,四色印刷的颜色和网点有什么关系,它的色彩室间是什么样的等等问题,相信即使是专业人员,也有许多人对此不甚了了。而了解四色印刷的基本原理不仅对选购设备极为重要,也对生产过程中分色操作、耗材选择、机器调整有极重要的指导作用。基本成色原理四色印刷到底是加色法还是减色法。过去的许多教科书上都说是减免法,还有的书上说是加减免混合法。实际上四色…  相似文献   

14.
文件上的红色原子油印迹是档案制成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印迹是否清晰、美观、耐久影响着档案材料的外观、使用和凭证价值,因此有必要开展其使用特征和保存特性的研究。通过耐久性实验测量印迹的色差值判断其耐久性能,对印迹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以了解其速干性能和油墨扩散情况,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其主要元素成分进行检测,研究发现由于原子油成分、生产工艺不同,其耐久性能具有差异性,分为较耐久材料和不耐久材料;在使用选择上不仅要考虑其耐久性,还要兼顾色泽的美观度、速干程度、清晰度等;所有印迹不耐干热,在档案保管中要保证环境适宜,以免印迹出现褪色、模糊影响档案价值。  相似文献   

15.
色域,是指颜色的区域范围。在彩色印刷复制过程中的色域,是指印刷油墨在承印物上的呈色范围。在传统印刷品上的色域范围,通常由黄(Y)、品红(M)、青(C)、黑(BK)四色印刷中的三原色,在单色、间色和复色的叠色印刷所得到的印刷颜色复制范围,称之为普通色域范围。广色域,是指比传统普通色域更宽的色域。随着RGB数字工作流体系的构筑,  相似文献   

16.
校色原理与应用张仁英编译最佳彩色复制取决于三个要素:1.色调复制──图象反差,包括亮度和暗度;2.灰平衡──调节青、品红、黄的比例,以产生中性灰;3.校色──获得精确的色调和逼真的色饱和。必须在校色之前确定并实施色调复制和灰平衡规范。如果不补偿彩色复...  相似文献   

17.
针对制作高质量打印件如印前打搞、海报、陈列展示及广告价箱片,爱克发推出首部全新的八g旧地;八das大幅面喷墨绘图机及Ag卜地l喷墨材料,进军专业喷墨机市场,是输出中心、广告牌制造商、照片冲晒店、制版公司、广告公司及市场部门等必备的制图产品。抡*地上A**。绘图机采用滚筒式设计,提高了打印时的解像度及准确度,可容纳大至gi.4X12小4厘米的打印材料。使用八组独立喷墨印头,达至图像质量相等于KOO(沁],备有两种喷墨模式,可使用两组***K喷墨作四色打搞,或使用色城特广的八色喷墨,包括印刷四色「**K及深蓝、浅蓝…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包装印刷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程度的加快与提高,现代化印刷朝着高速、多色、用纸轻量化和计算机智能化控制的方向发展.当今的商用轮转胶印机的印刷速度已从过去的每分钟300多印张发展到现在的每分钟1000多印张,形成了在高速度印刷、低成本运行状态下的高品质、高生产能力,满足了印刷企业对提高印刷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期望和要求.然而,在开创高速度印刷生产领域的同时,如何保持稳定的运行和印刷质量,确保在高速印刷中图文信息的转移能得到良好的图文印迹再现,印刷中润版液的使用与控制,是影响印刷过程中水墨平衡、印刷质量与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拟就此展开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9.
(续)正确扫描的第三步:调整校色曲线这里指的校色曲线是在扫描介面中的。这和调整扫描程序的寄主—一如Photoshop或Photostyler中的曲线有什么差别?差别大了。大多数专业或半专业的扫描机在将曝光量转为电压图21用γ可值调整输出的方法后都有10—12比特的信息量。而寄主软件的彩色表示每色只有8比特信息量。显然,在将扫描数据转换为图像文件时要丢掉一部分数据。而扫描界面中的过滤曲线就是用来决定“丢”的方法的。最常见的过滤曲线是γ曲线。当γ等于1时,就是一图22γ曲线对反差和色饱和度的影响图SS红色城段的斜率控制着囹你的反…  相似文献   

20.
屏幕上看到的色彩和印刷出来的色彩不一样,这是彩色出版、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工作者所盼望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Photoshop软件介绍一种简便易行方法,使调校后的屏幕色和印刷(或打样)色接近或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