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克思在1853年写的<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未来结果>,是他运用唯物史观比较系统地考察殖民主义问题的重要著作.马克思在上述两篇文章中就英国对印度的统治及其未来结果的论述,对于研究资本主义、殖民主义的历史及其相互关联,对于考察民族、殖民地问题及其与无产阶级革命前景的相互关联,都提供了一个典型性的例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非洲国家在反帝反殖反霸斗争中,在巩固政治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同时,积极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并开始取得可喜的成果。非洲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但是,由于西方殖民主义的长期统治,非洲人民不仅在政治上受到压迫,经济上受到残酷的剥削和掠夺,而且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六十年代以来,绝大多数非洲国家相继取得独立。它们通过长期的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苏修社会帝国主义斗争,深深认识到,必须使教育为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服务,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一九七六年在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举行的一次非洲国家教育部长会议发表的公报指出:殖民主义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教育制度不符合新兴非洲国家的政治要求;非洲  相似文献   

3.
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开始调整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政策。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后,继续对印度进行殖民主义改造。维多利亚时代前期(1837—1857)英国对印度政策的调整,主要体现在1853年法案,以及根据法案精神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上。英国政府继续进行殖民主义改造,实现了英国工业资本对印度的剥削。但是与此同时,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出现了危机。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既是这种危机的一种极端表现,又成了英国对印殖民统治历史的大界标。  相似文献   

4.
论民族自决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自决权原本为被压迫民族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一项权利。二次大战后,已被列为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近来,西方一些国家却利用“民族自决”来攻击社会主义,妄图煽动民族分裂。民族自决权是指一个主权国家对外来殖民主义势力统治争夺民族独立的权利。主权国家内部的民族之间不适用这一原则。民族自决权的适用范围不能随意扩大。  相似文献   

5.
英国是一个老牌的殖民主义国家,它有着丰富的殖民统治经验,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同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统治政策。缅甸是英国殖民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对缅甸的殖民统治政策表现出了与其他列强不同的一面,同时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英也适时地调整在缅甸的殖民政策。  相似文献   

6.
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英吉利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语言的诞生是其形成的基础;其次,英国王权在玫瑰战争和宗教改革中取得的统治地位为民族国家提供了一种保障;最后,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立性政府职能的国家机构的改革和完善又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组织基础。因此,在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之下,英国民族国家逐渐由萌芽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
阿明上台后,保留了共和国体制,制定统一的语言政策,实行部分行政区改革,意在打破民族壁垒,巩固统一局面,推进民族一体化.但他利用几个少数民族和伊斯兰势力,对国内其他民族和宗教势力滥施淫威.实行残暴统治,驱逐亚洲人,满足少数族群的贪欲,对乌干达国内各民族的相互关系以及整个乌干达民族的发展走向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三、亚洲新兴国家的几种类型在民族解放运动或民族民主革命的高潮中,亚洲新兴国家相继诞生。仅在1945——1965年就达23个,再加上战前独立的国家,其面积已占亚洲大陆的90%以上,这就表明,殖民主义在亚洲大陆的统治结束了。共同的历史命运使新兴国家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他们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迫切要求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尽早实现现代化;努力争取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在战后初期两  相似文献   

9.
乌干达独立以来军事政变频发。1966年军事政变是乌干达独立以来的第一次军事政变。这场政变虽然遏制了巴干达人的地方民族主义分裂倾向,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但政变也导致了国内民族间的矛盾,新的地方民主主义力量泛滥起来,为乌于达民族国家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0.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之后,便开始走上了独立发展经济的道路。不少发展中国家认为,要维护民族的独立,振兴国家并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发展民族经济,使国家富强起来。而要实现国家的富强,首先必须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以培养国家建设急需的科技人才。此外,许多发展中国家对西方的人力资本理论深信不疑,同样认为,在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中,教育不仅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劳动就业也有促进作用,特别是  相似文献   

11.
全球治理理论的基本取向问题析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治理理论是一种尚未定型的有关全球化世界治理问题的新兴理论。全球治理概念的开放性使它极易成为一些人兜售意识形态价值的方便工具。以詹姆斯·罗西瑙为代表的全球治理倡导者们,其理论旨趣偏于强调各种非领土性或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重在打破民族国家中心的传统观念,弱化、消解民族国家的领土和主权意识,这种危险倾向应当引起人们的警惕。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is possibly the first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the USAID-funded School Health and Reading Program (SHRP), implemented in Uganda since 2012. The SHRP program is aimed at scaling up the Thematic Curriculum (TC) reform, which was the first attempt to standardize the use of mother tongues in lower primary schools through child-centred pedagogical practices. SHRP has expanded the TC to additional local languages and districts, providing new learning materials – including specific teaching techniques – and teacher training to support it. Howev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HRP is marked by the fact that it is a donor-led reform that is perceived by teachers as an external intervention not well suited for Ugandan classroom realities. Our research is a multi-layered analysis of how teachers perceive the reform as its grassroots implementers. We ask how SHRP’s pedagogical emphasis on child-centred pedagogy is linked to it being donor-funded, and how teachers translate this perceived link into their classroom practices. We trace the links between the policy, classroom, and community levels to make concrete suggestions on how the SHRP program can benefit from teachers’ resources and creativity, while highlighting which aspects of mother tongue education the Ugandan Government needs to prioritize on a national level, and which aspects need to be better adjusted on a regional basis.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在西方殖民主义的冲击下,传统中国基于儒家文化之上的王朝国家观念被完全突破。以梁启超、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大背景下,试图重新建立对于现代中国的理解,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观念开始形成。辛亥革命的意义则在于,它不仅在形式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权,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更在于它从社会制度和观念文化层面,实现了中国人国家观念由传统向现代的初步转型,并由此开启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从辛亥革命开始,民族国家的建构始终是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一种主要的批评话语。现实主义批评话语首先作为一种科学话语产生于民族国家的认同中,它表现为从科学话语的自然主义到文学话语的现实主义,从民族国家到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过程。而一旦确立,现实主义批评话语就以一种遗忘的方式在重叙文学史中改写了与民族国家的关系,进而为获得后来的强势话语地位敞开了自身。  相似文献   

15.
The Singapore Polytechnic underwent a period of both rupture and adaptation as British advisers worked with the post-colonial government to facilitate technical education reform and Singapore’s transition to a nation-state. Established in 1958 and based on the metropolitan model, the Singapore Polytechnic constituted an imperial project for orderly development and decolonisation. It encountered criticisms from nationalists for its colonial links and a brief period of conflict between the advisers and the post-colonial People’s Action Party (PAP) government, underlining colonial Singapore’s uneven transition to its post-colonial future. However, the PAP quickly repaire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advisers to plan the next phase of the Polytechnic’s development into a technical university in the 1960s. Unlike many other cases, the history of the Singapore Polytechnic suggests that technical experts, while tied to political interests, did not always fail.  相似文献   

16.
比较教育学:内涵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教育学是以探求民族国家教育知识为对象的一门学科和科学,它表现了由比较而获得知识的一种学科存在的独特性,是以培养"人"的民族国家教育知识为学科存在依据和逻辑起点的,拥有基于比较方法一元论的学科多元方法,它是具有来源于民族国家教育知识的多学科解释视角的学科概念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后现代主义对包括文学在内诸学科的猛烈冲击;后现代主义对全球文化思潮和美英非虚构文学的影响日益深入。美英传记作者们在创新的非线性思维指导下,最终放弃对传记的传统、史诗般文体的刻意追求,大胆采用后现代主义反体裁、反英雄创作模式,以灵活多变的文学性开拓反映信息时代的美英社会、文化、宗教、思维等相关因素之间互动关系的美英传记文学艺术新格局。20世纪后期美英报纸中出现的“封面故事”独辟蹊径,给美英报专栏作家们提供了大胆向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非倾向性禁区的挑战,启迪创作灵感的广阔平台。进入信息时代尤其是跨入新世纪,为生存和发展美英非虚构文学创作模式发生了后现代主义多元化嬗变。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政治实践表明,政治行为变化诱导政治系统及其子系统发生局部或全部的变迁,这种变迁既是原有政治系统的一种部分性延续,也是新系统结构渐成雏形的开端.除政治系统的外部环境发生改变外,新中国建立的组织化的政治系统自身的生存与维系产生困境,其内部的结构张力是导致系统变迁的关键性要素.当封闭的政治环境向半开放或开放的条件转变,在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情景下,政治系统经历了由领袖权威式结构的“让位”到以“民族-国家”为核心的结构性“归位”,由政治系统核心因素替换引发的系统变迁标志着中国的政治系统开始了性质与行为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