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往往把忧郁症看作是成年人的病,其实,儿童同样也会患忧郁症。儿童患忧郁症的主要症状:一是孩子表现出郁闷、无望、焦虑、急躁等情绪;二是对一些通常的活动,如体育运动、与家人和朋友的交往等缺乏或丧失兴趣。其它迹像是:食欲不佳、体重减轻(或食量过大);睡眠紊乱(失眠或嗜睡、梦魇、不安、早醒);无精打彩、无故疲劳;过度自责;思考能力减弱、注意力不集中;个别的还表现为冷漠或蛮不讲理等。发现孩子有上述症状,应及早确诊治疗。只要诊断正确,治疗一般是不难的。心理疗法是在医师指导下,引导病孩遇事开朗乐观,不  相似文献   

2.
“一个孩子在充满宽容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有耐心;一个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自信;一个孩子在充满赞美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赏识他人;一个孩子在充满认同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爱惜自己……”今年的“六一”很不寻常,除了上午安排的“六一”庆祝活动之外,  相似文献   

3.
《山东教育》2008,(7):126-126
孩子做事拖拉是令父母头疼的事,有时父母怎么催促都不管用。难道是孩子故意想让父母生气吗,当然不是。孩子对时间的感觉跟大人不同,他们某种程度上生活在“没有时间”的状态下。当父母催促时,他们会感到不舒服。“8点钟你必须到幼儿园!”这话让孩子听起来很抽象,他们对此根本不理解。  相似文献   

4.
我国中小学在校学生有2亿左右,加上孩子的年轻父母约占总人口的一半,这是一个庞大的教育群体。我们这代年轻父母为培育优秀儿女付出了不少心血,但不少人期望值过高、要求过急,以至有的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弄成了“逼子成龙”、“压女成凤”,时而发出这样的感叹:“天下第一难是做人,做人第一难是教子!”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一个家庭有一本难念的经。”“一个孩子是一本难读的书。”如何让孩子们从现今沉重的学习负担、心理负担、精神负担的“过度紧张”状态下解脱出来,还他们童年的“快乐世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一位朋友说过这么一则益智故事:夏天,大人带孩子到乡间的一条小河中去摸鱼,奇怪的是大人叫孩子“儿子”,孩子却不叫大人“爸爸”.也许是孩子管大人“爹”,亦或叫“父亲”?可能刚认领的儿子还叫不惯“爸爸”?难道孩子不会说话…‘··说来也简单:大人是孩子的妈妈.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面对一个问题,总是以一定的心理准备状态来对待和解决.这种心理准备状态或是受先前活动的影响所致,或是受已有的经验的影响所致.人总是按照比较固定的、习惯的思路来思考,这就是“定势效应”.走势效应即思维定势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却…  相似文献   

6.
眼看着日历上画圈的日子——预产期越来越近,很多小爸开始进入“真空状态”,越是觉得需要做什么,越是不知道从何下手,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小爸的“产前忧郁症”呢?妻子分娩在即,身为小爸该做些什么呢?先来听听过来人的三言两语吧。  相似文献   

7.
自卑与自负     
朋友的孩子考试后,怀疑自己的成绩不理想,后患上严重的忧郁症.  相似文献   

8.
“双减”政策规定:小学一、二年级取消笔试,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在这样的“双减”政策下,低年级的语文教师不能因为取消笔试,而忽视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潜在的差生。”阅读是语文学科的基础,阅读能力强的孩子理解能力好,理解能力强的孩子其他学科也会学好。在“双减”政策下,低年级的老师应该抓住教育的核心,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上。  相似文献   

9.
善良的心     
一天,我从河边走过,看见几个人站在河边,他们在看水里一个漩涡。一个孩子指着漩涡问道:“那是什么?”一个大人说:“那是漩涡。”另一个大人说:“那是漩涡。”又一个大人说:“那是漩涡。”孩子们却有不同的看法。一个孩子说:“那是河水的眼睛。”另一个孩子说:“那是水里的星星。”又一个孩子说……显然,孩子没有大人那么理智,在孩子眼里,漩涡是他们想象的翅膀。偏偏有一个和孩子一样的大人,这是个女人,女人说:“那是一颗善良的心。女人话一出口,立即遭到几个大人的白眼,还有人说:“这女人有毛病。”大人骂那女人,是因为女人不应该和孩子一样…  相似文献   

10.
孩子的身体有三态:第一态为健康状态;第二态为疾病状态;第三态有不正常表现,无病理变化状态。一、什么是身体的第三态。孩子的身体除了健康与疾病,还有一种状态是孩子有不正常表现而医生查不出具体病理变化。有人把这种情况称为“第三态”。第三态有双重转化的特性,其一,是正常生长发育过程的变化,可自然度过,转化为“健康状态”;其二,个别变化严重不能适应或处理不当,转化为各种疾病成为“疾病状态”。按目前医疗水平与家长要求间的矛盾与差距,儿童第三态问题日趋突出,日趋严重。二、身体第三态的特点。1.孩子身体上有不正常…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让“减负”增效不成为一句空话,我校在数学组实践“导学单”的教学模式,初步为学生找到了一把开启智慧的金钥匙。一、端正教学思想,寻找“减负”金钥匙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教学质量一度处于区内低位状态,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累,但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普遍认为:农村家庭文化氛围比较差、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农村孩子无法和城区孩子相比。在这种错误观念的指导下,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采取了让学生多听、  相似文献   

12.
判断一个孩子是否健康,很多家长不知道应该从身心两方面来考虑,也就是说应有健康的体魄,体,指身体,魄,指精神、心理状态。而孩子的体格发育和心理发展是统一的,“身心相关”、“形神相似”。  相似文献   

13.
家教文萃     
培养孩子“的幸福品质”西方有一个颇为流行的观点:幸福既是一种外部的状态,也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幸福状态易来易失,如给孩子一件新玩具,孩子欢喜雀跃,但这种情绪很快就会消失;幸福的品质却十分稳定,这是一种感觉良好和产生乐观的素质。西方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公认,应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培养出来的。父母和教师在培养孩子“幸福品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据西方学者研究,要培养出这种品质,父母应重视家庭中宽松的氛围,在父母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而不应事事以自己的喜恶去强…  相似文献   

14.
周佳 《教师》2020,(7):111-112
当前教育环境下,家长和教师不自觉地将培养优秀的孩子当成一个重要的目标。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是每一个人努力追求的生命状态,学校教育“许学生普通而幸福的人生”,这就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也是文章作者阅读邹硕老师的《一片童心》并结合教育实践得到的启发和感悟。  相似文献   

15.
小学班主任是真正的“孩子王”,但是要真正把一个好“孩子王”的形象摆在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面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当前,社会思潮的影响,竞争意识的渗透,思想观念的更新,独生子女及单亲孩子的教育问题等,都为我们的小学教育,特别是为那些站在小学教育第一线的班主任们提出了一个急于解决的问题:新时期下,小学班主任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6.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7.
一个专制型家长,在家里实行“君主制”,就须做到“三不”:第一“不”,是不给孩子讲道理。家长说往东,孩子就必须往东。家长说往西,孩子就立即往西,这同1 1=2一样,没有道理可讲,也不需要讲道理,孩子照办就是了。久而久之,孩子就变成了一架会说话的“机器”,平时呆若木鸡,有令应声而动。  相似文献   

18.
两次迁移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9.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20.
三言两语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