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驻外记者远离大本营,长年在基层工作,采访写作主要靠自己去完成,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因而,要当好驻外记者,最重要的是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和发现新闻的  相似文献   

2.
靖鸣 《新闻传播》2005,(9):42-44
新闻工作从采访到编辑,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新闻敏感,新闻敏感贯穿于新闻传播活动的始终,具体表现在记者的采访和写作过程中,以及编辑的选择稿件,修改稿件,组织稿件,组织版面(节目)等等。大量的新闻实践也充分说明,不仅在记者的发现,捕捉新闻和表达新闻事实的诸环节需要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国家,干新闻工作,当记者、做编辑,应当具有政治敏感、新闻敏感和语言敏感。政治敏感,反映着对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人群关系的把握能力;新闻敏感,表现为对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新近发生事实的捕捉能力;语言敏感,体现出对人民群众鲜活语言的吸纳能力。这“三个敏感”,“三种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闻敏感,是记者、编辑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新闻与事实     
张连城 《中国广播》2006,(12):73-74
在新闻采访与新闻编辑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即:新闻与事实。这不仅是一个新闻业务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敏感的政治舆论导向问题。众所周知,新闻的概念和定义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事实是第一的,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报道)。新闻引导着人们调整自己的言论和行为,正确地舆论促进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新闻记者和新闻编辑肩负的是一项特殊的社  相似文献   

6.
新闻敏感是新闻从业者应具备的,也是最起码的基本素质之一,在新闻工作事业中一直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是记者在大量的社会现象中,迅速准确地发现或判定哪些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一种能力,是记者、编辑政治素养业务的综合反映。电视记者常常是集文案与摄像工作于一体,敏锐而又独特的观察力是他们捕捉新闻眼的前提,所以新闻敏感对于这种能力的培养而言就显得异常重要了。本文从新闻敏感的涵义出发,指出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是一种判断力和思维力的综合体现,并通过举例论述新闻敏感在实际操作中,对于电视记者观察力的体现与帮助,借助详细的剖析,指出电视记者应如何去培养及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最后得出新闻敏感是电视记者需要不断积累、不断充实的一种基本能力素质,也是优秀新闻作品产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度是能够及时发现、判断新闻是否有价值的能力。有人称,新闻敏感度是新闻的"眼",其在新闻工作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记者的新闻敏感离不开政治敏感,没有政治敏感的编辑记者很难挖掘到有价值的新闻。本文就编辑记者的政治敏感度问题展开探讨,并针对如何有效提高编辑记者的政治敏感度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闻敏感是记者编辑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新闻敏感至关重要,它是记者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其职业个性的集中体现。高度的新闻敏感是一个记者在政治上业务上成熟的标志。新闻界大多是从新闻学角度看新闻敏感,但我们在“新闻敏感”这一概念中,会觉得可以将“发现”、“判断”、“能力”这几个关键词归入心理学范畴。这说明“新闻敏感”这一概念带有新闻学和心理学交叉学科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实践中,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新闻敏感。 一名新闻从业人员新闻敏感的强弱,直接影响新闻采写的数量和质量。新闻敏感强,就能抓住让人眼睛一亮的东西,就能摸到“活鱼”,就能写出上乘的作品。从这个方面说,新闻敏感的强弱甚至会决定一位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命运。所以每个新闻从业人员,特别是年轻的记者、编辑必须增强新闻敏感,从而能够准确、快速地捕捉到新闻。  相似文献   

10.
政治敏感具体指的是能够迅速洞察问题本质、判断问题利害、把握问题发展趋势的能力,对于编辑记者而言,其政治敏感性的强弱会直接体现在对新闻敏感度的强弱上,从而对新闻质量造成影响。当前,许多新闻报道所存在的问题均是由于编辑记者的政治敏感性较为缺乏引起的,成为整个新闻业应该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记者需要新闻敏感,这是新闻学专业的常识。记者还需要有“办法”敏感。什么是“办法”敏感?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常常会碰到采访对象无力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记者最初级的工作是发现并报道这些问题,这是新闻敏感范围内的事。那么,如何解决此类实际的问题和困难,以免这些问题和困难在其他人身上重演呢?记者应该有自己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或手段方面的思考。笔者把这种思考倾  相似文献   

12.
论医学期刊编辑的新闻敏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国兰 《编辑学报》2009,21(4):297-299
新闻敏感对医学期刊编辑的栏目策划、选题组稿、审稿改稿等编辑环节具有重要的作用,编辑可以从增强政治敏感和社会责任感、广泛积累知识、深入实践以及提高职业兴趣等方面培养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13.
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一种必要的素质,新闻敏感决定了编辑对新闻的采用以及上传起到了决定性因素,而且决定了新闻的意识和知识的分布(1)。"我认为,新闻的发布,记者必须先按事件的敏感信息的理解和信息传播服务的意义。广播新闻外宣工作要求广播新闻记者首先要有敏锐的新闻触觉和新闻敏感,善于运用好新闻敏感来采制的广播新闻,这样才能够让上传外宣平台的广播新闻抓住上级新闻编辑的眼,震撼听众的心,从而在新闻广播中展现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新闻从业人员在阅读优秀新闻作品的时候,常常会感慨这些题材自己怎么没有想到,有些即使想到了,也写了,但立意总是不高。想想自己脚勤,手也勤,力气没少花,效果却和人家截然不同。为什么同是编辑,记者,竟有这样大的差异?差异主要在于编辑记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点子三题     
近期一些新闻刊物“点子”说越来越多。也想凑凑热闹,就编辑的“点子”意识谈谈自己的看法。就拟了个题目叫《“点子”三题》。即编辑如何“想点子,出点子,抓点子。”点子——并非总编的专利“总编辑的主要任务是出点子”。这是《经济日报》总编辑范敬宜的名言。这种提法已得到新闻界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的新闻采访中,常常听到有这样的说法:“你有什么好点子?”“这个点子不错”等等。什么是“点子”呢?“点子”,就是主意,即在采访写作中,触物于何方?立意于何处?寓理于何事?落笔于何点?“点子”是新闻敏感最重要的体现,它的实质是:从哪个角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新闻价值,才能充分地表现新闻价值。“点子”表现在采访写作和编辑的过程中,但在采访写作中又表现较为突出。“点子”在采访写  相似文献   

17.
地方党报要想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守住阵地,必须强化自己的固有优势———内容,在采编上下功夫,突出"内容为王"的原则,为读者提供好的新闻作品、好的报纸版面。在这其中,党报新闻编辑的作用不可忽视,而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党报新闻编辑,既要坚持党性原则,又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并且还要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处理要闻版时要防止走进误区办好要闻版,历来是各级党报编辑工作的重中之重。地市级党报作为最基层的党报之一,党的声音必须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称职的新闻编辑记者,拥有极高的新闻敏感度能够帮助记者及时发现并判断手上的新闻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反之,没有新闻敏感度的记者很难挖掘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新闻,而政治敏感力是编辑记者能够在激烈的新闻行业中立足的基本能力之一。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编辑记者的政治敏感力呢?本文将从五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采写新闻中,时常遇到通讯员让编辑记者帮他想个点子,似乎编辑记者脑子里灌满了点子。“点子”二字,有人解释为“出主意”,把这个意思借用到新闻采写上,即为采写出主意,有了好的主意,就有了正确而新颖的报道思想和准确而新奇的稿件主题。不可否认,从某种程度上说,点子在新闻采写实践中具有一定的主导作用,但是,编辑记者的脑子也和通讯员一样,都不是天生的、任何时候都能冒出点子的。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所以任何点子,任何主意,都不是奇思异想凭空冒出来的,而是经过艰苦的劳作和不断的实践得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刘嘉 《记者摇篮》2005,(3):62-63
对于“新闻敏感”这一概念.以往学术观点大都是从新闻学单方面做阐释。《新闻学大辞典》对此的解释是“新闻敏感是记者编辑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界定中的几个关键词就可以将其归入心理学范围。这几个关键词就是“发现”、“判断”、“能力”。这说明“新闻敏感”这一概念带有新闻学和心理学交叉学科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