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听话教育”在我国已成为一种传统的理想化教育,教育的最佳目标似乎就是培养听话的下一代。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接受的就是“听话教育”:天上的云一定是白色的,朵朵的必然要像棉花糖,如果你硬说像黄瓜,那就是一个“×”,还狡辩?“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相似文献   

2.
"听话教育"在我国已成为一种传统的理想化教育,教育的最佳目标似乎就是培养听话的下一代.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接受的就是"听话教育":天上的云一定是白色的,朵朵的必然要像棉花糖,如果你硬说像黄瓜,那就是一个"×",还狡辩?"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作文的格式必然是三段,否则分数就会少;学生的任务只能是学习再学习,否则就是三心二意……中国的家庭教育追求的也是培养听话的子女,父母之间交流得最多的是"你的孩子听话吗?",父母们羡慕别人的孩子也是因为"你家孩子真听话!",父母找老师了解得最多的是"我的孩子在学校听话吗?",孩子出门时,必然叮嘱"上学要听老师的话!"  相似文献   

3.
杜霞 《中国教师》2015,(3):87-88
<正>有个天天向前走的孩子,他只要看到某一个东西,那个东西就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我相信惠特曼在写下这首诗的时候,他的心里,不仅有个天天向前走的孩子,也有个像孩子一样天天向前走的大人。星星老师就是这样的大人,一个像孩子一样欣欣然向前走的大人,只不过,他不是一个人在走,他的电动单车后座上,有一个小女孩,那是他心爱的女儿;  相似文献   

4.
谢桂华 《江西教育》2003,(10):30-30
有家报纸曾刊载过这样一则故事:某家长带孩子上街配眼镜。当医生说她的孩子眼球已变形时,这孩子却脱口而出:“妈妈,把你的眼球移植给我吧!”这也许是个极端的例子,但却透露出一个令人担忧的信息,那就是我们的不少学生已经缺乏健康的人格,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了。我认为,这也不能全怪孩子,因为从小就是你爱她、护他,为他做好了一切,可你从来没有要求他给你爱,没有教给他该为你做什么。正是由于平时家长的百般呵护,才有了诸如此类令人心寒的“给我吧”。要变“给我”为“我给”,就必须反弹琵琶,进行教育方法的创新。作为教师,我们要好好地帮…  相似文献   

5.
拷问听话     
我们都习惯于生活在一种要求听话和赞赏听话的文化氛围之中。谁敢不听话,谁就会挨整,大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因此,听话也成了中国的一和种教育惯例。  上级领导要校长听话,校长要老师听话,老师要学生听话,家长要孩子听话。几乎每个学生都听他们的老师或家长说过类似"我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准没错","只要你乖乖照我的话做,就一定能如何如何"的话,"听话"似乎成了每个孩子、每一个学生的行为准则。  在这种要求听话的氛围中,我们训练出了大量的没有个性、没有节操、没有生命力的顺民!照此下去,我们培育出的一代人,将是最…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可以看见一些家长不停地抱怨自己的孩子:“你怎么这么笨,一个圆都画不好。”“你不能积极些吗?什么事都无所谓。”“亮亮又聪明又听话,你要像他就好了。”……不知道这些父母在责怪自己孩子的同时,是否想到你的孩子在被你贴上这些标签之后,会失去自信心,失去自尊,失去自我价值? 有没有一种教育方式孩子  相似文献   

7.
我那10岁儿子平时挺听话的,也不怎么爱说话,学习成绩在班上也能排在中上游,可就是有个毛病,只要家里一来客人,他就变得特别兴奋,话也多了,也放肆了,对客人也不讲礼貌了,我们批评他,他还跟我们顶牛。事后我们多次给他指出,可到时候他就克制不住自己。我们怀疑他是不是有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8.
你是不是最怕和孩子一起逛商场,玩具店?他总是纠缠着你买个没完。也许你会想:要是孩子知道大人赚钱不容易,那该多好!更让你头疼的是,你给孩子买的越多,就越会勾起他的购买欲望。"物质小孩"的欲望似乎是个无底洞,怎么也填不满。你面对他的"贪得无厌"束手无策…… 其实,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只要我们正确引导,他们很快就会改掉"贪婪"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父女冷战记     
<正>清明时节雨纷纷。此时的心情也像这天气一般,莫名的情愫搅乱了心湖。妈妈让我给爸爸打个电话,问他回不回来吃午饭。我一口回绝了老妈:"妈,我们还在冷战着呢,我才不和他讲话呢!""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倔!"母亲瞪了我一眼,絮絮叨叨地说开了:"你爸爸也是为你好,你到哪里找这么好的爸!他虽然对你严了些,但都是为你好。只要你要求合理,听话懂事,学习上肯吃苦,你要他的心他都会掏给你。"  相似文献   

10.
怎样与孩子们交往?我们这些当老师的一直都在琢磨,可琢磨的结果似乎总不能令人满意“。计划没有变化快”,孩子们的变化,似乎总在我们的意料之外。但是有一点我们都认识到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有效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正如古人所说的“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工作这么几年,回顾与孩子交往的点点滴滴,我觉得其实只要能“正视孩子”,也许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正视孩子”呢?下面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聊聊我的一些体会。平视“平视”就是要把孩子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交往,要像尊重你的朋友一样尊重他(她)。这是构建良好师生关…  相似文献   

11.
表弟     
"姐——"恍惚中,觉得远方某处有个小家伙在叫我。我不经意地勾起嘴角,脑海里迅速浮现出那小子圆嘟嘟的脸蛋,可爱得让人忍不住想去捏上两下。他甜腻的一声"姐"总能让我起一身的鸡皮疙瘩,不过我还是挺喜欢他这么叫我的——那小子就是我的表弟。其实,我们只相差两岁,可在我心里他还像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天真得不像话。每次见到他无厘头的言行,我总是调侃他说:"喂,你那  相似文献   

12.
初夏物语     
初夏就像一个孩子,一个纯真的没有任何掩饰的孩子。在它的面前,你感受不到任何压力。刚才还是暴雨倾盆,转眼太阳就不甘寂寞地露出头来,雨过天晴的阳光,温柔而又明亮。似乎刚刚还在哭泣的孩子,看到或想到了什么让他开心的事,无邪的笑容就挂在了那泪痕还没有褪尽的脸上,这是一张能够给人带来信心的笑脸。今年的初夏,照例用它特别的方式来告诉我,它已经准时到来。初夏还是那个初夏,只是今年的我,已经不是去年的我了。不管是否有收获,是否在成长,十六  相似文献   

13.
40 40≠80     
40 40=?相信即使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也足以告诉你一个让数学老师满意的答案:80。从小到大,无论爸爸妈妈还是老师都告诉我们:1 1=2、2 2=4……似乎成为了我们固定的思维模式。然而,当40只猫加上40只老鼠,当40个爸爸加上40个妈妈,当40分钟加上40分钟,答案则截然不同了。40只猫加上40只老鼠,试想一下,猫能和它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的老鼠融洽相处吗?所以最后答案是只剩下40只猫了;40分钟加上40分钟,岂不正是不多不少两节课的时间?因此答案应该是2;而当40个爸爸加上40个妈妈的时候,情况似乎更有趣了,你想想看,按照每一对父母生一个孩子,那不就是有40个孩子了吗?其实,除了在特殊的情况下40 40并不等于80以外,实验也足以给40 40和80之间划上不等号。不信可以试一试把40毫升的酒精加上40毫升的水,结果肯定不等于80,要么77毫升,要么76毫升,要么78毫升,至于为什么嘛,那你得问一下你的化学老师了。答案不是唯一,方法不是一定,凡事都有例外,凡事都没有绝对可言。只要不被惯性思维的条条框框绑住手脚,你就能走得更远,看得更多。(指导老师罗盈)40 40≠80$广州市东风西路小学六年级@黄沂  相似文献   

14.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做好一件事就好人与人虽然没有优劣之分,但却有很大不同。一次参加一个论坛,有位教授说了一个观点:一个人不需要每件事都做好。其实只要一件事做好,你就有下一次机会。我觉得很有道理。像我遇到很多  相似文献   

15.
育儿金点子     
思弦:我家宝宝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总要一个人独享,除非那东西她不喜欢吃了,才给别人吃。我想问有什么好办法让孩子学会与别人分享食物和玩具?东西是大家一起吃的孩子每次吃东西的时候,我们都会让他给爷爷送一点,给奶奶送一点,给妈妈送一点,给爸爸送一点,每个人拿到孩子送来的食物都会对他说声:“谢谢,真能干。”得到鼓励后他都会很高兴.记得有一段时间,孩子突然有些“小气”了,好吃的东西不肯送了,我们也不强求她,但每次都会对那她说:“东西是大家一起吃的,你不应该一个人吃,快去给爷爷送一点,给奶奶送一点......”,一段时间后,现在孩子又像以…  相似文献   

16.
妈妈们出门常常会遭遇一些尴尬 事。这个时候,如果是自己一个人, 不管方法是否得当、结果如何,事后也就很 快忘记了。可是如果你的孩子正好在你身 边,那就要特别注意处理方式了,因为孩子 的眼睛就像一架照相机,他拍摄下你的处事 方式,并且刻录在小脑袋瓜里,弄不好你的 处理方式还会对孩子的心理行为造成很不好 的影响。下面的尴尬事,你和孩子是否也同 样遭遇过呢?你是怎样处理的?你给自己的 处理方式打多少分?  相似文献   

17.
有人是悲伤的,他没有对你说过一件事。你正坐在他身边,忽然间你感到一阵悲伤传到你身上。有人是快乐的,只是快乐着,什么都没有对你说———但突然间,你感到一阵快乐进入了你。如果20个人正快乐地坐着,你带去一个悲伤的人,几分钟之内,他将感到有一个变化,他的情绪正在变化。和悲伤的人在一起,你变得悲伤。和快乐的人在一起,你变得快乐。那就是为什么如果你尽情地和孩子一起玩乐,你也成了孩子。和孩子一起玩乐,你就一下子忘了全部的担忧和世界———你变得像个孩子一样,非常清新。如果你想快乐,就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如果你想…  相似文献   

18.
一天,某城里一位理发师在招牌上写下告示:我给本城里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而且只给这些人理发。一位逻辑学家看到这个告示后思考了片刻,便问这位理发师,你的头发该由谁来理?当时,这位理发师无言以对。其实,这个告示蕴涵了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逻辑矛盾。我们知道,根据常识,这个理发师的头发不是由他自己理,就是由其他人来理。如果由他自己来理,那么他就属于自己理发的那类人,而他的告示明确地陈述他不给这类人理发,因此,他的头发不能由他自己来理。若理发师的头发由其他人来理,那他就属于不给自己理发的那类人。但是,他在招牌上写下的告…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11,(9):57
从前有两个人,一个总爱说实话,一个却只说谎话。有一次,他们偶然来到了猿猴国。一只自称为国王的猿猴吩咐手下捉住这两个人,他要询问这两人对他的看法。同时他还下令,所有的猿猴都要像人类的朝廷仪式那样,在他左右分列成两行,中间给他放一个王位。一切准备妥当后,他发令,将那两人带到面前来,对那两个人说:"先生们,你们看,我是怎样的国王?"说谎的人回答说":在我看来,你就像一个最有权力的国王  相似文献   

20.
故事的故事     
有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一天,他不想吃饭,于是妈妈罚他站在门外,然后给屋子里那些听话的孩子讲起一个小故事来。当这个不听话的孩子发现妈妈在讲故事,哭闹的声音就小了一点儿,因为他想听听妈妈讲的故事。平时他最爱听故事了。这时候妈妈大声说道:“你现在听话,愿意吃饭的话,那么,孩子,我就让你进来听我讲故事。”可是,这孩子仍在抽抽搭搭地哭,当他听到妈妈的喊话声时,又马上大声哭闹起来,就连非常想听故事也不顾了。这时候,有一只老鼠从她的洞里跑了出来,问道:“小孩,你究竟为什么哭呀?我的小老鼠们都在吃肥肉,他们被你的哭闹声吓得呛(qiā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