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等舱里突然出现一个洋女人 夏日傍晚,最后一抹浓重的暮色隐没在远方的地平线.此时的宜昌码头却是一片人声喧嚷,码头边停泊着一艘即将开往重庆的美国大来公司的轮船亚利斯号轮.  相似文献   

2.
宜昌抢运 11月1日,宜昌抢运计划开始实施.民生总公司已准备好将重庆周边小轮下放,改航宜奉、宜巫、宜巴等线(当时并未开辟宜昌至三斗坪和南沱航线).原航行宜万、宜渝的15艘轮船,除民元、民本航行宜渝外,其他全部航行宜万.奉节、巫山、巴东临时办事处,分别由蔡金先、王光藻、蒋宏宽担任主任,他们在10月底先后到任.担任万县分公司经理的是原汉口分公司经理陈国光,宜昌分公司的工作仍由童少生主持.总公司部分精干的业务人员奉调到宜昌协助.卢作孚坐镇宜昌指挥全局.10月31日,万县公司给奉节、巫山等处迅速调配驳船和装卸工,组建简易码头,以便接纳宜昌上运器材.  相似文献   

3.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全面的抗日战争开始.次年6月,父亲毛坤任教的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文华图专)由武汉西迁重庆,母亲带着我的三个哥哥和我回到宜宾乡下的老家.战争激烈进行的岁月,我们也慢慢长大.  相似文献   

4.
重庆的斗争     
(一) 1938年的夏天,保卫武汉的外围战斗开始紧张进行。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总会的主要负责人范长江同志,正在南浔线上采访,留在武汉的常务理事,只有徐迈进同志一人。当时学会有一个秘书处和三个组,三个组是总务、组织、学术。除秘书处由傅于琛同志负责外,其他三组由徐迈进、冯英子、朱楚辛负责。结合武汉当时的形势,决定除徐迈进同志因新华日报的关系,还需要留在武汉之外,其他三人,立即撤退,将总会迁往重庆。 9月中旬,傅于琛、朱楚辛和我三人,一起乘民生公司  相似文献   

5.
武汉保卫战     
于斌 《湖北档案》2008,(7):33-36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是平汉、粤汉铁路的交会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军侵占南京后,国民政府虽西迁重庆,但国民党党政军各重要机构和蒋介石、汪精卫等重要人物都在武汉。中共中央代表团和长江局,八路军办事处也在武汉。在野的各党各派领袖、文化界知名人士、驻南京的各国使馆人员都齐集武汉。武汉实际上成为“战时首都”,是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的中心。  相似文献   

6.
丁霞 《湖北档案》2012,(8):38-40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上海沦陷后,日军直逼南京。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为长期抗战战略,正式决定西迁重庆。而早在12月初,湖北省政府就开始酝酿西迁计划,并将省政府档案列为首批迁移重要公物。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西迁,以重庆为陪都,成都为支前的重要基地.四川成了全国的政治,军事,经挤、文化中心。外省同胞纷纷来川避难,南京、上海,平津、武汉等地许多较有影响的报刊,也先后迁至成渝出版发行,四川的新闻事业,空前繁荣.盛极一时。  相似文献   

8.
微记录     
《档案与史学》2014,(10):40-40
正@秋哥722:1938年10月24日,民生公司参与"宜昌大撤退"的第一艘轮船启航,开出宜昌港,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而第一批上船的乘客,既不是富商巨贾,也不是政府高官,而是几百名孤儿难童。他们在卢作孚的亲自护送下上了船,趴在栏杆上放声高歌,摇着小手向卢作孚告别。  相似文献   

9.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由南京迁往重庆后,重庆及长江沿线城市成为日机轰炸的重点。日寇利用其空中优势,从武汉宜昌出动飞机对重庆地区进行狂轰滥炸。1939年至1942年,日机多次轰炸丰都城,丰都人民死伤无数,财产损失惨重,给丰者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10.
《档案与史学》2003,(3):5-10
1924年8月16日,南方革命政府初设中央银行于广州,该银行于1929年2月改组为广东中央银行,1932年1月又改组为广东省银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8年11月1日在上海另设中央银行,抗战爆发后西迁南京、武汉、重庆,战后迁回上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民国时期中央银行在1942年7月垄断纸币发行权以前,长期未能充分发挥“银行的银行”的作用。本辑史料是一篇有关民国时期中央银行历史沿革和业务状况的调查报告,原题《中央银行之发展》,选自金城银行档案全宗,档号Q264-1-791。该报告作者不详,成文时间大致在1948-49年间,报告中追溯了中央银行的发展概况,并对中央银行的发行、外汇管理、贴放、经理国库等主要业务进行了述评,对于研究民国时期中央银行的主要发展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辑史料由上海市档案馆周燕萍选编。  相似文献   

11.
陈广猛 《兰台世界》2016,(15):128-131
抗战时期的中英关系,以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界,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而伴随着中英关系的起伏,英国驻重庆使领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1937年11月,国民政府作出西迁重庆的决议,随即英国驻华大使馆人员离开南京转赴武汉,最终又迁往重庆。虽然在1938-1943年日军对重庆进行大轰炸过程中,英国驻重庆使领馆损失惨重,并经历搬迁。但无论是以英国驻华大使卡尔、薛穆等为代表的中英官方交往,还是以李约瑟、英国议会访华团等为代表的中英民间交往,围绕着英国驻重庆使领馆这个舞台,都为维系战时中英关系作出了贡献。而英国大使馆抗战时期迁移重庆的这段经历,也成为重庆与英国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2.
要闻     
《报林求索》2012,(7):22-24
<正>汉宜铁路开通运营编辑姚航7月1日7时30分,沪汉蓉快速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宜铁路开通运营暨动车组列车首发仪式在湖北宜昌举行。汉宜铁路东起汉口站,终到宜昌东站,穿越汉川、天门、仙桃、潜江、荆州、枝江等地市,正线全长293.1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为国家Ⅰ级双线电气化铁路。汉宜铁路横贯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江汉平原,沿线旅游、矿产等资源十分丰富。开通运营后,武汉每天将有20对动车组列车往来宜昌,每天最早开车时间为6时15分,最晚开车时间为21时45分。其中汉口站到宜昌东站最快运行时间由4个多小时缩短至99分钟。  相似文献   

13.
抗战爆发后,重庆在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外交中心的同时,也有自然而然成为了中国新闻传播中心和新闻教育中心。当时全国5个正规高校的新闻系,即有3个迁往重庆,加上后来在战争期间创办和复办的新闻院系,共有5个分布在重庆;即使当时西迁到成都的燕京大学新闻系和西迁到曲江的广州国民大学新闻系,从严格意义上讲,也与以重庆为中心的战时新闻教育的版图有着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  相似文献   

14.
1 黄彝仲.黄先生于1940年春进入西迁重庆的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第一期档案管理训练班学习.两年后,黄先生和另外6名同学顺利毕业,成为中国档案高等教育史上的第一批毕业生.  相似文献   

15.
2008年8月8日,重庆云阳网、云阳手机报正式开通。云阳网由云阳县委宣传部、新华网重庆频道联合主办,云阳手机报由县委宣传部、云阳县移动公司联合主办,两者都由云阳县委外宣办、政府新闻办承办。  相似文献   

16.
龚克  刘言 《四川档案》2005,(3):22-24
1931年“9·18”事变爆发以后,日本空军6架88式轻型轰炸机,携带75颗25公斤的炸弹轰炸锦州,从而揭开了日本帝国主义利用飞机轰炸我国重要城市的历史。此后,日军又对南京、上海、广州、武汉、兰州、昆明、重庆、成都等城市进行了残酷的轰炸。力量薄弱的中国空军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一系列的还击,如1937年上海的8·14空战,1938年武汉的2·18、4·29、5·31空战以及1939-1940年的重庆大空战等,都给予日空军沉重打击。但是由于敌我空中实力悬殊,我方无法争得制空权,特别是重庆“9·13壁山空战”失利后,我空军为减少无谓的牺牲,保存有限的实力,决定…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崛起之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这个关键词在我们当今社会中的出现频率是越来越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在工作中都在强调"民生"、关注"民生",民生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当"民生"成为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点时,它也催生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发展和壮大.各类以民生为内容的电视新闻栏目在全国遍地开花,形成势头.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地市党报是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喉舌,宣传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进行,这也是由党报的性质所决定的。然而,在抓住中心,不忘使命的同时,还应把关注点和落脚点放在民生新闻,特别是哪些涉及经济方面的民生新闻上。因为我们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所确定的奋斗目标和目前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水平,让他们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实惠,进而实现奔小康、共建和谐社会的目的。地市党报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与抓住民生经济新闻做文章并不矛盾,关键是如何认识和在实践中达到二者的统一,如何把握好民生新闻的“临界点”和“度”,使民生经济新闻真正表达群众呼声,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进行沟通的平台和桥梁。说到底,抓好民生经济新闻宣传,核心是要注重这类新闻的建设意识,即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由吴梓梁教授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儿内科学》(上下册),由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河北、吉林、哈尔滨、西安、重庆、成都、南京、浙江、青岛、福建、大连、武汉、香港等57所大医院的200多位专家参加撰著,其中的主要章节,都是我国儿科老  相似文献   

20.
调入南方局文委工作 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后,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也由武汉迁到重庆.1939年1月,周恩来、董必武等同志领导下的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南方局是党中央的派出机关,领导当时国统区和部分沦陷区各方面的工作.下设有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和青委、妇委、文委等,分别主管各方面的工作.主要是贯彻执行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具体点说,是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组织人民以争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