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们在庆幸民国老课本畅销之时,更应看到现今语文教材的不足。语文教材的改革、重订编写标准已是刻不容缓,而民国老课本的"出版热"现象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改革的方向。2005年初,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再版付刻了叶圣陶、丰子恺编绘的《开明国语课本》,庄俞、张元济等编校的《商务国语教科书》,魏冰心、薛天汉等编校的《世界书局国语读本》三部民国老教材,顿时引起了出版界对民国老课本的  相似文献   

2.
赵运仕 《出版广角》2014,(11):90-91
正社会在进步,我们不可能回到民国教材时代,那么,无论是对教育改革者,还是对普通读者来说,民国教材,只能是想说爱你不容易。一本《开明国语课本》的出版,引发广泛的关注。多家出版社争相跟进,对民国教材进行开发,影印本或排版本,全本或节本,印制精美,相继面世。然而,除了第一本《开明国语课本》形成一些影响外,其他民国教材的开发大多铩羽而归,叫好不叫座。有人说这是"民国热"余波所及,有人说这是怀旧复古之风,当"民国热"退潮,  相似文献   

3.
新年将临,灯下读"老课本",越读越有兴味,觉得它像一面镜子。这套"老课本"还是2005年初出版的,出版者是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它一共有三种:商务印书馆的《国语教科书》,开明书店的《国语课本》,  相似文献   

4.
七十年前的民国小学语文课本,在古稀之年重新焕发光彩,是炒作,怀旧,还是反思,期待?很多人喜欢怀旧,特别是对新事物产生不满或者疲劳的时候,如今一本1932年版的《开明国语课本》又重回大家的视线。而这本年代已久的课本  相似文献   

5.
本文整理了现存民国老课本的出版情况,总结了民国老课本的编写特点,然后对现代社会的民国老课本热潮进行了分析,通过探究其中缘由,反思我国教材的编辑出版问题,以期为出版机构出版适合现代社会实际需求的中小学教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从1923年初正式进入商务印书馆算起,一生有60多年致力于编辑出版工作。曾先后创办或编辑过《诗》月刊、《公理日报》、《小说月报》、《妇女杂志》、《中学生》等数十种报刊;编纂过《小学国文课本》《中学国文课本》《开明小学国语课本》《开明国文讲义》等教科书,并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和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主持了全国中小学、  相似文献   

7.
朴英华 《出版广角》2017,(24):59-61
民国小学教科书《开明国语课本》的所有插图均出自中国漫画巨匠丰子恺之手,这位绘画大师匠心独运,将插图与文字融于一体,为教科书锦上添花.全套教科书共248幅插图凸显了丰子恺先生“浓淡相宜”的笔墨技艺、“意在笔外”的意蕴追求和“童真童趣”的意趣宗旨,营造了一个“文中有画,画中生文”的艺术境界.这些丰子恺先生精心设计的插图让一本小学教科书“美”了、“活”了,也更有“趣”了,既实现了儿童认知规律、文本内容、艺术意境的有机匹配,又实现了美育功能的渗透.  相似文献   

8.
时尚人物     
《中国新闻周刊》2004,(17):80-80
王菲,伍思凯:台湾金曲奖封后封王 5月8日晚,台北举行的第十五届台湾金曲奖上,王菲以一曲《将爱》夺得最佳国语女演唱人奖.而伍思凯则凭着《爱的钢琴手》夺得最佳国语男演唱人奖。  相似文献   

9.
时下,图文并举的怀旧类 书籍在坊间颇为流行, 构成读图时代一大风景,只是功 利所致,难免泥沙俱下,良莠不 齐,很难真正引发现代人的精神 共鸣。翻开《吃在民国》、《喝在 民国》、《玩在民国》、《乐在民 国》这套丛书,一种闲情逸韵悠  相似文献   

10.
健文 《编辑之友》2012,(6):10-19
出版界的民国题材热,由来已久,且盛行不衰。之前的这股热潮主要集中体现在对民国时期学者、文人的学术和文学创作的挖掘、整理和出版上,经年而下,渐成气候,大家早已习以为常。近年来,这种怀旧风潮逐渐延伸到了儿童题材,由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率先推出的《民国开明国语课本》,沉寂数年后忽然大放异彩、"洛阳纸贵",许多嗅觉敏锐的出版机构迅速跟进,同类或相似题材图书纷纷面市,一时间民国老课本的市场行情如火如荼。2011年9月,海豚出版社推出的《幼童文库》(第一集),由京东商城包销的一万套上市一个月即售罄,可以说在年终岁末再度引发了大家对此的关注,并掀起新的民国童书热潮。业内人士不禁惊叹,民国版儿童读物甚至极有可能与之前的成人类民国题材图书风继续高调延续下去。这些民国版儿童读物大多内容近似,以语文学习、品德修养题材为主,且开本、纸张、装帧设计也大体相仿,封皮一抹牛皮纸的古旧色调,繁简体字对照,竖排,配以人物长袍飘飘插画……这股潮流之所以引人瞩目,主要是相比以往其他成人类民国题材图书,民国版儿童读物的火爆,不仅赚银子、赚眼球、赚吆喝,同时,还引发了出版界、教育界等相关人士以及普通读者一连串的深度思索。时下出版行业有诸多的不容易,其中,最为头疼的就是优秀原创出版资源的萎缩和无处可寻。于是,金字塔顶部屈指可数的名作家被争抢、作品被过度开发;于是,大家转而投入更多的金钱、精力开拓引进版图书资源,甚至在引进版领域也日益呈现激烈的竞争--在儿童出版领域尤其严重。因此,对出版界而言,这股民国版儿童读物的出版热潮,不能仅仅看做是对古董资源出于应急的再开发利用,是一时半会的一剂救市良方,是阶段性跟风造势的一种策略……民国的出版资源,就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其丰饶、多姿、深厚、广博着实让人惊叹,无论是在出版史还是出版实践的层面,对今天的出版事业都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建立此种共识后,回望民国,对于那一时期的出版资源,我们应该秉持一种怎样的"拿来主义"呢?更进一步,由感性的内容资源领域转而引申至理性的人文思想层面,我们又该如何全面、深入地去认识、探讨、梳理、总结民国出版资源中所蕴涵的宝贵经验呢?如何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使其更好地为当下以及今后的出版实践所用呢?本期沙龙,且让我们与下面几位嘉宾一起搭乘这股民国怀旧风,静下心来,就经典重温的话题作一番思索和探讨吧。  相似文献   

11.
董增龄所著《国语正义》文献价值巨大,在辑补三国时期已经亡佚的古注旧注,征引汉代郑众、贾逵等人的论说旧诂,校勘《国语韦昭注》的字句字词,订正历代文献传抄的失误不足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语》中的天概念思想一直是学术界关于天概念研究的盲点,本文从《国语》中人们对夭的认识出发,对其中的天概念进行分析,揭示出春秋时期人们的天概念思想中包含着自然之天和宗教之天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叶圣陶先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编辑出版家、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叶圣陶一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65年,大多与教育相关。他曾创办《中学生》等刊物,编纂《小学国文课本》《中学国文课本》《开明小学国语课本》等教科书,并在新中国成立前后,长期主持全国中小学、中专和大学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工作,是新中国教材出版和编辑事业的奠基人、开拓者,为我国教育出版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还担任过国家出版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作为一位杰出的编辑出版家,叶圣陶先生留给我们的编辑工作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编辑思想,在当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  相似文献   

14.
李怡 《中国图书评论》2014,(11):100-102
百年好合:民国素人志,蒋晓云,新星出版社,2014在铺天盖地的"民国"读物中,蒋晓云的这本《民国素人志》比较特别。严格说来,它的叙述大大超出了通常意义的"民国"而成为近百年华人生活世界的范围广泛的"浮世绘":时间不限于20世纪上半叶,相当多的故事都发生在1949年以后甚至今天,地点也不局限在中国大陆,不时出现在我们视野的还有台北、纽约……虽然对于台湾人蒋晓云而言,"民国"还是处于"进行时”,但是稍微熟悉台湾生态的人们大概都知道,“民国”并不是统和台湾人的理所当然的概念,在许多的时候,他们都愿意强调自己的“台湾人”身份,民国人白先勇讲述迁台大陆人的生活,小说集就取名《台北人》,虽然夏志清教授从中读出的还是“民国史”。  相似文献   

15.
正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相似文献   

16.
陈君 《中国新闻周刊》2009,(36):68-68,70
韩国人喜欢“大”,从大韩民国、大韩航空,到大学校、大学院、大长今。中国电视剧《长征》到了韩国也变成《大长征》  相似文献   

17.
县级电视台制作专题片一般为小型电视专题片,长则15分钟、短则5到7分钟。这类专题片短小精悍,反映的一般都是老百姓身边的人和事。笔者以专题片《不抛弃、不放弃——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闵青梅》(以下简称《闵青梅》)为例,谈几点创作体会。  相似文献   

18.
邵毅平 《图书馆杂志》2004,23(4):73-76,56
历来关于《国语》的作者,有左丘明、“左氏”门人弟子、左史倚相及吴起等各种说法,但其说大抵皆止于想象猜测;从作者数量来说,则又有单数和复数之说,要之亦难遽下定论。倘仅就《国语》本文来看的话,则其作者似应是战国前期人,姓名今已不详;无论其人数为单数抑为复数,可以肯定他(或他们)皆利用了各国的史料档案。相应地,《国语》似应成书于战国前期,与《左传》约略同时代;不过是否同样成书于公元前五、四世纪之交,则我们也无从肯定或证明。  相似文献   

19.
1983年12月,在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后人(曾孙辈)和肥西县民政局、文化馆等帮助下,我在安徽省肥西县南分路口乡一老农处发现了一套保存完好的《刘氏宗谱》,内载刘铭传事迹的篇章甚多,其中不少是至今不被人所知的新史料,对深入研究刘铭传和纠正以往在刘铭传研究上的明显舛错,颇有益处,特绍介如次。 一、关于《刘氏宗谱》。这次发现的《刘氏宗谱》,为民国癸未年(1943年)六次续修本,  相似文献   

20.
韦昭《国语解》是研究《国语》最重要的著作。但该书的撰著年代及音注问题仍含混不清。从韦注所涉孙吴的地名入手,可考证出韦昭作注的时间在赤乌五年(242)至宝鼎元年(266)间。天圣明道本《国语解》卷一《周语上》的反切直音皆非韦昭注,而是羼入的唐人旧音。比勘宋本《文章正宗》中的《国语》选篇,可推定明道本的注音并非清人影抄时羼入,或是宋本的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