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虚为实     
上篇文章着重谈了“避实击虚”,这篇文章讲讲与此相关的另一种表现手法:化虚为实。生活中存在着无形的、抽象的事物,它们没有形态和色彩,视觉和触觉是不能感知它们的,如思想、感情、声音、气味等就是。如果我们把这些称为“虚”的事物,要把它们表现出来,使它成为可以感知的,就必须把它们化为有形的、具体的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这就是化虚为实。下面分別就思想、感情、声音、气味举例说明: 例一:先说思想,如果说一个人思想陈腐,这是抽象的说法。怎样使之具体化呢?鲁迅在《祝福》中要表现鲁四老爷的思想陈腐,他不是用概念,而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描写:  相似文献   

2.
各类出版物的编辑工作,既有其共性,又有其个性。对于这两个方面,都必须注意研究,而且要把它们结合起来研究。其中的重点,则是对个性的研究。为什么?《矛盾论》说得好:“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研究事物的个性之所以“尤其重要”,之所以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  相似文献   

3.
封面是书刊装帧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我国装帧艺术家曹辛之,曾在他的《装帧工作者之歌》中这样写道:“一本书如果没有封面,不经过装帧,就象一个人赤身裸体——没有穿衣裳。作者给书以生命、智慧、思想……,我们来为他设计形态,配上合适的服装。”  相似文献   

4.
正一百多年来﹐国强民富﹑社会安定﹑民主法治﹑安居乐业﹐一直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抗战胜利之际﹐举国欢庆﹐这个中国梦似乎正在来临。但是﹐几年之间﹐南京政权犹如沙塔销冰﹐顷刻瓦解﹐一代中国人亲眼目睹了一个腐败的政权如何被历史抛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65年来﹐中国人对这场历史转变记忆犹新,对当年企望国家强盛富足﹑社会民主平等﹑人民安居乐业的梦境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5.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这声音又可分为三类:语言、音响、音乐。声音的最大特点是有声而无形(有时沉默、寂静也是一种声音的表现形态,就像“丑”亦属美学范畴)。天地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东西,到了广播里统统变得无形而只留下声,人们如何去认识这些事物?这就需要以声音的提示为基础,借助人的想象,来  相似文献   

6.
拈连,即在表达甲、乙两个相互关联的事物时,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因势利导地挪用在乙事物身上,而这个词语通常又与乙事物不相搭配,从而取得富有情趣的修辞方式。拈连的构成关系应具有前项与后项两种事物,以及拈连词(一般多为动词)的连接,而拈连词与前项的搭配是常规用法,与后项则常为不相适应的非常规用法,但在前项的引导与衬托下,才会使人感到合情合理。这就是说,拈连词用于前项是它的本义,用于后项时则是它的比喻义或引伸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指的流失的档案信息资源即未能得到(合理)利用、处于闲置或流散状态的档案信息,分有形流失和无形流失两种情况.有形流失是指构成档案信息资源的档案实体的流失,档案实体是档案信息内容与承载该信息内容载体两者之间的统一体,信息必须固化在一定的载体上才能被人们识读和完整地流传下来,所以档案信息也必须由一定的载体来承载,这种承载档案信息的载体与档案信息内容两者的统一体即档案实体,它的流失是可见的;无形流失是指档案信息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而造成档案的闲置或档案发挥作用的时机已过,这时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对其利用者来说就是损失和流失了,但这种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流失是不可见的.以下我们从信息传播学的角度(信源→信道→信宿)来探讨档案信息资源存在的有形和无形流失现象.  相似文献   

8.
项目档案是指经过鉴定、整理并归档的项目在立项、审批、招投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竣工验收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的历史记录.项目建设一般产生两种资产:一是以工程实体或设备实体为代表的深受业主和各方面重视的实物形态资产;二是以档案实体包括电子载体为代表的容易被忽略的知识信息形态资产.通常我们将后者归为项目档案,它是国家投入巨资产生的知识成果和无形资产,也是项目投产后运行、维修、改扩建及管理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基础资源.  相似文献   

9.
艾略特曾把跨文化解读描述成"从镜子的两面"来看事物,意思是说这是不可能的.本来,镜子的功能决定了它必须不透明,才能够反射出你我的模样.话是这么说,事实上我们不断从各个角度来观察自己,甚至努力去设想镜子背面的目光.这就给艾略特的比喻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意思:尽管人都是自恋的,看来看去都是自己的模样,但是这个"自己"的意义也许并不是那么清晰,"自己"本来就是多元的. 我不断想起这个比喻,是因为最近参加了一系列中美学术交流活动,仿佛不断在遭遇引人反省的一面镜子.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西差异,或者以他者为镜来反观自己,因为参与者(比如我)都不愿意代表纯粹的"中"或者"西",实际在错综复杂的全球化语境下,并没有任何人能代表"东方"或者"西方".  相似文献   

10.
民营书业的无形资本是指我国民营书业企业在市场经营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而形成的、虽没有物质实体形态但仍然可以用货币进行计量的、能在民营书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中长期发挥作用、为民营书业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超额经济利润,并被民营书业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一种经济资源,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一种标志和象征①,它主要包括权利类无形资本、市场类无形资本、人才类无形资本和制度文化类无形资本四大类.  相似文献   

11.
所谓信息,即是指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定性的减少或消除。[1]而模糊信息则是以界限模糊的形式表示事物的属性和运动形态的信息。[2]其产生根源在于客观事物本身界限往往不分明,呈现“亦此亦彼”性。模糊信息在新闻内容中以语言文字、声音、画面等多种形式表现。另外,文字等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或通过特殊组合而呈现出的模糊状态也是新闻中模糊信息的组成部分。新闻作品要求以“再现”的方式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但这并不等于说它排斥模糊信息。模糊信息由于自身的特性,一定情况下能够在新闻宣传中发挥特殊作用。其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种:一、准确反映事实准确与模糊并不矛盾,因为模糊不等同于含糊其词,模糊信息同样可以做到准确反映事实,而准确性“在另一种情况下也可以容忍一定的模糊性”。[3]比如进行经济预测性报道,常常有“将进一步增长”、“有成为下一个泡沫的可能”之类的模糊用语。某些时候,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事物发展的随机性及记者主观认识上的局限性使记者只能运用模糊信息来达到相对准确,这应该是可以被“容忍”的。另一方面,既然事物的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只有把这些事物的模糊信息“还原”到新闻中,才可以确切反映事实,达到真实性原则的要求。例如,在美国观察...  相似文献   

12.
高成竞 《视听界》2004,(2):51-53
近年来,在注重新闻节目平民化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广播新闻节目的形态,并做了一些尝试。从去年下半年起,我们委托广州赛立信媒介研究有限公司定期对3套广播节目的收听率进行调查。从两次调查的结果看,新闻节目的收听率直线上升。在分析调查结果时,我们认为,节目新闻节目形态的优化与收听率的上升有直接的联系。广播节目形态是指节目类型和形式的总称,是节目传播内容和形式综合的具体体现。形态问题简单说就是怎么传播的问题,其前提条件则是传播什么。总体来说,要达到内容和形式相统一,为传播的信息和内容找到相匹配的传播载体或表现形态,这才符合客观传播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广播新闻节目形态的优化是我们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和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德国著名美学家黑格尔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双重的形式”,一层是内形式,一层是外形式。就图书的形式来讲,它很能体现黑格尔关于内外形式的思想。联系实际来理解,内形式是事物本身的内在结构,而外形式则是这个事物的包装或载体。图书的内容所具有的形式、如小说的章回,语言陈述的风格,是内形式,而图书的设计与装帧,则是图书的外形式。内形式与内容关系密不可分,相互依存;而外形式虽然也对图书的内容有一定的依赖性,但却有相对的独立性。下面就图书的装帧设计,也即外形式的基本特征和审美规律作具体陈述。  相似文献   

14.
我们都知道,发表科技论文的最终目的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科技论文之所以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就是因为它揭示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为学术质量服务的。就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而言,内容决定形式,通常在事物(出版物)中起主导作用,只在特定情况下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才会转变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无论如何,不能以为形式就是一切,只讲形式不讲内容,或把形式凌驾于内容之上。一、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过程“文革”结束后,我国的科技期刊经历了复刊或试办———大发展———繁荣阶段,到目前为止已有4000多种刊物。20世纪80…  相似文献   

15.
强哲 《大观周刊》2011,(34):17-17
“四因说”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种关于说明事物存在和运动变化的观点。与以往哲学家不同的是他在事物内部找原因。通过质料、形式、动力、目的四方面的论述来证明世界的本原和事物的存在。通过对“四因说”的解读,我们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到亚里士多德在思维模式上的转变和在唯心、唯物主义之间的徘徊,以及他试图在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找一种折中的理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正虽说是因为大臣们屡声"劝进"才即位,但明摆着是打进了京师才做成皇帝,要摆脱篡夺之嫌疑,堵天下人之口,首先要做的是否定前朝的合法性。坐上了帝位的朱棣既不给建文帝应有的谥号,甚至不承认建文的年号,把建文四年改称洪武三十五年,表示他这个帝位不是从建文帝那里继承来的,而是直接继承自太祖高皇帝。他甚至还  相似文献   

17.
浅谈电视栏目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力  傅思 《新闻前哨》2001,(10):30-31
随着湖北电视台、湖北经济电视台、湖北有线电视台的合并,电视传媒日益向着节目多元化的广度、频道专业化的深度延伸。在这种态势下,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电视栏目呢? 过去,我们耗费了许多心血设计的栏目,播出后往往会有不同的收视率,其问题的实质就是我们在栏目设计的时候,仅从它的内容和形式这两个基本因素出发,而没有把握“电视受众”这个栏目的终端消费主体的需求。因为一个栏目从内容与形式这两个因素出发来结构,实际上只完成了它作为媒体的产品形态,只有经过传播后为广大电视观众所消费,才完成了从媒体产品形态向媒体商品形…  相似文献   

18.
在《关于美的形态》(上)中,我们简单介绍了美的两种基本形态:优美和壮美。这里,我们来谈谈美的另外两种形态;即崇高和滑稽。壮美可以引发崇高之感,已如前述。可见壮美和崇高往往密不可分。但无论是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文学艺术中,只有壮美的事物以其内在矛盾的性质,充分展示人的性格和人的力量时,壮美才可能成为崇高。  相似文献   

19.
我学习写作是从写人物特写开始的,直到现在,我还把它作为我写作的主要形式之一。我们处在这样一个突飞猛进的时代,形势瞬息万变,新人层出不穷,人物特写这种形式,不论把它划为文学范畴,或者是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都是一件反映现实生活最有力的武器。它不像小说那样要有高度的提炼、概括和完整的故事性;它要求我们把握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真实地、形象地、轮廓地描绘出来。因此,它反映生活和斗争就更迅速,教育、说服和影响读者也最有力。小说和人物特写,就其描绘我们时代的英雄人物、充分地展现人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来谈,它们是共同的。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为创造形象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是不同的。小说作者可以靠他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生活感受,加以概括、想像和对题材的改造,  相似文献   

20.
模糊信息在新闻宣传中的特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信息,即指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定性的减少或消除。而模糊信息则是以界限模糊的形式表示事物的属性和运动形态的信息。新闻作品要求以“再现”的方式真实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但这并不等于说它排斥模糊信息。准确与模糊并不矛盾,因为模糊不等同于含糊其辞,模糊语言同样可以做到准确反映事实,而准确性“在另一种情况下也可以容忍一定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