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佳 《现代语文》2011,(9):30-31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教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的痛苦。难懂、难记、不实用,许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厌恶感。而在中职学校,由于学生语文基础普遍较差,这一现象尤为突出,可以说中职文言文教学陷入“学生不愿学,教师无法教”之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2.
盲生对言教学.常常是要么听不懂,要么记不牢,加之一些语教师对盲的特点、言的体特点不够重视,往往按汉言教学的方法给盲生施教,致使肓言教学事倍功半。那么,如何才能使肓生学好言呢?笔认为只有注意盲言教学的特殊性,有的放矢,采用特殊的教法,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提高言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转移言教学的重心。其次,要转换教学的“主角”,让教学的主体——学生——真正回到原来的位置上来。第三,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要密切结合,要讲科学性。第四,要提高言教学的课堂效率,从而培养学生阅读浅易言的能力,关键要抓字词、句式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并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第五,要掌握章的理路。  相似文献   

4.
诵读·语感·能力:—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依据义教初级中学《语教学大纲》以言教学提出的要求,针对目前言教学中存在的“重讲轻读”的普遍现象,从教法的角度,对初中言教学提出了三点议:一、教学生读准字音、二、教学生读出节奏,三、教学生读出语气感情。  相似文献   

5.
古文今译——文言教学不能承受之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言教学一直是困扰着师生的难题。老师不知怎么教,学生没有兴趣学。随着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新课标的实施。这一问题更是日见突出。为了找到言教学的症结所在,笔在本校高二随机选取了5个班级243名学生,作了一个“中学生言学习兴趣调查”。调查结果如下(百分比)。  相似文献   

6.
高中文言文教学在当下的处境之艰难,大多数一线教师基本都有体会。推究起来,“学生不喜欢”是导致困局的主要因素。笔者对此深有同感,也曾在两届高一新生中作过相关的调查,结果表明,超过80%的同学对文言文学习不感兴趣,问及不感兴趣的原因,“难懂难记不实用,考试让人最头痛”的顺口溜也许是最好的概括。作为教师,我们是否深思过,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呢?难道文言文真的那么可憎,以至难懂难记到让人生畏的地步?难道学生兴趣低迷就没有教师的责任?诚然,文言文学习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排除这一客观因素,弊端重重的课堂教学也绝对难辞其责。  相似文献   

7.
盲校的言教学一直采用“熟读—逐字逐句翻译—背诵”的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不仅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而且,学生的积极性差,学习效率不高。也有的老师认为,盲生学习言很难,只能采取这种方式,其实不然。在长期的语教学中,我不断学习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对言教学进行了“四读”新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使言教学有突破,必须构建言教学层次。一是言字、词、句法层次;二是言结构层次;三是修辞分析层次;四是化蕴涵及哲学底蕴层次。  相似文献   

9.
[思路]笔发现,很多教师进行言教学时大多只重视知识的灌输,不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另外,学生的议论写作水平通常不高,论证能力更是薄弱;而教材中为数不少的说理透彻、质兼美的言篇童却没有发挥其写作示范的作用——多少年来,我们的先人都是通过这些童学会阅读、学会写作的。那么,我们今天能否结合言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言的同时学会论证呢?  相似文献   

10.
蒋亚静 《现代语文》2006,(11):67-68
前段时间我读了黄老师的一篇章,他在中指出“初中言教学要力避串讲式”。黄老师认为串讲式教育危害有三:一是扼杀了学生学习言的兴趣,二是容易陷入知识中心,三是问化了言教学的内容。黄老师在中还提出了几条避免串讲式教学的途径: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二是在读中理解,三是在问题的探究中理解,四是在语活动中加深对义的理解。由此,笔陷入了对言教学的沉思。  相似文献   

11.
李伟  蒋正宏  晏妮 《培训与研究》2002,19(1):102-104
本不拘定论,大胆地从深刻分析言知识的内在特质(即:客观的语境性和语境制约性,鲜明的语境特征性和特征的规律性)入手,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地论证了言教学与其依传统模式“多教广涉”,不如破传统方法因质(质,即言知识的内在特质)施教“断其一指”的新鲜命题。向传统的言教学提出了有力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现今言教学正遭遇尴尬,学生学习言的兴趣普遍不浓,甚至有畏惧心理。究其根本,是由于传统的言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不重探究,重继承不重创新,重课本不重课外拓展,重统一不重个体差异,重集体授课不重小组协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为检测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言的能力”,中考言阅读已由以前的以课本为本,变为课内外结合,侧重课外,并有以考课外为主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教好课本的同时.加强课外阅读训练,正成为言教学的“时尚”。在教学实际操作中.笔发现,课外阅读常常被简化为简单的加法:一味盲目加大言材料的阅读量,搞题海战术,结果是事倍功半。学生囫囵吞枣,不仅增加了学习负担.而且对言产生阅读畏难情绪,使提高阅读能力的目标不能够顺利实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王针桂 《现代语文》2006,(11):47-48
中学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浅易言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首要条件是,学生能够掌握800到1000个言常用词的用法.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言词语教学。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言中蕴藏着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只要教师认真发掘,言教学同样可以和诗歌教学、现代教学一样对学生实施生动活泼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在言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课所表现的自然美、人格美、情感美、哲理美、意境美和语言美等。  相似文献   

16.
言教学,长期以来的教学只重视对字的疏通,而忽视对本深入的探究;学生学习言的重点似乎也只是停留在字词的疏通和记忆上,于是,课堂教学就成了“呈现——接受”模式,学生学习缺乏主体参与与投入的热情,使本应充满诗意与活力的言教学变成了一潭死水。其实,选入教材的言,皆辞典雅精美,内容意蕴深刻隽永。  相似文献   

17.
王丹 《四川教育》2007,(2):84-84
因其写作年代的久远和语言的高度精炼.言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难点。学习言,是学生感受中华明的博大精深、灿烂悠久的重要途径,因此,课标教材中言所占比例明显提高,课难度加大,言教学作为语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提高初中言教学的实效、提高课堂效率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实”首先是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际出发的,因为学生学习程度不同,所以确定的教学目标就不应该是完全一样的。其次是从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特长实际出发的,诸如有的教师言功底厚,有的写作功力深,有的擅长教散,有的教议论胜人一筹,等等。我们倡导“实”的核心理念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叶澜先生认为:一堂实课应该是一堂有意义的扎实的课。  相似文献   

19.
言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言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言阅读习惯。阅读浅易言的能力包括解释语义的能力、正确断句的能力、诵读的能力、理解意的能力、领悟分析的能力.评价鉴赏的能力等;良好的言阅读习惯包括背诵句段的习惯、积累整理词语的习惯、运用工具书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迁移拓展的习惯等。  相似文献   

20.
初中言教学是语教学的难点,走进初中课堂不难发现,言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任务。这种传统学习方式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发展,教学效果也不佳。新课程要求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因此,我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三个方面来创设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以提高言教学效能。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