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形式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以后逐渐地发展抽象思维。可是数学的特点具有抽象性,所以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转化。一、借助直观,培养抽象思维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直观的方法,形象生动,学生感兴趣。但运用直观的目的是借助它使学生认识抽象的数。因此,不能只停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普遍得到重视,而形象思维能力则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生动的直观演示,有效的观察感知,具体的动手操作和有序的言语表述来有效尝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仅就在初一代数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形结合”、“模型化”、“化归”思想方法进行教学,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在概念数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任河新概念的建立,都必须经过一个从具体的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发展为抽象概括思维的过程。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接触的多数是直观概念,进入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发生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重大变化。“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教学过程中,通过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揭示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可加深对新概念外延与内涵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新概念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尽快适应从小学到中学教学内容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运用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时候 ,常常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 ,这种由多种思维方法构建的思维形式我们称作思维模型。数学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小学儿童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将数与形相结合 ,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更直观 ,更接近生活实际 ,为学生学习数学搭建思维的桥梁。构建儿童“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型 ,不仅有利于发展儿童的直观形象思维 ,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 ,并促成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共同发展。同时形成具有数学的思维头脑。教…  相似文献   

5.
通过一年的教学试验,结合我校“五段”教学法,自己对学生进行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的培养,有如下点滴体会。一、利用直观演示和生动的叙述,培养学生抽象与概括的习惯小学生往往是形象思维占优势,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形象的感性认识中抽象出数学的概念,这是小  相似文献   

6.
幼儿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途径及认知方式,在幼儿阶段,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学习大多建立在直观感觉上,是一种无意识的、被动的接受方式,没有很强的目的性,没有很强的学习目标。数学区域活动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孩子们将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使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激发孩子们兴趣,拓展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7.
“数”和“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每一个几何图形中都蕴含着与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密切相关的数量关系;反之,数量关系又常常可以通过几何图形做出直观反映和描述.数形结合的实质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实现抽象概念与具体形象的联系和转化,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本文对中学函数教学中如何进行数形结合,以“形”帮“数”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方奇英 《教师》2022,(1):39-41
数学抽象贯穿于数学产生、发展、应用的整个过程,所体现的是数学的本质特征.然而,小学生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学生思维直观与数学知识抽象这一矛盾是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原因,如何找到二者之间的链接点则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从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操作情境和迁移情境等四个视角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了如何巧妙地借助...  相似文献   

9.
刘玲 《成才之路》2020,(8):112-113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还比较弱。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巧妙借助几何直观,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数学教学中几何直观应用进行探研。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家根据思维抽象程度的不同,把思维分为三类;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人们认识事物先从感知操作具体的实物进行思维,到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思维,最后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所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我们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看,小学生思维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其抽象逻辑思维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往往也不能离开具体形象思维的支持。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认识的规律,从“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这一过程来组织教学。过去我们只认识学生认识规律是从“具体——抽象”,在教学中往往采用‘直观操作—抽象概念”的模式进行。所以,这几年人们对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谈得多些,这是必要的。而对具体形象思维的培养,在实践中没有能够引起重视,这是不足之处。所谓形象思维是一种借助直观的形象和表象而进行的思维。它是对客观世界直观感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一个必要的中间环节。忽视了这一中间环节,就会产生传统的重结论教学所反映的阻碍学生思维发展的种种弊端。例如,教师讲完长方  相似文献   

11.
数形结合,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发挥直观对抽象的支柱作用,实现抽象概念与具体形象、表象的联系和转化,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数形结合在解题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巧妙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抽象数学问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数形结合,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一种数学思维方法。数形结合就是充分运用数的严谨和形的直观,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语言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有助于凸显数学问题的本质,让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逐步培养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概念却是抽象的。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比较重视让学生运用学具实际操作。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从具体直观的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和计算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一、运用学具教学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运用自制教具可以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形象,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符合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认知特点。通过运用自制教具可以增加学生的亲身体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易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本文对自制数学教具的优势进行了简要分析,进而提出了如何运用自制教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及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措施。希望能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一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充分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解题,是数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重要途径。如何运用这一方法,发挥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简洁明快、构图优美等特有的功能,以提高学生机智、敏捷、创造性地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呢?这里仅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出发,结合教学谈点初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抽象思维的萌芽阶段,思维方式以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要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字概念产生兴趣,就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结构入手,用形象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问题,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下面就通过具体实例谈一谈数形结合思想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一、以物思数,在直观中建立数学概念 本身是"数"方面的问题,教师可借助形象的图形,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生活化,让学生通过图形进行思考,从而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夏维纬 《广西教育》2012,(9):74+79-74,79
在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将数学思想、方法融人到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用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并最终能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一、有效引领,学会"数学"地思考人的思维发展要经历直观"形象思维一具体形象思维一抽象思维"三个阶段。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数学经验、数学方法、数学模型等都相对比较薄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方法,数形结合法可以使抽象思维转变成形象思维,有利于问题的直观生动表达。数形结合法是解决数学问题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思想方法之一,熟练掌握数形结合法在数学教学中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根据思维活动的层次性,遵循思维递进规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谈谈个人的思考。一、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即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到理性,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明显地体现了这个特点,如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导、计算法则的得出、数量关系的分析等等。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直观材料,加强实验操作,强化形象感知,进而对具体…  相似文献   

20.
数学思维一般可以分为形象数学思维、抽象数学思维以及直觉数学思维,形象思维是通过直观形象或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在数学学习中,一般在小学阶段使用较多,而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等手段,得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是需要在初中阶段主要培养的思维习惯,而直觉思维是经过大量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训练后,能够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