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85~86页。教学过程一、唤起经验师:同学们,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分数。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把你知道的和大家交流交流。  相似文献   

2.
邱斌 《四川教育》2010,(7):54-54
每学期例行的公开课即将拉开战幕,作为必须讲课的青年教师之一的我,习惯性地拿出《教师教学用书》《教案设计》和课本,开始了紧张的选内容、编教案、做课件。为了能更方便地体现新课程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能力,我选择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作为我的教学内容。我精心选择了《教案设计》上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从自然数的认识到分数的认识,是对数的认识的一次拓展和飞跃。《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认识分数的起始课,许多教师(如吴正宪、张齐华等老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乐平老师执教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创造性地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揭示分数的意义,借助操作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分数,  相似文献   

4.
现行《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把“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要求,从1978年《大纲》的“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修改为“初步认识分数,能够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为学习小数作一些准备。”这里,变化有二:一是把“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改成了“初步认识分数”,二是增加了“为学习小数作一些准备。”这两点变化,使得尺度更易把握,要求更加清楚明确。  相似文献   

5.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预设”和“生成”的互相融合。只有这样,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才会精彩不断,异彩纷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活动,使我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堂上,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都是鲜活的生命,数学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师与生重要的生命经历,数学课堂是每一个体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如何让师生的生命在课堂中显现精彩呢?一、尊重学生,生成精彩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离不开课前教师科学的预设。教师在数学课堂中的预设,必须更多地关注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关注课堂目标的生成过程。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认识到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预设”和“生成”的互相融合。只有这样,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才会精彩不断.异彩纷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活动,使我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正>一、教材的解读与改编《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阶段针对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从意义、读写方法及计算方法上看,分数与整数都有较大的差异。而且,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存在一些难度。《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初步"的主要含义是:一是单位"1"只有一个物体组成;二是出现的分数都是真分数且分母比较小;三是不出现分数的定义。  相似文献   

9.
优化学习过程的尝试──《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卢文英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五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3.培养...  相似文献   

10.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直是三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肩负了一次认识上飞跃的重要任务。在有理数领 域里,从整数到分数,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得到扩充。小学 生的思维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 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因此对于较为抽象的“分数的意义”理解 起来较为困难,是学习上的一个难点。如何借助直观形象的事 物、借助图像,充分发挥几何直观的作用,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 意义呢?下面以我执教的一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进 行说明。  相似文献   

11.
徐艳 《贵州教育》2012,(15):42+44-42,44
今年4月18日,我教学了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这一内容作为校际交流课。课后听了参与教师的议课,我觉得此节课有很多精彩的地方,也有一些遗憾之处。  相似文献   

12.
分数是分数单位的累加,显然分数单位是分数的最为核心的概念,认识几分之一自然是学习分数的重要基础.在别的教材上,大都称为“分数的初步认识”.然而究竟应该“初步”到什么程度?“认识”仅仅是认识吗?这些问题一直“边界模糊”,新思维《数学》教材(浙教版)在分数的“开篇之课”上做了新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堂理应是精彩洋溢的、智慧飞扬的和富有创造的,数学课堂同样可以激荡着师生的灵气,弥漫着诗意的芳香。一、适时"放手"——课堂是精彩的 【案例】《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师:小朋友们,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一块饼的一半吗?(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14.
接到县教科所通知,下周二我要到邻近乡镇上一节研究课,内容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根据“以学生为本”的课标精神,经过三天反复思量,上课预案一气呵成,心中踏实了。上课时,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分数的初步知识似乎很容易就获得了。课后,我却心事重重:这堂课似乎  相似文献   

15.
最近,笔者有幸欣赏了由北京市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执教的一节《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板书对我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5,(86):47-49
<正>[教学背景]《认识几分之一》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例1、例2、例3)。这是学生在认识掌握了一些整数的基础上第一次认识分数,从整数到分数也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三年级这个学段只是对分数进行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是认  相似文献   

17.
华应龙 《福建教育》2005,(8A):46-46
2004年11月13日上午,在安徽蒙城实验小学,我借班讲授《初步认识分数》,在讲完3/4以后,我组织学生再写一个分数,并表示或说一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 "分数的初步认识"。(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相似文献   

19.
前几天,我听了一节随堂课,内容为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中"分一分(二)"。我像往常一样边观察边记录,其中一个小男孩的发言让我眼前一亮,引起我的关注,课后对其进行了访谈。下面把我的所见所闻和点滴思考与大家交流。片段描述师:昨天,我们通过分一分、涂一涂,初步认识了分数,今天我们继续通过分一分、涂一涂,进一步认识分数。[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分一分(二)]  相似文献   

20.
《分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十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五年级学习这个内容重点在于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考虑到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能够说出具体分数的意义,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单位“1”的理解,说课时我便有的放矢,重点讲述了我对单位“1”教学的处理和习题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