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石棉矿幅(J46C001002)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基础院承担的首个数字填图项目。该项目测区地处青藏高原北端的阿尔金山构造带,阿尔金断裂斜贯其中。地质构造复杂。从太古代一新生代以来该地区各个时期的地质记录齐全,是研究青藏高原北部地壳结构、中央造山带西延问题、高原隆升及其周缘效应、阿尔金断裂带的活动历史及其运动学、动力学特征等重大地质问题的极为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2.
为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吉林省地质调查院于2000年至2005年间先后承担完成了多巴区幅、帕度错幅、昂达尔错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完成填图总面积47176平方千米,在基础地质和矿产地质方面均取得重大地质成果,成果验收均为优秀级。其中昂达尔错幅、多巴区幅在2011年全国区域地质调查优秀图幅展评中分获一、二等奖;多巴区幅荣获2012年度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同时这三个项目作为“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项目的组成部分,与其他项目一同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吉林省地质调查院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奖。  相似文献   

3.
正青海省青藏高原北部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是于2009年12月经青海省科学技术厅、青海省财政厅联合批准建立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目前,实验室总体以青藏高原北部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为核心,以青海省地质调查院为主要依托单位,建立对外开放交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省内外优势地质科技力量,开展重大基础地质矿产问题的综合研究,推动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地质科研的科技进步。目前,实验室有固定科技人员46名,其中俄罗斯外籍院士1名,青海学者1名,全国图幅地质填图科学家1名,青海省高端拔尖人才1名,青海省高端领军  相似文献   

4.
2008~2010年,全国地质资料馆联合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资料馆、青海省国土资源博物馆、新疆国土资源信息中心、中国地质图书馆等单位,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申请开展了“青藏高原地质资料开发利用与服务”项目。项目以青藏高原为试点,通过开发检索服务类、综合集成类、应急服务类和数据库类产品,开展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分析,创新开发利用模式,促进服务方式转变,为资料部门开展地质资料开发利用提供示范,为政府、社会公众和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工作等提供利用服务。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1:5万敖包查干幅(L50E008020)、多钦乌拉幅(L50E009020)、宾巴勒查干幅(L50E009021)、满都胡宝力格幅(L50E010020)、1252高地幅(L50E010021)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系国家地质调查项目。项目组在系统建立测区地层层序、岩石单位和区域构造格架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影响区域找矿的重大地质问题,综合利用地、物、化、遥资料,采用数字填图技术,查明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在晚中生代陆相火山地层划分、印支期花岗岩和地质找矿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提高了测区的基础地质研究程度。项目发表论文4篇,主要成果包括: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承担的“陕西省地质系列图件编制与综合研究”项目,属“中国地质构造区划综合研究与区域地质调查综合集成”计划项目,历时五载。由项目负责人张拴厚和韩芳林博士主持完成新编《陕西省区域地质志》,共11篇63章,约135.7万字,插图(含照片)536幅、插表368张,附陕西省1:50万地质图、岩浆岩地质图和陕西省1:100万地质构造图、变质地质图、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图、区域航磁异常图、区域重力异常图。2012年12月通过由中国地调局和中国地科院地质所组织、李廷栋院士主持的成果评审,并被评为优秀级(92.5分),2014年12月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地调局地调成果二等奖。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资源需求超常规增长,但是我国地质找矿长期处于徘徊状态,矿产资源出现了寅吃卯粮的被动局面,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严重危及国家经济安全。从1999年开始实施的国家重大专项“国土资源大调查”和2002年开始实施的973计划“印度一亚洲大陆主碰撞带成矿作用(2002CB412600)”等,把青藏高原列为重点找矿目标区和地学研究区,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具体组织实施。12年来,全国上百个地勘、科研、教学单位,每年上万人次,突破生命禁区,奋战雪域高原,实现了青藏高原的找矿突破和理论创新,显著提升了资源保障能力。该项目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相似文献   

8.
矿产资源开发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矿山地质环境产生或重或轻的影响与破坏,为了有效支撑国土资源部门矿山地质环境监管的新职能,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200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次在全国部署了《西北地区不同类型矿产开发环境地质研究》工作,2007年下达了编制我国首份《中国矿山环境地质图(1/400万)》的项目任务书。项目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开展西北地区不同类型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地质研究,探索多矿种多问题为一体的点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编图方法,编制《中国矿山环境地质图》,为矿山地质环境防治规划及科学研究提供依据。项目实施之前,我国没有区域性矿山地质环境综合研究及小比例尺的图件编制工作,因此项目是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及编图方法创新、理论研究为一体的探索性工作,具有立典性和示范性。上述两个项目均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实施,主要完成人有徐友宁、何芳、张江华、刘瑞平、乔冈、陈华清。项目成果《区域性矿山环境地质研究及编图方法实践》获2014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相似文献   

9.
“湖南1:5万召市镇、红岩溪镇、咱果坪、洗车河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编号:1212011220510)为“湘西-鄂西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子项目。经过湖南省地质调查院三年的野外工作及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的质量监控,在基础地质、物化探及找矿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新进展、新成果,获得了优秀级评价。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1:5万喇嘛音乌苏(L50E024007)、乌拉吉吐(L50E024008)、跃进公社(K50E001008)、跃进公社三队幅(K50E002008)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华北地区基础地质调查及数据更新”工作项目之一。项目的总体目标任务是在充分收集和研究测区已有地质调查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万)、《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等有关技术规范,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该项目由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主持承担,主要完成人有李树才、周毅、冯俊岭、张华川、杨欣杰、曹军、滕超、王涛、王必任、薛怀宇、李沅柏、马家骏、苏桂芬、吴海、曲学臣、柳少鹏、张晓飞、刘江涛、卢燃、张强、马艾阳、朱俊斌,工作起止年限为2008年至2011年。  相似文献   

11.
由西藏地勘局第二地质大队承担的“西藏1:25万嘉黎县(H46C002003)、边坝县(H46C002004)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系青藏高原南部空白区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计划项目的工作项目,项目起止年限为2003~2005年,项目聘请向树元教授(中国地质大学一武汉)为项目负责,泽仁扎话工程师(西藏地勘局第二地质大队)为技术负责,田立富教授(石家庄经济学院)为副技术负责。  相似文献   

12.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是陆地区域地质调查在海域部分的自然延伸,是海域地质工作和矿产资源评价的基础.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是项基础性、公益性和综合性的海洋国土资源调查项目."1:100万海南岛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系"十一五"国家海洋地质保障工程项目,承担单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工作起止时间为2006-2011年,项目总经费6910万元,图幅面积28万平方公里,是依据《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9)》开展的全面、系统、综合的基础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项目.  相似文献   

13.
“大调查重要岩心、标本筛选与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工作内容包括实物地质调查资料筛选收集、实物地质调查资料库藏管理与数字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研究三大方面。项目于2006年正式启动,此后的五年间,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项目团队按照任务书的总体要求,密切跟踪地质大调查项目实施,深入地质调查工作一线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把从两千余个地质大调查项目中选择的67个矿产资源评价项目和110个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图幅作为工作对象,通过现场考察采集了36个矿区、96个青藏高原1/25万图幅及其他项目的实物地质调查资料收入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保管;开展了“金钉子”剖面标本和中国特色古生物化石专项采集工作,总结了采集技术方法和经验;对采集的实物地质调查资料,按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技术要求》进行了接收、整理、入库、建档、著录等工作;开展了岩心表面图像扫描、标本照相和薄片显微图像提取等实物数字化技术研究;结合实物地质调查资料管理的实践,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研究工作,制定了《岩矿心管理规程》、《实物地质调查资料管理办法》、《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方案》和《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细目》;组织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宣传、贯彻、培训,协助有关部门进行了实物地质调查资料催交工作。  相似文献   

14.
雷明堂,1964年生,广西贺县人,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岩溶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研究室主任、中国地质调查局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塌陷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1986年、1989年和1995年先后在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地质学院)获得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9年起一直供职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从事岩溶工程地质和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工作。1996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9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2002年入选国家国土资源系统“百人计划”,2006年、2007年先后获国家国土资源系统“优秀科技人才”和地质灾害防治先进个人称号。  相似文献   

15.
王二七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先后在青海省地质局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79年开始从事青藏高原地质科学研究。1988年考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大气及行星科学系,从事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变形研究,1988年获得美国地质学会优秀博士论文设计奖,1993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理学博士学位。1993-1996年先后在美国贝斯石油公司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展博士后研究,1997年受聘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员。1999年回国,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继续从事青藏高原新生代大…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承担的“吉林区域地质调查片区总结与服务产品开发”项目是全国地质构造区划与区域地质调查综合集成子课题之一,其目的是系统总结第一代《吉林省区域地质志》以来吉林省区域地质研究的新成果,针对重大地质问题,开展地质调查与专题研究,编制吉林省系列地质图件,编写《吉林省区域地质志》。目前,已经完成1:50万吉林省区域地质编图、1:100万吉林省航磁异常(△T)图和布格重力异常(△g)图的编制;初步完成1:100万吉林省地质构造图、第四纪及地貌图、变质岩图和岩浆岩图;编写《吉林省区域地质志》文字报告100万字。补充采集大量微体古生物化石,重新厘定吉林省地层划分系统;获得了一大批新的锆石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合理划分了构造岩浆事件,建立了区域地质构造格架;分析讨论了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构造事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及亚洲重要造山带花岗岩浆时空演化及成矿背景对比研究”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项目,是为配合国际地质图编图委员会下达的由任纪舜院士主持的亚洲1:500万国际地质编图而开设的亚洲花岗岩研究项目。项目历时三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王涛研究员团队联合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南京地调中心和西安地调中心,系统地对中亚、中央、特斯提和环太平洋构造的花岗岩进行了分析总结,并补充了部分关键成果,为探讨亚洲大地构造演化和陆块聚散过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广西凤山一天峨测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系国家“九五”地质勘查计划项目,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主要完成人有陆刚、韦文林、张能、李文强、李英华等。工作内容是开展1:5万国际分幅坡结(G48E018021)、天峨县(G48E019021)、砦牙(G48E020021)、凤山县(G48E021021)、袍里(G48E022021)五个图幅区域地质调查联测。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青藏高原研究的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项目首席科学家孙鸿烈:青藏高原第一期(1973—1992年)的研究,是以路线调查和积累资料为主。第一期分为三个阶段,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科学考察队先后考察了西藏自治区、横断山区(川西、滇西北和藏东)、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区(藏北、青南和新南),陆续完成了60余部涉及青藏高原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研究报告,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系统的科学依据,并对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的若干理论问题做了初步研究。其中关于西藏自治区部分的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特等…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东缘主要断裂带地应力监测”是国家地质调查部门下达的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项目,隶属于计划项目“西南地区应力场综合研究”,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陈群策研究员主持完成。该项目在青藏高原东缘开展系统的地应力测量与监测,获得研究区重要构造部位现今地应力的赋存状态,构建青藏高原东缘地应力监测网络,对重点构造部位的地应力动态变化实施连续监测,从而获得这一重要构造地域地应力的时空分布规律:揭示主要活动断裂带与现今地应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耦合机制,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东缘现今构造活动提供地球动力学依据;从内动力的角度,深化对该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地质灾害致灾机理的认识,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防灾减灾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