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市域生态功能区划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生态功能区划通过揭示生态系统空间分异规律,对生态地域和生态单元进行划分和合并.作为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合理管理及持续利用的基础,生态功能区划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深圳的实例,对城市区域生态功能区划的依据、原则进行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圳市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将深圳市划分为3个区:经济文化密集区,生态协调区,生态支持区;其中生态协调区包括西部沿海农工协调亚区、西部水源山体保护亚区、中部物流-水土保持亚区、东部产业-山水协调亚区等四个亚区,生态支持区包括生态脆弱型支持功能亚区和生态敏感型支持功能亚区.最后,文章分析了各功能区在市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指出各区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基于Kohonen神经网络的中国土地资源综合分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彭建  王军 《资源科学》2006,28(1):43-50
本文在综述我国土地资源综合分区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地资源综合分区的原则、依据和等级体系。在前人相关工作的基础上,采用自上而下的演绎途径,根据水热气候指标与地势差异划分出我国的11个土地资源区,即东北山地平原农林用地区、华北平原旱作农业与工矿建设用地区、黄土高原旱作农业与林牧用地区、四川盆地及秦岭山地农林用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农渔与工矿建设用地区、江南丘陵山地农林用地区、云贵高原农林用地区、华南、滇南热带亚热带农林渔果与工矿建设用地区、内蒙古高原及长城沿线旱作农业与牧业用地区、西北内陆干旱荒漠与绿洲农牧用地区、青藏高原高寒荒漠与林牧用地区;在各土地资源区内部,采用自下而上归并的途径,依据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与社会经济属性指标,以县为基本单元,应用Kohonen网络进行非监督分类,在全国续分出41个土地资源亚区。  相似文献   

3.
定量分析珠三角九市农业发展优势与劣势,其发展优势在于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相对较高,发展短板在于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偏低和财政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不足;综合分析粤港澳三地在科技创新、装备制造、金融、会展等领域对都市农业发展的支撑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农业发展方向为:全球农业种业创新中心、现代农业装备研发和制造中心、养生食品研发中心、国际农业交流交易中心、国家农业全面对外开放先行区和农业金融创新服务试验区;并从顶层设计、人力资本、财政投入、资源保护利用等方面提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农业建设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铁勇 《内江科技》2009,30(6):97-97
户部寨油气田裂缝分布控制原始油气藏和后期剩余油气分布,研究该区裂缝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裂缝的组系、充填性、密度、延伸长度,认为裂缝总体上具有角度高、基本未充填、密度分布不均匀、延伸短的特点。划分出了沙四上和沙四下亚段的裂缝发育区、裂缝较发育区、裂缝发育差区、裂缝不发育区。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农业高风险、高投入、高产出的格局初步呈现,亟需现代信息技术支撑,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物联网作为改变农业、农民、农村的新力量,为此提供了有效选择。为推动农业物联网建设,2013年以来,农业部启动了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天津作为三个试点区域之一,主要围绕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开展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文章在介绍天津市区试工程的背景、目标与内容的基础上,总结了天津市区试工程的进展,凝练了其实施特色。总体而言,实施半年以来,天津市区试工程在机制保障、技术选择等方面已进行了很好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为其他地区提供有效参考的同时,有力证明了在我国发展农业物联网具有广阔的前景,这必将会推动农业强国梦的加速实现。  相似文献   

6.
基于农业科技园区的集群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农业科技园区集群的技术创新效应、竞争优势效应、空间区住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农业科技园区集聚效应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贞丰县地质灾害分区进行了简要分析,其中易发区包含六个亚区、易发区分为三个亚区、低易发区分为二个亚区,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洮岷高寒阴湿区农业发展方向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洮岷高寒阴湿区农业发展方向商榷王无怠近期甘肃农业有长足进展,多数地区已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奔小康。唯高寒阴湿区长期备受粮食困扰,温饱问题有待彻底解决。现就其农业发展方向问题略述管见,以备参考。一、对甘肃省高寒阴湿区的界定与认识甘肃的高寒阴湿区包括...  相似文献   

9.
冀冬生  谢锐杰 《内江科技》2009,30(11):106-107
本文根据测井、录井及岩芯分析资料,结合区域构造和沉积演化特征,对苏里格气田苏10井区盒8段沉积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盒8段为一套辫状河向曲流河过渡的河流沉积,主要发育曲流河河道、堤岸、河漫滩亚相和辫状河河道、河漫滩亚相及相对应的微相,并对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盒8段沉积模式,为寻找该地区的有利勘探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航 《内江科技》2013,(6):175-176,188
本文针对当前川东南地区寒武系地层的沉积相发育规律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大量有关研究区的文献资料,在弄清川东南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构造作用史以及地面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岩心的岩石学、沉积构造和生物组合等特点,将研究区寒武系沉积相划分为局限台地相、陆棚相、盆地相等沉积相类型,其中局限台地相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台内滩亚相、泻湖亚相、潮坪亚相。同时开展了对沉积相储层特征和描述的研究分析工作,研究了沉积相与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为该地区的勘探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戴进 《资源科学》1997,19(6):10-18
陕北黄土高原土地生产力及人口容量研究是关系到该地区今后如何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划分陕北为3个农业生态区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简洁而实用的土地分类方案对应产量估算模式,进行区域土地生产潜力和人口容量分析。指出了陕北人地关系的基本态势和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12.
探究和预估气候变化下黄河流域极端降水的变化特征,是科学认知黄河水情以及支撑流域防洪减灾工作的基础.本文基于全国水资源二级分区,综合采用"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和跨部门影响模型相互比较项目(ISIMIP)的降水数据,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Sen's斜率估计等方法分析了黄河流域及其8个二级水资源分...  相似文献   

13.
在清初"湖广填四川"大移民中,闽粤移民及其后裔将美洲作物引进到四川。乾嘉之后随着人口的增殖,番薯和玉米开始向丘陵山地地区扩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成为当地主要作物。和北方地区不同,人们采用传统精耕细作的方式,钩虫病不仅感染范围广,感染率高,而且症象严重。  相似文献   

14.
孙玉杰  龚敏飞  邱小雷  符勃  梁流涛 《资源科学》2015,37(10):2001-2009
随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推进,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评估也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已经成为评价规划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当前的评估多数是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进行数量上的评估,这种评估不能反映土地利用在空间上的差异。本文以江苏省泗洪县为案例,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构建了空间吻合度、重心偏移、环形系统3个模型,分别从规划执行过程空间吻合性、规划执行结果空间吻合性、建设用地重心偏移及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等方面,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空间实施效果进行评价。采用这3种模型,实现了 “数量评估”与“空间评估”的结合,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的方法体系是有补充。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低山丘陵区土地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国家,耕地有限且以山丘坡耕地为主,协调人地关系非常重要。长江流域是我国低山丘陵的主要分布区,本文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通过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和人口数量预测模型的建立,采用环境容量等级系数计算和等级划分方法,对基于水土流失和生态工程建设作用下的长江上游流域山丘区土地利用类型与格局的变化及其它人类活动对土地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与评价,在建立回归模型方程对宜宾市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人口数量和土地资源生产潜力预测的基础上,结合温饱型、小康型及相对富裕型这3种生活类型所需的营养结构,对宜宾市土地可承载人口及土地承载力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宜宾市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在2010年、2015年及2020年时总体上都能承载3种生活类型条件下的人口数量,3种生活类型下的容量等级基本都在“3”以上,即达到“满足”水平,并呈现出向“富余”水平提高的趋势,这表明尚具有较大潜力和空间的土地承载力是宜宾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驱动因素,人类活动对土地承载力产生的影响在可承受的生态阈值之内,这为长江上游流域及我国广大山丘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免征农业税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伟  吴群  曲福田 《资源科学》2008,30(6):932-938
以对全国14省25县(市)496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免征农业税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免征农业税后大多数农户在扩大土地利用规模、增加土地投资、进行土地改良、减少抛荒(撂荒)、提高农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总体意愿大为增强;农户土地投入明显增加,但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户主文化程度的影响,这种变化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土地利用结构方面,绝大多数农户种植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的面积有较大变化,但种植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的面积变化不大,以郊区农户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变化也有限;农业税免征后,农户防止土地退化的措施增加,但仍倾向资金需求较少的手段。最后结论认为,免征农业税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产生了较大影响,但在短时间内,农户土地利用的意愿和行为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要积极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进一步提高农户的文化水平和改善土地的利用条件。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风险空间差异的土地整治投入优先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文仕  姚尧  黄鑫  焦云腾 《资源科学》2018,40(10):2073-2084
近年来,中国各地投入了大量资金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安排项目及其资金投入的先后顺序方面,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标准,已成为土地整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甘肃省华池县为例,在“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确定的整治潜力的基础上,运用相对风险模型(RRM模型),对华池县15个乡镇的生态风险空间差异进行评价,确定土地整治投入优先序。结果显示:①华池县土地整治生态风险划分为低风险区、中风险区、较高风险区、高风险区4个等级;②土地整治投入优先序划分为整治优先投入区、一般投入区、投入紧缩区、限制投入区,并从管控风险的角度提出各区域未来土地整治的重点方向和注意问题。研究表明:运用相对风险模型(RRM模型)评价生态风险更符合土地整治工程建设实际,在此基础上确定的土地整治优先序符合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区实际情况,在确定土地整治资金投入顺序中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陈昱  陈银蓉  马文博 《资源科学》2012,34(3):433-441
工业用地作为建设用地的主要类型和城市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约化程度直接影响到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在512份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以食品制造企业为例,构建了由用地结构、用地强度、土地投入和土地产出4个子目标层、9个因素层组成的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指标现状值为基础,采用区间估计方法来确定指标理想值,并构建Bayes判别函数实现了对湖北省52家典型食品制造企业的土地集约利用度判别。结果显示:仅有13.46%的企业土地为集约利用,低度和中度利用企业占样本总数的67.31%,样本企业土地集约利用可挖掘潜力约为100.48hm2。Bayes判别由于对样本信息利用充分、全面,因而判别准确性较高,采用该方法对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度实施评价,为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00-2010年中国耕地变化与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中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深入分析了2000-2010年间中国耕地变化及其空间差异,并对中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0年间中国耕地面积有所减少,由2000年的1.85亿hm2,减少到2010年的1.81亿hm2,耕地减少的主要方式为耕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耕地变化在空间上呈现出西增东减,北增南减,东部沿海自然条件良好地区以及中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耕地减少,西部水资源缺乏地区耕地增加的基本格局。大部分省份没有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基本目标,有18个省份占补平衡指数小于-50%。建设占用的耕地多适宜农业耕作,而新增耕地只有不到一半适宜农业耕作。研究时段内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加以及城镇化等因素导致的建设用地需求快速增加,决定了东部地区耕地占补平衡很难有效实施。全国耕地总体占补平衡背后存在较为严重的生态风险,耕地增加过于依赖土地开发,对现有耕地的保护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