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京 《海南档案》2006,(2):45-46
大家都知道民族英雄张学良在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富有反叛精神的张学良早在1927年就曾酝酿过一次兵谏。1927年春。盘踞在长江流域的孙传芳、吴佩孚等大军阀被南方的北伐军打得落花流水,向北逃窜,投靠东北王张作霖。张作霖决定派长子张学良统率奉军三、四方面军的精锐进入河南。对抗北伐军。  相似文献   

2.
有一次,张作霖要在东北讲武堂毕业典礼上致辞。由于张作霖不擅演说,参谋们便拟好一篇讲稿,请他背熟了去讲。  相似文献   

3.
定亲风波1908年,胡匪出身的张作霖被招抚以后,正值松辽平原蒙匪猖獗。当时,奉天督军徐世昌,把松辽及漠北一带剿匪的重任交给了张作霖。张作霖遂率前路、中路巡防营进驻郑家屯。当时张作霖的剿匪总部就设在  相似文献   

4.
庾莉萍 《湖北档案》2009,(12):35-36
1918年9月5日,北京政府任命张作霖为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在东三省的势力得到了北京政府的承认。此后,张作霖又兼蒙疆经略使、东三省保安总司令,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张作霖视俄国十月革命为洪水猛兽。1921年,张作霖向呼伦贝尔地区派遣了大批军队.加强了一度消失的边境防务.对边境实行了戒严,严格盘查来往行人.不许苏联的华人越境回国,也不许无官方证件的入出境。  相似文献   

5.
"东北王"张作霖是历史舞台上的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如今,研究张作霖的学者日益增多,研究的领域也日益深入,对张作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本文对张作霖的军事思想的发展和历史的教训作一些分析,表明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6.
<正>1916年4月17日,张作霖被特任为暂代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4月19日张作霖接任视事,从而执掌奉天军政大权。1918年张作霖就任东三省巡阅使,为他兼并吉林、黑龙江统一东三省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1919年张作霖借助宽城子事件统一了东三省,当上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相似文献   

7.
<正>直奉战争失败后,张作霖退居山海关外,宣布东三省"独立",为求东山再起。张作霖在东北实施一系列措施加强自身实力,其内容主要是整军备战和为此而采取的一些经济文化措施,修建铁路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当时日本的殖民机构"满铁"控制了东北几乎所有的铁路,因此,张作霖在修建东北自己的铁路过程中顶住日本的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8.
绿林学校     
张作霖名声大噪,成为奉系军阀首领以“奉张”称雄于北方,叱咤在民初的政治舞台。穷苦出身的张作霖最不愿意被人提及早年落草当“胡子”的经历。在袁世凯任总统时他是海陆军奉天大元帅,他身边的军官大多是名校毕业,随便谁拿出的文凭学历都叫得响,只有他是土匪出身。有一次,张作霖出席宴会,一些军官便以文凭、学历来戏谑他。  相似文献   

9.
戴宪玉在张家十年,没有留下子女,也没有留下照片。自她离去后,张家人没人敢在张作霖面前提起她,好像这个人不曾存在一祥。而张作霖每每路过古庵,总是怏马加鞭,一冲而过,留下含混的蹄声在旷野里回响……  相似文献   

10.
一、东北军炮兵沿革 东北军建立炮兵部队,始于奉军时期.张作霖的第二十七师和冯德麟的第二十八师,是在1912年前后成立的.这以前张作霖是奉天省中前两路巡防营统领,冯德麟是奉天省左路巡防营统领.  相似文献   

11.
钟贺 《新闻世界》2007,(9):38-38
日本《产经新闻》曾刊登报道称:"张作霖被炸死,与日本人无关,而是苏联情报机构所为。"这是该报驻莫斯科记者采访俄罗斯历史小说作者普罗霍洛夫的一篇报道。然而,史实证明,日本关东军炸死了张作霖,这是一桩证据确凿的铁案。  相似文献   

12.
张作霖在30年的政治生涯中,曾参加过一次出国观光活动,这就是1915年10月,受奉天督军兼巡按使段芝贵的派遣,应日本驻奉总领事的邀请,赴朝鲜参观日本在汉城举办的物产共进会.这是张作霖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出国.  相似文献   

13.
《兰台世界》2011,(8):3-3
1928年,国民政府军北伐,奉系作战不利,张作霖决心退出北京,6月4日晨5时30分,张作霖专车行至皇姑屯老道口京奉路与南满路交叉路口时,列车被炸。同车的吴俊升当场毙命,张作霖被抬回帅府后不久也死去。奉天当局为稳定人心和政局,决定对张作霖之死秘不发丧,对各国领事的慰问求见延医疗伤,一律婉言谢绝。由于外界不明真相,日本也找不到举兵借口,初步稳定了东北政局,直至张学良潜回东北,就任奉天军务督办之后,才于21日公布张作霖死讯。辽宁省档案馆珍藏有关于皇姑屯炸车事件的大量珍贵档案,现将部分文电刊载,以令读者了解皇姑屯炸车事件内幕。  相似文献   

14.
1928年,国民政府军北伐,奉系作战不利,张作霖决心退出北京,6月4日晨5时30分,张作霖专车行至皇姑屯老道口京奉路与南满路交叉路口时,列车被炸。同车的吴俊升当场毙命,张作霖被抬回帅府后不久也死去。奉天当局为稳定人心和政局,决定对张作霖之死秘不发丧,对各国领事的慰问求见延医疗伤,一律婉言谢绝。由于外界不明真相,日本也找不到举兵借口,初步稳定了东北政局,直至张学良潜回东北,就任奉天军务督办之后,才于21日公布张作霖死讯。辽宁省档案馆珍藏有关于皇姑屯炸车事件的大量珍贵档案,现将部分文电刊载,以令读者了解皇姑屯炸车事件内幕。  相似文献   

15.
蓝蓝 《湖北档案》2011,(6):46-47
1924年9月下旬的一天,落日西垂。奉天(今沈阳)小东门附近一家回族人开的面馆里,忽然来了一位十分阔绰的商人。当时正是第二次直奉战争时期,平日繁华热闹的小东门显得格外萧条冷清。来面馆的这位特殊客人,操着一口天津口音,店主不免生疑。奉天人都知道.9月21日,张作霖亲自去山海关督战后,京奉铁路上几乎全是运输军械的货车,客车...  相似文献   

16.
民国六年,张作霖统一奉天省军政,掌握了奉天的军政大权。将原本应该交由中央的印花税款直接充当军费交付奉省军署。而时任中华民国财政总长的梁启超对奉省的印花税款交付一案提出质询。而当时王永江刚刚接任奉天财政厅厅长,于是,对于奉天印花税款一案,王永江便在张作霖与梁启超之间进行周旋。  相似文献   

17.
张作霖作为东北近代史乃至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人物,其上任伊始就面对着十分复杂的政情民情。面对"人心浮动""、民生凋敝"之危机,张作霖以"安民"为核心的理政思想和施政举措逐渐使东三省摆脱了僵局,成为近代中国工业化程度较高、政局较为稳定的区域。中华民国五年四月,张作霖任盛武将军署督理奉天军务兼代理巡按使,从此正式以东北地方军政实权派的身份开始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成为东北举足轻重的人物。其上任后首年的言行对于我们研究张作霖理政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要说奉系军阀张作霖死而复活,听者会认为荒诞无稽。且慢,《辞海》注,张作霖于1928早6月4日晨,在由关内返沈途中在皇姑屯车站附近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弹炸死。近日读报,遇有“1931年奉系军阀张作霖入关”之说(10月28日今晚报三版《长寿研究与李允恪》)。试想,张作霖若死而未复活,他哪会死后三年又入关? 这是因为作者、编者不了解现代史上皇姑屯事件之故。其实映入读者眼帘的这类笑话又何止此例?另如笔者读到的下面几例:  相似文献   

19.
隐语电报新闻顾执中曾担任过上海《新闻报》采访部主任。北伐军长驱北上时,他在北京获释奉系军阀张作霖将逃回关外,拟拍电报向上海报告这一重大新闻,但当地电报局驻有张作霖的检查员。在此情况下,顾执中机敏地及时发回了一则隐语电报: 上海汉口路274号陈达哉先生: 弟于×晚偕同小妾离京,所有家务,托郭务远先生管理。这是一份并非事先约好的明码密电。“汉口路274号”是《新闻报》的社址。顾哪有什么“妾”?“弟”乃指大帅张作霖也。“郭务远”则为“国务院”的谐音。于是,报  相似文献   

20.
吴晓 《北京档案》2005,(3):40-41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在<中华老字号>(沈阳卷)的"前言"中惊奇地发现"陈独秀与张作霖是义兄弟"这个鲜为人知的秘密.这个"前言"说:"我们第一次发现,这家(北京)崇古斋的店东陈昔凡(陈衍庶),这位新民知府,既是他收编的响马张作霖的义父,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袖人物陈独秀的继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