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将从唐代乐舞和汉代歌舞两者的演变过程进行浅析,以唐代乐舞和汉代歌舞极具代表性的舞蹈作品作为典型,对其表演的内容、手法、要求等方面进行探寻。  相似文献   

2.
"队舞"是宋代宫廷歌舞形式之一,属于一种表演性的群舞。宋代队舞是在唐代宫廷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队舞有别于唐代宫廷舞。本文主要谈论宋代时期宫廷食飨歌舞形式"队舞"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3.
《文化遗产》2010,(3):147-151,159-160
"舞火狗"是龙门县蓝田瑶族乡特有的一种文化遗产,是一种融祭祀、仪式、节庆和歌舞为一体的民族民俗活动,具有祭祀性、仪式性、节庆性和歌舞性等特征。"舞火狗"对蓝田瑶族人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既是蓝田瑶族人自我认同、自我传承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基因,又是蓝田瑶族人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和自我发展的特色资源。认识蓝田瑶族"舞火狗"文化类征与保护价值,是科学保护蓝田瑶族"舞火狗"的基本前提。蓝田瑶族"舞火狗"的保护,必须在蓝田瑶族人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4.
汉代的许多画像石中都刻有武术活动形象,例如有刀舞、武舞、手搏、剑舞、击刺等。文章在对汉代画像石区域分布特征的成因分析基础上,对汉代武术类画像石六种类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画像石中的汉代武术特征。  相似文献   

5.
张文芝 《云南档案》2008,(10):12-12
<正>彝族是一个很善于用歌舞来抒发情感的民族,最能代表该民族歌舞特色的首推烟盒舞。我是彝族,一直为烟盒舞倾倒,却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它的魅力。昨天一个同学来家里小坐,偶然拿起我放在桌子上的烟盒摆弄,是云南人都知道它是用于  相似文献   

6.
李运英 《湖南档案》2010,(11):45-46
湖南,素称“歌舞之乡”。屈原的《九歌》,轻歌曼舞,珠联璧合;湘西南的“扛菩萨”,古朴犷放的歌舞,令人陶醉;湘西的“哭嫁”,虽只歌不舞,而是杂以“戏曲”。湘南伴嫁可谓独树一帜,一伙女客参与哭嫁,分别担当各种角色,而且,或歌或舞或“演戏”,这在神州大地乃至海外异域,却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7.
湖南,素称"歌舞之乡".屈原的<九歌>,轻歌曼舞,珠联璧合;湘西南的"扛菩萨",古朴犷放的歌舞,令人陶醉;湘西的"哭嫁",虽只歌不舞,而是杂以"戏曲".湘南伴嫁可谓独树一帜,一伙女客参与哭嫁,分别担当各种角色,而且,或歌或舞或"演戏",这在神州大地乃至海外异域,却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8.
"巴渝舞"又称"巴渝戏"、"巴俞舞"、"俞儿舞"、"昭武舞"、"宣武舞"、"摆手舞"等,是古代巴渝地区非常流行的一种少数民族歌舞,也是中国文字记载中最原始、最古老的舞蹈品种.  相似文献   

9.
遂昌茶灯舞     
遂昌茶灯舞是集民间灯彩、歌舞、戏曲于一体的表演艺术。始于明代,发展于清代,兴于民国,传承至今。每逢乡村元宵节及民间重大喜庆活动,必有茶灯舞参列,以增添气氛,活跃场面。茶灯舞的产生与茶事相关。遂昌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北宋崇宁元年(1102)遂昌茶场就是朝廷钦定的全国  相似文献   

10.
沙敏 《北京档案》2021,(11):49-50
在历次体育盛会上,团体操的表演都以变幻无穷的队形、优美动听的旋律及令人震撼的巧妙构思,令观众赏心悦目,耳目一新.中国团体操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代.古时将团体操称为"字舞"和"花舞".唐代诗人王建诗中描述字舞表演,"罗衫叶叶绣重重,金风送鹅各一丛,每遍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与改革,字舞表演形式早已从歌舞变为以徒手和器械体操为主的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1.
《舞赋》不论是在文学史中还是舞蹈史中都是十分珍贵的文献,其描述的对象是汉代的盘鼓舞,并且是目前唯一完整存留下来的整部描写汉代盘鼓舞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汉代百戏中寻撞、绳技、叠案、冲狭、燕濯、跳丸、七盘舞、建鼓舞、唐绨追人以及柔术逐一剖析,指出汉代百戏中的体育运动表演项目丰富多样,以险难奇为特征而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3.
侯伟 《兰台世界》2011,(12):48-49
本文针对汉代百戏中寻檀、绳技、叠案、冲狭、燕濯、跳丸、七盘舞、建鼓舞、唐绨追人以及柔术逐一剖析,指出汉代百戏中的体育运动表演项目丰富多样,以险难奇为特征而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4.
两汉时期的女子长袖舞成为汉代舞蹈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亮点",且对后世舞蹈产生了深远影响。两汉时期的女子长袖舞在宫廷和民间均广为流行,在服饰、音乐、舞蹈动作方面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酣畅淋漓地表现了该时期人们的内心真挚情感状态。  相似文献   

15.
"玉舞人"组佩是汉代玉器中独特的门类,盛行于西汉早、中期,佩带者都是女性贵族。目前全国经考古发掘的"玉舞人"组佩墓葬有20余座,分布在陕西、山东、河南、河北、江西、北京、广州、江苏等地,但可复原的组佩并不多。徐州西汉楚国王室墓中发现有7处陪葬"玉舞人"组佩,可复原的组佩有7组,是出土"玉舞人"组佩最多的地区。徐州出土的"玉舞人"组佩皆出自西汉楚国刘氏宗室的女性高级贵族墓葬中,不仅玉质精良、样式独特、雕刻精美,而且有明确的考古信息。这些重要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玉组佩的发展演变、汉代的组佩制度、"玉舞人"组佩的编排方式以及佩带者的身份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6.
"长袖细腰"与"翘袖折腰"是历代文人雅士对汉代舞蹈的综观之评,对此,大部分的舞论是"谈腰必论袖,论袖必言腰"。而本文试图将此类舞的腰部形态及其动律特征抽离出来,将观照点聚焦于腰部,从生理及美学层面对其进行微观剖析。  相似文献   

17.
赵梅 《兰台世界》2012,(36):48-49
本文拟探究朴实率真的汉代歌舞至百媚千娇的唐代乐舞的历史演变,进而以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为例分析汉唐时期宫廷舞蹈在中国舞蹈史上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由生态理念推演的具有"原生态"因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禾楼舞,是原始巫、傩文化结合的产物,有几千年历史,被称为民间舞蹈的"活化石"。以郁南地区、岭南地区、甘肃等地的傩舞表演为例,记述中国部分地区仍进行的较为古老的表演仪式,在传承中不但保留壮族、瑶族古代巫舞、傩舞因子,而且也与山歌对唱、祭神、打醮仪式、刘三姐故事等民间文化因素糅合,显现出百越巫文化圈傩文化的特点和现代色彩。然而,歌舞"展演"活动中一些傩仪失去了"原汁原味",也不太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因此,当前的问题就是要如何使这些原生态文化活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发展现代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盘涉参军》在日本文献中被记为般涉调大曲,中序、入破两个部分的曲谱在《新撰乐谱》中得到完整记录。作为大曲的《盘涉参军》,是歌、乐、舞一体的艺术形式,歌舞是其得以与参军戏建立联系的关键元素。中唐时期的“陆参军”已是采歌舞入戏,所用乐曲——《啰唝曲》尚为小曲。衍为大曲的《盘涉参军》应是直接受到“陆参军”的影响,并在唐文宗朝制成、东传。唐代歌舞戏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以歌舞演故事”的传统,进入大曲的参军戏表演亦当保留着扮演脚色表演故事的戏剧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盛力敏 《新闻世界》2010,(7):268-269
花鼓灯是流行于淮河流域四省二十多个县市的以舞蹈为主要构成部分的综合艺术形式。它有歌、有舞、有锣鼓等打击演奏、有情节简单的小戏。它是中国9亿汉族人创造的最完整系统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是汉族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