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江宋奇 《初中生》2007,(3):34-35
文言文的翻译遵循“信、达、雅”的要求。“信”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准确地反映原文的内容;“达”指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雅”指译文要优美生动,有文采。“信”和“达”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而“雅”是最高要求。  相似文献   

2.
谈翻译中的“雅”张国臣在翻译中,我们提倡并遵守"信""达""雅"三个原则。所谓"信"是说翻译要忠实原文,不能违背、曲解原文的意思,是强调翻译的正确性;"达"是指要完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内容,不应该随意附加或遗漏,但为了完整、准确地表达原文,又可不拘...  相似文献   

3.
王欣 《青海教育》2008,(1):51-52
传统中西译论的核心问题就是“信”或“忠实”,即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译文既要忠于原作之美,也要忠于它的不足,也就是说,原作是什么样就尽可能把它译成什么样。不忠的译文或译者招来的往往是责难,因为“信”可以说是翻译的天经地义,‘不信’的翻译不是翻译,不以‘信’为理想的人可以不必翻译。虽说大家都明白绝对的忠实是不可能的,但“译者故意添加、删节而导致走样,  相似文献   

4.
翻译要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文,这就是“信”,已是人们的共识。本文着重讨论翻译之前须对原文进行一番去伪存真的甄别工作,剔除原文的逻辑错误和版本错误,这是“信”的另一种内涵。忽视它就谈不上真正的信。  相似文献   

5.
中医术语翻译应遵循信、达、切的翻译原则。“信”就是对原文的忠实,“达”保证了译语中的流畅,“切”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语中的色彩。作为合格的中医英语翻译工作者,必须做到对原文真正理解,并且对所译作品有高超的译语表达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程度的中西医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一、复习精要1.信、达、雅———文言翻译的原则。“信”,就是准确,即忠实于原文,不随意改变、增减意思。“达”,即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雅”,即具有文采,用词造句考究,文笔优美。就高考文言翻译而言,考生要做到的是“信”和“达”,所以,翻译应该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力求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和风格;所谓“意译”,就是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而按照原文表达的大意去翻译。意译是直译难以进行时的一种辅助手段。2.留、对、换、删、补、调———文言翻译…  相似文献   

7.
近代翻译家严复倡导的“信、达、雅”的翻译准则,一直为我国翻译男所遵循。而真中的这个“唇”字尤为重要。“僵”菩,就事要忠实于原文,忠实于原文的风格、内霍和思想,即在充分理解原文的是础上忠实的表达原文。“层”是译文质晏愿到保证的苗要条件,而理解只是“层”的第一要求。由此同见,理解对于翻译的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翻译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理解和表达的过程。真中,逻辑思维发挥着重要作用。一、造字用词中的逻辑问题词的翻译是最基础的一个翻译宰但。没有正确的词义选译,就谈不上一篇好的译文。因为在英汉两种语宫中.…  相似文献   

8.
论文用“信达切”的标准来评述姚乃强翻译的《红字》中文版本,最后指出在忠实于原文内容即“信”的基础上,姚先生的翻译更好地达到“达”和“切”的要求,是《红字》中文译本中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9.
传统译论中翻译标准的核心问题是“信”或“忠实”,都是以原文/作者为中心,强调译作/译者对原文/作者的绝对忠实,显出较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从性别角度关注翻译,探讨翻译标准中流露出的对女性的歧视,提出了另类的女性主义忠实标准,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发出了女性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编译技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编译的“忠实”问题有的翻译工作者(其中较多的是上了一些年纪的翻译工作者)往往对“编译”嗤之以鼻——他们认定编译即意味着对原作和原作者的“不忠实”,因而犯了翻译的大忌。其实,严复先生提出的翻译三要素“信、达、雅”中的“信”,本来指的仅是译文和原文在“意义”上的尽量一致,至于在“形式”上,则并无严格或更高的要求。实际上可以说,要求译文对原文保持“绝对忠实”,即内容和形式上的“完全一致”不仅并无必要,而且也是不现实的。在翻译过程中频频被使用的“词性转换”、“句法转换”等翻译技巧,本身不就意味着…  相似文献   

11.
信即忠实,是合格翻译的第一大标准,但绝对忠实乃不可能之事,任何翻译都会与原文存在着一些差距。因此,译者需要发挥再创造。忠实是再创造的基础。“再”就表明翻译毕竞不是独立创作,原文本是翻译的出发点和基础。再创造是为了能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创造出美的文章,是实现忠实译文的手段和技巧。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翻译的标准,从严复的“信、达、雅”发展到现在的“忠实、通顺”,其内涵基本上是一致的。“忠实”,首先是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还指保持原作的风格,包括原作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体风格、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通顺”是指译文语言必须通俗易懂,符合规范。简而言之,翻译就是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尽可能完整地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由来已久的翻译标准的讨论,提出尝试用两个标准来衡量一下各种“翻译标准”,只有一元翻译标准才是正确的翻译标准。就是译文必须在内容/意义/意旨/精神/值/效/功能,以及风格两方面信于/忠实于/似/适如/对等于/等于原文。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一门综合艺术,一种技巧。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信、达、雅”。而“信”是翻译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谓“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而要做到忠实,正确理解原文的语义是关键。一、利用语法知识正确理解语义首先,原文中语义的理解可以利用有关的语法知识,对于词义的理解尤其如此。弄清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样的句子成分,如名词可以充当主语、宾语、表语和补语等,而动词常常在句子中充当谓语。我们可以根据词的语法功能来判断词性,从而正确理解词义,翻译才能准确。例如:Themanmannedtheship.(这男子给船配备船员。)该句中的两个man,前一…  相似文献   

15.
一、练前指导 文言文翻译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翻译目标:信、达、雅 “信”“达”“雅”是近代翻译家严复提出的衡量翻译外文好坏的标准,可以借用到文言翻译上。“信”就是忠实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达”就是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雅”就是有文采,文意贯通。  相似文献   

16.
所谓翻译对等,狭义上讲就是在内容(包括语序、语气、用词、格式、风格、例证、细节、说明等)上忠实原作;广义上讲就是在全方面(还包括思想、感情、语气、好恶、立场、观点以及主题)忠于原作.实际上广义对等是极难做到的.按照近代著名翻译理论家严复先生“信(faithfulness)、达(fluency)、雅(elegance)”理论,我把狭义的翻译对等归类于“信”,即严格忠实原文.也就是直译;而把广义的翻译对等归类于“信、达、雅”全部三个方面,即意译.所以说,是否坚持翻译对等就是长期存在的“直译”与“意译”两种翻译观点的争论.  相似文献   

17.
高文峻 《文教资料》2014,(13):21-23
翻译中的“信达雅”原则早已深入人心,信就是忠实原文。但是,在现实实践中,不少译者,被读者广为阅读的翻译家们的译文,往往不是十分忠实原文。这是为什么呢?本文对此作出一定的解析。  相似文献   

18.
在诸多翻译理论中,“忠实”是不可忽视的翻译标准和原则,但是“忠实”的程度并未有具体标准.完全“忠实”原文是理想化的,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进行改译是必然的.而功能翻译论提出“忠实程度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这意味着“忠于原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该文将以黄果树瀑布景点英译为例来在考察翻译中译文和原文的“求同”与“存异”同翻译目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翻译及其翻译标准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跨文化互动的研究。“杰罗姆模式”主张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强调词与词的对应翻译;“贺拉斯模式”主张译文必须忠实于其“顾客”,强调协商是翻译过程的核心概念;“斯库勒马切尔模式”主张“异味”翻译,强调为读者保留原文风采。而一般翻译标准则强调“忠实”与“通顺”。在翻译教学与实践中,译文必须体现原文所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其内容和语言应该忠实于原文;同时译文还必须满足读者易于阅读理解和欣赏的需求,在其翻译技巧或方法的应用上不拘泥某一种固定模式,而要考虑到其变通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研究翻译的本质入手,认为“忠实”是翻译的基本标准。译者的工作是“一仆侍二主”,翻译不仅要忠于原文(包括忠于原文的内容、形式、风格、效果等各个方面),还要忠于译文读者。但由于原语和目标语之间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绝对的面面俱到的“忠实”是做不到的,译者不得不有所取舍。取什么,舍什么?这就取决于翻译目的了。“忠实”与翻译目的之间的关系,就如同马列主义一般原理与社会主义国家具体国情之间的关系,在翻译实践中,它们相互结合,译者何去何从的问题,译文的衡量尺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