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文学创作美学中存在"天""地""人"三个维度,它们分别指向作家的审美理想、审美基础、审美见解。作家的审美理想需以敬畏之心坚守,以遵循天性的文学态度去维护;作家的审美基础来源于生活积累和文学素养,而文化寻根和地域化写作是两种突出的表现;作家的审美见解,与"文学是人学"这一基本命题相关,与"为天地立人心"的文学写作宗旨相关,而以人类的命运为核心的人类学写作也已成为当今文学创作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2.
论劳伦斯小说艺术的现代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劳伦斯小说的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作了理论上的详尽分析,把这些特征归结为:一、审美视角的内向化;二、情节的淡化与暗示性;三、象征的神秘性;四、语言的意象化与感悟性。  相似文献   

3.
以文学的审美特性为中心视点,独树一帜地研究了伟大作家的痛苦命运与其创作成就的关系。认为:文学的本质特征决定了作家的命运必然是痛苦的;痛苦是人的物质存在,更是人的精神存在的最基本形态,故作为人学的文学的审美特性其实是“审苦”;文学是宣泄和升华痛苦的凭借物;文学需要痛苦,伟大作家痛苦命运的种种类型和表现皆其创作的艺术激素;伟大作家的痛苦命运必然导致其人格升华,而人格升华则必然导致其艺术升华。文章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了痛苦命运是伟大作家创作成就的基石的结论,为文艺创作和欣赏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文学与思想"的论争,在新世纪文坛方兴未艾。文学所需的思想,既应复杂而深广,又应独特而新颖,更需经过审美转化:复杂与深广,要求作家不断深入挖掘题材;而独特与新颖,则要求作家形成个性化的社会人生感悟,对既定思想保持必要质疑;至于审美转化,则要求作家努力促成思想的情感化、形象化和形式化。  相似文献   

5.
新感觉派都市小说叙事模式对传统小说的突破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感觉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该派作家借鉴了欧美现代派和日本新感觉派的艺术表现技巧,以“感觉”为艺术表现核心,采取了独特的内向化的审美视角来发掘都市人的深层心理,拓宽了小说艺术表现领域,全面突破传统小说叙事模式,创造了新的小说叙事模式,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派作家超越了传统的审美内涵,从而使不同于现代美学的后现代文学的审美内涵得以深化和扩展。在后现代派作家的艺术世界里,纳博科夫和博尔赫斯故意模糊文学与哲学、文学和文化等之间已有的传统界线。他们摒弃历史、命运的视角来探讨人生,而选择不同寻常的诡秘哲学来影射迷宫人生,因此从二人的作品中升腾起具有哲理内涵的新型的后现代文学审美。同时二人有意无意沿用了希腊哲学家芝诺的运动悖论,由此衍生出的无穷极限和圆形的迷宫世界观,都呈现出后现代文学的特殊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7.
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对世界的艺术掌握,审美不是最终目的,总是力图表达一定的社会意图,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文章从作家、接受者、研究者这三个审美视角作为突破口,把握文学形象背后深层的思想内蕴,力求通过特殊的审美关照进一步理解文学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8.
《邢台学院学报》2018,(1):134-139
作家审察生活的方式包括艺术视角和分析生活的方法两个方面,从"五四"新文学开始,历经革命文学、左翼文学、工农兵文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虽然有着多次不同艺术视角和分析生活方法的转换,但除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时期之外,最重要的是从阶级视角向文化视角,以及从理论性、模式化的阶级分析方法到文化化的阶级分析方法的转换,这是文学的文化性本质的回归。社会视角,生活视角,阶级视角都可以产生好的作品,但是,最为深邃的还是文化视角;社会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都可以作为作家分析生活的方法,但是文化分析方法,则是最为深刻的分析方法。在阶级分析方法之中,文化化的阶级分析方法是最具有穿透力的。作家对审察生活的方式的选择,当然最后由作家个人所决定,但在选择的过程中,尚有重要的时代与社会的因由。  相似文献   

9.
艾特玛托夫是一位享誉中西的吉尔吉斯族作家,其文本极具鲜明的民族特质.本文以文学人类学为切入点,从文本的内涵、审美心理和审美视角等几个层面探讨了吉尔吉斯的民俗文化对艾特玛托夫神话构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已经成型并日益深化。而社会阶层的变化对文学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家社会地位非中心化,由意识形态的建构者转化为普通的写作者;非职业写作者大量涌现,源自新中间阶层的作家群体开始冲击原有的体制内创作群体;官场文学、白领文学成为热点,乡土文学失去曾经的主导位置,同时也失去了民间视角;文学的阶层区隔功能和交流功能得到强化,审美功能下降,与此相关,文学创作上重内容而轻形式。  相似文献   

11.
唯美主义作为美学现代性的一种姿态,是19世纪后期以英法为中心波及整个欧洲的文艺思潮。20世纪前期唯美主义在欧洲衰竭,却先后在日本和中国大放异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唯美派作家一直被视为堕落的资产阶级,处于“另册”地位,评论者对许多现代作家的唯美倾向也都视而不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都市文明的复兴,中国唯美主义思潮被重新发掘。邵洵美作为创作风格和理论主张都很鲜明的唯美主义者,很快吸引了研究者的目光,邵洵美研究正在渐渐形成规模,如何在此方面获得突破,更好地填补这块空白,成了学者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作为欧美现代文学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詹姆斯.乔伊斯奠定了意识流小说在英语文学中的地位,使现代英语小说获得了新的表现形式。《尤利西斯》通过对三个核心人物的描写,对西方现代社会精神世界的荒芜与文明的堕落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刻画,从而使该作品被称为一幅描绘现代人灵魂的全景图。  相似文献   

13.
英美文学文化"三源泉"语料库的构建,可以为英美文学爱好者及英美文学专业的师生提供背景知识和一个学术研究平台,以便更好地欣赏和研究英美文学名家、名作,该语料库的运用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文学、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也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已经进入 2 1世纪的时候 ,为了适应和满足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教学的需要 ,必须对“传统形态”的“马列文论”教材进行改革和创新 ,建设“当代形态”的“马列文论”。“传统形态”的“马列文论”教材 ,主要的弊病在于存在着“对外”和“对内”的两个“封闭性”。因此 ,建设“当代形态”的“马列文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打破这种“封闭性”。目前 ,此项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理论环境”的阐述 ,把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放在西方现代思潮之中进行研究 ;二是重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丰富性及其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环节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之外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家”理论成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个由散文诗作者组成的散文诗群体"我们"在北京诞生,立刻引起了文坛,特别是诗坛的普遍关注。那么,关于这个群体的诞生背景,他们的散文诗的美学理念,他们所提倡"大诗歌"创作的意义,散文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的当下性与未来性,以及实现美学突围和作为一场文学运动的理由,等等,本次访谈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而展开的。通过访谈,得到了许多具有说服力且富有前瞻性的回答。现在的散文诗探索实践,将意味着可能酝酿成一场历史性的文体探索性与独立性的美学运动。  相似文献   

16.
海峡两岸现代派文学都是在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影响下产生的。“五四”时期,大陆的新文学家就开始了对西方现代主义的认知和实践;台湾现代派文学的步伐稍慢,始于50年代初,兴旺于60年代。它们在继承传统文学的基础上,放眼世界,纳入新潮,体现了与世界同步并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面貌。本文对海峡两岸现代派文学的异同作了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17.
华盛顿.欧文是美国最早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他以笔记、小说和传记而闻名,是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美国作家。欧文汲取欧洲文化和文学的精华,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文笔清新、自然、诙谐、富于乐感。欧文在短篇小说等诸多方面为独立的美国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是欧文激活了美国文学的创作潜力,为美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关于多义性     
19世纪中期是美国文学独立时期的开始,这个时期杰出作家霍桑的《红字》、麦尔维尔的《白鲸》、惠特曼的《草叶集》中象征内涵具有多义性特征。同时,主要运用新批评、阐释学、文学接受理论从语言、作家、作品和读者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出文学作品出现这种复杂性的合理性和缺陷,同时揭示出了文学的个性化、情感性,文学创作关键在于人类的审美需要。  相似文献   

19.
从"精神阳萎型男人"、"追求理想性爱的女性"、"理想性爱观的不同呈现"、"艺术审美感知的迥异"四个方面对《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和《包法利夫人》这两部小说进行比较分析,以加深对两位作家及其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这两部作品体现了文学作为"人学"这一特质在不同时空中的一致性,以及作家对人性的关怀的永恒性。一部文学作品只有溶汇人性之光泽才能有其永久的生命力;一个作家也只有深怀对人性的关注,同时以不同的视界去作独特的审视,才能在文学这块土地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