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钢琴即兴伴奏中的艺术形式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艺术形式美的教育来分析钢琴即兴伴奏课的教学教育观念,其中通过伴奏的形式表现与形式关系分别说明形式美的特征和规律,并且突出了艺术形式审美教育的价值.认为音乐中的形式美教育观是客观认识的思维方法,是自然美的审美原则,只有把科学的思维教育与艺术形式审美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具有科学思维发展观的音乐人才,才能更好地发挥钢琴伴奏艺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作家通过多种途径在文学中表现音乐,如声音、结构、主题(以及将三者综合起来的意象)和语义,等等。他们的音乐化创作表明:各门艺术是可以相互影响和渗透的,文学可以成功地模仿和表现音乐,因而丰富表现技巧,创造新的文学风格和类型。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内容题材、思想主题、叙事技巧都显现出依附于文学的倾向;而作为时代文化主流的电影也使文学的思想观念和表意策略得到深刻的转变.与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全方位的"并轨",成为了新时期中国电影从荒芜走向繁荣的主要动因.而文学、电影二者在"寻根"上的契合则展现了新时期的中国文艺追寻民族特性、反映民族时代特征的探索轨迹,并预示着中国民族文艺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时期文学在经济全球化与文艺民族化的紧张关系中,由持续的现代化追求导致了文艺民族化身份模糊乃至丧失,并随之产生了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焦虑。它源自于汉语文学在“中、西结构”中的位置、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地位和在全球化与民族化张力中的特殊处境。当前中国文学现代化运动的必然结果是导致全球化语境把中国作家个体和文学写作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空维度。这个新维度对于文学写作的根本意义在于承受、反抗一种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面对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采取平视的审美视角,以实现中国文化由“拿来”到“输出”的转化,这将成为中国后现代作家个体自我认同和文学写作的基本动机和主题。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贾平凹是一个具有自觉艺术意识并不断通过创作来丰富和充实自己艺术表现手段的作家.和新时期先锋作家们不同的是,贾平凹注重从中国传统的审美因素中,寻找自己的创作切入点,在传统审美基础上,去发掘新的表现.贾平凹小说艺术意识中重整体、重精神、重意象的观念是对中国传统审美理论的传承.  相似文献   

6.
妙是中国文化、哲学的重要范畴,也是文学艺术中富于民族艺术精神的审美范畴。妙在文化、哲学、文学、书法、绘画、审美等方面,表现出其自身的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7.
1 名词解释题审美意象 摹仿说 游戏说 魔法说 心灵表现说 审美思维 审美感受 艺术构思 灵感 艺术真实 艺术典型 典型人物 典型环境 典型化 现代派文学 象征主义 意识流 超现实主义 荒诞派 黑色幽默 素材 题材 主题 情节 结构 文学风格 文学流派 文学鉴赏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的标准2 填空题1)文学艺术与哲学、社会科学在反映形式上的区别 :哲学以的的形式反映客观世界 ;文学艺术则以的的形式反映客观世界。2 )审美意象的“虚” (概括与抽象 )主要表现和两方面。3)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 ,它和其他种类艺术相比 ,…  相似文献   

8.
文学艺术的本质以及文艺与生活的关系历来都是文艺界讨论的首要话题. 现代作家兼文艺理论家郁达夫从生命创造的艺术冲动、文学的内倾向、文艺美学自律性、社会功能等角度, 对文艺的本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艺术就是人生, 人生就是艺术"的观点, 包含着文学现代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艺的叙事特点、审美规律和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众文艺是乡间民众的精神生活方式,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生存观、价值观,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维方式、精神图像和审美追求,在叙事上体现出神话传奇式的叙事、因果分明的叙事逻辑、全能的叙事人、简约的结构方式、线性推进的故事进程等特点。因此,大众文艺的审美规律有别于现代文学艺术,具有独特性,它所蕴涵的思想元素、艺术旨趣和审美习惯具有原生态价值,化繁为简的审美模式、道德教化功能成为中国文学吸取的宝贵资源,普世情怀的价值追求及其表达为中国文学艺术确立了一种维度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艾斐 《远距离教育》1998,3(1):34-37
中国新时期的历史小说创作有选择地继承了中国历史小说的民族传统,着力于故事情节,典型形象的描写和塑造;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和人民性,正确地表现了多民族的历史关系。中国新时期的历史小说在表现手法,艺术技巧,文学形式和美学风格上,大都摆脱了旧历史小说的写作模式和思维框架,而是力求实现创新并真正做到了创新和开拓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化寻根思潮兴起.寻根文学是作家们在中国社会急剧变革时期,怀着对人类和民族未来的空前热情,在现代背景下对民族文化、传统精神的挖掘和剖析,他们试图在世界文学中确认民族个性,因此,寻根文学在主题内容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开掘与弘扬,同时,作家们也十分看重在审美意识与艺术精神上对传统文化的重构.本文站在90年代的文学立场上对这一文学思潮重新进行梳理,力图突破原来仅仅从社会学意义上论说的局限,从创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考察其作品的艺术思维过程,以及其中所蕴涵的新的审美品格,归结其对新时期文学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以来,凉山彝族诗人、作家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精神内核、文化符号、生存哲思等等方面,开创着新的文学创作高潮.众多的作者凭借着自己的感悟和审美情趣,已经在文学构思、叙事技巧、语言风格等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很多特色:既保存着本民族的生存记忆,体现出向传统的回归,又具有时代的风貌,彰显着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3.
1 名词解释题审美意象 摹仿说 游戏说 魔法说 心灵表现说 审美思维 审美感受 艺术构思 灵感 艺术真实 艺术典型 典型人物 典型环境 典型化 现代派文学 象征主义 意识流 超现实主义 荒诞派 黑色幽默 素材 题材 主题 情节 结构 文学风格 文学流派 文学鉴赏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的标准2 填空题1)文学艺术与哲学、社会科学在反映形式上的区别:哲学以的的形式反映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则以的的形式反映客观世界。2 )审美意象的“虚”(概括与抽象)主要表现和两方面。3)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它和其他种类艺术相比,其主要…  相似文献   

14.
儒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的文学审美观念是以伦理道德为本位,而着眼于政治教化。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文学的伦理道德审美价值,突出文学的功利性。受此影响,中国古典小说作家自觉地以政治伦理作为小说的审美定位,以此去观照人生、反映社会现实。中国古典小说以政治伦理为审美定位,对发挥小说的社会政治功能,使之形成古典,小说的民族传统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却限制了作家的创作视野,使小说反映现实生活多停留在伦理道德审美的层面上,导致作家审美思维狭窄,作品立意浅露,故事叙述充满浓厚的说教味,人物形象塑造出现类型化、模式化的倾向,从而降低了小说的艺术品位。探讨儒学文学观念对古典,小说审美定位的影响,对指导古典小说的艺术审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文艺思想和人民文艺是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文学艺术发展的共同的历史产物。人民文艺是在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下发展和繁荣起来的,它在主题思想、艺术审美风貌和社会功用等方面有着与旧文艺不同的崭新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文艺必将不断地成长壮大。任何贬抑人民文艺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6.
新文学运动 ,是对西方文学艺术成就吸收、借鉴 ,使其中国化的过程。中国作家通过对西方文艺的吸纳 ,完成了文学体裁、题材、表现形式等方面的革新。本文结合五四时代背景 ,探讨郭沫若诗歌早期创作与未来主义的关系 ,从作家创作意图、作品主旨、表现手段等方面分析郭沫若诗歌的未来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7.
欧美作家审美内向化有其社会、思想和审美的深刻根源;作为20世纪的文学主潮,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作家的审美视角都表现了这一特点;作家审美视角的内向化,打破了传统文学封闭结构,为文学发展开辟了新的艺术领域,增加了作品的容量和力度。  相似文献   

18.
儒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的文学审美观念是以伦理道德为本体,而着眼于政治教化。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文学的伦理道德审美价值,突出文学的功利性。受此影响,中国古典小说作家自觉地以政治伦理作为小说的审美定位,以此去观照人生,反映社会现实。中国古典小说以政治伦理为审美定位,对发挥小说的社会政治功能,使之形成古典小说的民族传统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却限制了作家的创作视野,使小说反映现实生活多停留在伦理道德审美的层面上,导致作家审美思维狭窄,作品立意浅露,故事叙述充满浓厚的说教味,人物形象塑造出现类型化,模式化的倾向,从而降低了小说的艺术品位,探讨儒学文学观念对古典小说审美定位的影响,对指导古典小说的艺术审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茅盾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文艺批评家,是革命文艺运动的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的美学观,不仅左右他自己掌握艺术的方式,也启迪同行者、后来者正确地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出艺术典型,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使审美实践与社会实践相一致.一个作家、理论家对于文学与时代、文学与作家的关系所持的主张,取决于他对社会生活所持的美学见解和对文艺作品所抱的审美态度.而他的主张一经形成,又决定他对各种创作方法作怎样的评价,决定他自己采用什么样的创作方法从事文艺创作,所以文学主张、创作方法,从来属于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20.
刘鑫 《华章》2011,(29)
文学艺术是主观与客观、再现与表现、内容美和形式美、自律与他律等多方面的统一体,其审美性和社会性是结合在一起的.离开了审美,文学的社会功能就无从实现.一个完整的文学过程,是一个由生活、作家、作品、读者构成的动态过程,文学功能的实现是主客体的交流和对话.文学的审美社会功能受到多个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