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验式外语教学理论的核心在于关注学生外语学习的动力系统,即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学生通过"参与""愉悦"和"共鸣"的体验学习,在多媒体、数字化、网络技术等支撑下的语言学习生态环境中实现二语习得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2.
语言习得实质上是对语法规则系统的习得,英语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我国这个缺乏外语环境的困难条件下学习外语,最重要的实践练习就是朗读与背诵,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相结合.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年龄因素一直是二语习得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本文将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研究青春期前的外语学习者是否越早学越好,大龄儿童和低龄儿童的课堂外语学习所达到的水平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从目前我国课堂外语学习的客观条件出发对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起始年龄提出了一些建议:外语学习应该开始于青春期以前,但并非越早越好,9—10岁母语习得基本完成后可能会更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语言学界在非母语的掌握方面的两个概念"非母语的学习"和"非母语的习得"进行分析,得出"习得度"这一概念。提出应把提高"习得度"作为非母语学习的目标,以此指导外语教材编写、外语教学和水平测试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二语习得是针对除母语之外语言学习的研究。美国语言学家S.D.克拉申提出的"监察理论"正是二语习得领域上的一座里程碑,对世界范围的外语教学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中国外语教育的当下,将此理论与外语课堂相结合,对外语教育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以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分析该理论带来的的启示与思考以及如何在课堂上应用这一理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外语性质、学习外语。  相似文献   

6.
任务型教学是现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学习理论。它的核心是"用语言做事情",把任务作为计划和组织教学的核心单位,设定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最终形成了"做中学"的语言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臧月芹 《考试周刊》2013,(68):106-107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语言自我"是外语学习者在母语习得体验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并且具有保护性能的一种心理障碍,"语言自我"是否具有灵活性是能否学好外语的一个重要因素.低年级学生对母语的正规学习也是处于起步阶段,母语具有的保护性心理尚未建立起来,"语言自我"灵活性高,接受和学习性的语言能力强,此时学习新的语言、语言信息就容易摄入.可以这样说,低年级学生正处于从话语向信息转化的过程中,是对语言最敏感,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下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语言习得是一种自主的习得过程,外语学习必须经历习得的过程才能达到运用的目的,外语的习得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者在自主视听学习的过程中,尝试各种学习策略,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英语听力考试的成绩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网络环境下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语言习得是一种自主的习得过程,外语学习必须经历习得的过程才能达到运用的目的,外语的习得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者在自主视听学习的过程中,尝试各种学习策略,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英语听力考试的成绩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由来已久,各成一家。本文结合高职高专学生外语自主学习现状,提出在外语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在创新精神的指导下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激励机制。提出运用"提出问题"、"开展讨论"、"付诸实践"三环节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创新思维成为"种子"、"土壤"、"果实"不断丰富和滋养着高职高专学生的外语自主学习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认为,外语学习信息加工过程会分为初始、后续和高级三个阶段,各个阶段信息的输入、加工与储存在途径和方式上都不尽相同,并明确指出:(1)外语学习信息加工存在有"初次加工和二次加工"的功能特征;(2)习得母语后处于"冬眠"状态的UG系统,会在外语学习从后续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过渡过程中,受神经网络相关系统的作用而重新启动,生成外语语言-思维结构系统,这一结构系统会与外语知识-认知结构系统一起,共同参与信息加工处理,构成外语学习信息加工特殊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孙佳韵 《辽宁教育》2014,(12):63-66
过程性写作强调写作过程,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合作学习的学习策略对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立足于外语习得理论与外语写作教学理论,把合作学习与过程教学法相结合进行写作教学,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体验完整的写作过程,在训练学生的英语写作技能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影响学生语言习得的心理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外语习得过程中,学生心理因素对习得效果具有显著影响。文章从大学生学习俄语的角度对外语习得所涉及到的心理因素进行剖析,揭示了能力、态度和动机三种心理因素的内涵及其作用,以期提高大学生俄语学习的能力及水平。  相似文献   

14.
母语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习者掌握地道的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由于学生在英语语言习得过程中缺乏系统的认知心理表征训练,所以在用英语表达意思的过程中必然受到母语的影响。外语学习中母语习惯和知识对目的语习得的影响,也就是母语迁移,是许多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普遍关注并有争议的一个问题。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得  相似文献   

15.
中介语是指外语学习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一种语言体系。中介语的研究是从一种崭新的角度来研究第二语言习得,指示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学习过程的规律,为外语教学提供启示和依据。本文简要分析中介语的概念和特点,提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建设性建议,以期在互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帮助第二语言习得者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一、母语迁移理论的提出及相关研究 在外语习得中,母语对学习者的影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母语迁移"(L1Transfer)现象。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Lado在《跨文化语言学》中认为:在外语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广泛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  相似文献   

17.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和学生在外语习得过程中应当注意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只有了解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外语学习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焦虑是指学生在外语学习中需要用外语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和不安的心理,被认为是二语习得中最妨碍学习过程和最影响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简要介绍习得无助理论后,指出习得无助在高职高专学生外语学习中几点常见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五种有效减少习得无助感的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20.
阐述儿童习得语言的外部环境是自然的,而学生的外语学习则是一种非自然活动。探讨把一些语言习得经验迁移到外语教学活动中,以改良外语教与学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