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了切实贯彻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关于“要多宣传群众”,“领导同志的一般性活动和一般性工作会议,不作公开报道”的精神,经省委书记办公会议讨论同意,浙江省委宣传部提出了关于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报道的几点意见,要求各有关方面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2.
为了切实贯彻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关于“要多宣传群众”,“领导同志的一般性活动和一般性工作会议,不作公开报道”的精神,经省委书记办公会议讨论同意,浙江省委宣传部提出了关于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报道的几点意见,要求各有关方面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3.
燕艳 《青年记者》2007,(9):61-61
现在的会议和领导活动往往陷入格式化的套路,把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变成了考察和与会者的形象大展示,通篇充满了“领导强调”、“领导指示”等字眼,这种说教式的宣传和生硬的语言,群众很难接受。笔者认为,党报编辑应该从自身角度出发来改进会议报道。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往往陷入格式化的套路,把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变成了考察现场和会场报道,成了考察者和与会者的形象大展示,通篇充满了“领导强调”、“领导指出”等字眼,这种说教式的宣传和生硬的语言,群众很难接受。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早已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不是英雄创造历史,而是奴隶创造历史,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当中国共产党进入第三代领导时,江泽民总书记又指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于报纸来说,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必须采取的举措,便是应把人民群众,广大读者放到重要位置上。现在的情况是,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在报纸上太多了。不能否认,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层参加的会议和活动,是最丰富的信息场,是最大的新闻源。尤其是领导层参加的重大会议和重大活动往往是社…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的电视新闻中,地(市)级电视台的最大的通病,就是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过多、过滥,过于琐屑、浅薄和程式化。一些学界和业界人士试图破解这一难题不知写过多少文章,然而没能明显奏效。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提出要求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之后,在基层电视台也是“风头”来时“好一阵”,“风头”过后又“老病复发”。直至现在,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的电视新闻中,15至20分钟的新闻节目,能有一半甚至大半是会议和领导活动。此病难治的根本原因在哪里?业内人员心知肚明:大凡在欠发达地区,领导往往都把电视的喉舌功能看得过高,对活动报道要求过细,几乎所有会议和领导活动特别是重要会议报道,都是组织者及领导部门指派记者前去拍摄采写的,有不少还是“秘书”们事先撰稿,或者规定了报道的角度、内容、时间甚至节目编排的位置,记者不过是扛摄像机依规行事而已。  相似文献   

7.
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在党台、党报宣传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新闻单位党的喉舌作用是通过大量对党政机关、领导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重要讲话与各种工作部署的报道而实现的。会议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会议,一直是人民群众比较关注的内容,如每年的全国“两会”可谓万众瞩目。关于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胡锦涛同志曾明确指示,新闻单位要“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群众关心的内容,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8.
在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全面展开背景下,我国新闻媒体尤其是各地党报都在大力改进时政报道,常见做法有三:一是依据参加会议等公务活动领导的行政级别,规定相应报道的字数“上限”,以压缩单篇报道的篇幅;二是依据公务活动内容的重要性,规定部分活动不作报道,以减少时政报道的数量;三是依据公务活动的新闻宣传价值,规定部分活动报道不上头条,以腾出重要的版面位置和播出时段让位给其他新闻.  相似文献   

9.
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是媒体的重要新闻来源,有关国计民生的方针政策大都是通过会议发布的。新闻报道如果离开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也会缺陷。但是,会议过多过滥,已被称作“文山会海”,成为一种公害。因此,改革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势在必行。如何改革会议报道?也是新闻报道改革的重头戏之一。笔者认为改革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应该从以下方...  相似文献   

10.
破难之一:会议报道挖信息,在“富矿”中炼“真金” 政治报道的“规定动作”一般是指各地党政领导机关指定的必须报道的内容,比如重要会议、领导活动、一定时期配合中心工作的报道等。相对而言,“规定动作”报道可读性较差,特别是会议报道一直是改革创新的难点。然而,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11.
程文 《新闻世界》2003,(12):16-17
如何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的电视新闻报道,结合笔在电视新闻报道岗位上的学习和工作实践.概括起来就要做到:深化主题、突出“重要性”;寻求共鸣,立足“贴近性”;着力表现,增强“可视性”。  相似文献   

12.
王雄 《新闻知识》2005,(12):72-73
各类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中包含了大量政策引导、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信息,是党报宣传的核心内容。但在目前的党报宣传中,这类报道也包含了大量程序性、工作性等内容,形成了一种“模式”,大部分读对此不感兴趣,甚至望而生畏。因此,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除了在选材上要进一步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外,还应强化会议报道的可读性以吸引读。  相似文献   

13.
赵伟 《新闻爱好者》2005,(11):30-30
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在新闻单位的宣传工作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对党政机关、领导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重要讲话与各种工作部署的大量报道,是媒体实现党的喉舌作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会议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会议,也一直是人民群众非常关注的内容,如每年的全国“两会”可谓万众瞩目。但长期以来,对会议和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媒体的版面和时段总是遵循着这样的惯例:不论新闻价值大小,只看职务高低,按官职大小设定章长短,安排时间版面,致使会议报道成了讲话报道。  相似文献   

14.
“领导活动”是新闻,此类报道往往在地市级党报要闻版面占据重要位置。然而长期以来,“领导活动”的报道常常陷入程序化和“八股化”,让采编人员陷于事无巨细的有闻必录中,致使报道创新乏力、可读性差,普通读望而生厌,处于领导层面的读也不见得爱看;采编人员更常生“食之无味,弃之不能”的无奈感叹。提高“领导活动”报道艺术,避免“领导活动”报道的“八股化”,进一步增强“领导活动”报道的可读性、必读性,已成为当前党报采编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李涛 《中国广播》2005,(5):18-19
今年“两会”期间,中央政治局常委看望政协委员和到各代表团参加审议的活动有45场次,超过了去年“两会”。如何贯彻中央关于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在播发消息的字数和时间上严格控制,同时,又充分、生动地报道好领导同志的活动,中央台时政采访部根据《中央领导同志参加团、组活动新闻报道及记者管理要求》,结合广播近几年在时政报道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领导活动的报道一直困扰着新闻传媒,影响了新闻报道的质量和传播效果。因此,改进领导活动报道,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水平,已成为各级领导和新闻传媒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综观今年以来的新闻传媒,各级领导以自身的行动积极支持新闻传媒改进领导活动的报道,领导活动报道的数量过多,篇幅过长,空话、大话、套话的新闻明显减少,但是,要从根本上改进报道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一改进领导活动的报道,首先要从大力减少会议这个关键问题入手,使各级领导干部从“会海”中解脱出来。大力精简各种会议报道,除重要会议外,类似开工、开业典礼、座谈会…  相似文献   

17.
办报尤其是办党报 ,最难处理的是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 ,这同时也是新闻界共同面临的“难题”。不少报纸的老总经常为如何安排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犯愁 ,遇上一天 ,工作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过于集中 ,又都要求及时见报 ,版面有限就只好以座次进行版面编排。记者采写稿件既为会议报道出力不讨好而烦恼 ,但有时却又免不了窃喜 :开会有领导讲话 ,摘其要点就可交差 ,尽管会议报道虽写不出什么好稿 ,可却必发 ,而且还能编排在重要版面 ,重要时段 ,每月完成的任务大多在编辑部名列前茅 ,写会议报道混饭吃总还不错。如此一来 ,时政新闻就成了“领导们…  相似文献   

18.
“领导活动”是新闻,此类报道往往在地市级党报要闻版占据重要位置。如何提高“领导活动”报道艺术,避免“领导活动”报道的“八股化”趋向,进一步增强“领导活动”报道的可读性、必读性,已成为当前地市级党报采编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会议报道”是新闻报道中极常见的报道。在档案期刊中的“要闻”、“简讯”中占了很大的份量。从《北京档案》几年来接触的大量稿件中可以看出,“会议报道”普遍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报道动员会、评比会、总结会的多,报道专业研究会的少;报道中焦点对准领导的多,对准所要反映问题的少;  相似文献   

20.
卫小林 《声屏世界》2003,(12):30-30
一段时闻来,一些媒体越来越多地把一些有价值的消惠排在头条,把一些重要领导的公务活动消息排在次要位置。这表明新闻媒体除了按事实重要性采制新闻,还遵从编排艺术,按新闻价值确定编发位置。与此同时,把会议和领导活动采用标题新闻或简讯形式报道的方法得到大多数领导的首肯。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乐于接受并且鼓励以“标题新闻”的方式报道自己的活动,是建立在对新闻规律的了解和理解之上,并愿意率先垂范,以自己的行动为新闻媒体创造条件,使我们能够按照新闻规律,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满足人民群众对信息的全方位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