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的根本价值存在是文化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其实就是传承人类或民族的未来。没有人类,便没有文化;但没有文化,也没有了人类。消灭一个民族,只须消灭这个民族的文化;保卫一个民族,必须保卫这  相似文献   

2.
空谈与饕餮     
人类要能生存,要能从事政治、科学、文化等社会活动,就得首先有饭吃。饭从哪里来?天上不会凭空掉下馅饼,地上不会自然长出庄稼,靠画饼也并不能充饥。怎么办?就得进行生产。因此,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个民族由特定的人群、时空组成,其组合运行过程就是特定民族利用资源获得生存发展的过程。资源是由文化来利用与分配的,可以说,资源是由文化来定义的。没有无文化的资源,也没有无资源的文化。文化是规范利用资源的规则体系,民族文化的建构与适应本身具有维护资源利用格局的功能。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利用格局,是人类并存民族文化建构与适应的结果。民族与民族之间是靠文化来沟通的,对地球资源的利用应当立足于特定民族的文化,而不是“强权话语”,更不能肆意侵掠。拥有特定资源的民族通过技术引进推动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的发展创新,绝不是抛弃当地各族的传统资源利用方式。在地球资源利用过程中达成族际文化制衡,这才是人类可用续利用资源而获得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特色饮食在云南民族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食作为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中国饮食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浓厚的文化积淀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云南作为我国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其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文化在云南的民族文化建设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研究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饮食是民众物质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精神文明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同时,饮食也是一种文化。作为饮食一个组成部分的糕也是如此,它集物质、精神于一体,且以物质为载体负载着民众千百年来的精神企盼和追求,从而透视出民众的深层文化心理。这种传承久远、固成模式的糕文化是广大民众“生存”的结果,是民族文化心理的外显形态;而这种民族文化心理,又势必会影响糕文化。  相似文献   

6.
饮食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一个民族的传统饮食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特点.但作为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菜名不仅十分丰富,而且特色鲜明,这在工作中给翻译人员造成了较大的困难.从中国饮食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入手如何对中国的饮食名称进行汉英翻译.  相似文献   

7.
正从古至今饮食和人类生活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一个国家、民族的饮食文化不仅能体现这个国家、民族的特征,也是这个国家、民族人民的价值观和审美意趣的体现。可以说,日本的文化对其饮食文化有着深远影响,对其进行探讨其实也就是从饮食的角度对日本文化进行探讨。一、日本的国家文化文化通常有高等和大众之分,高等文化往往建立在大众文化的基础上,而大众文化则往往更加被人  相似文献   

8.
哈萨克族的食奶习俗及其文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人类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各民族的经济生活及文化生活的不同,饮食也表现出各自的特性.哈萨克族是一个以牧业生产为主的民族,这种特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哈萨克族饮食的特点,奶制品成为哈萨克族的主要食物.哈萨克族有句谚语“奶子是哈萨克人的粮食”.丰富多彩的奶制品不仅满足了哈萨克人的生理需要,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哈萨克族的饮食习俗文化.  相似文献   

9.
文化由人创造,与人类产生同时开始,需要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过程,包括人对外部环境适应过程中产生的一切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民族的形成需要有一个人们共同体、一个历史过程和共同的文化背景.从二者的关系看,文化是基本的民族生存方式的反映,民族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各种变迁方式适应民族生存需要,民族通过文化传承满足文化保存和发展的需要;文化的活力决定民族生存方式,民族的稳定性影响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每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民族,没有文化就没有人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无论对以前还是对未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华文化中发挥领导者作用的无疑是中国的汉字文化,汉字是民族发展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走向成功的关键。对祖国未来接班人的小学生来说,激发其积累中国汉字词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的现代进化与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是人类文化中最古老最具特殊性的文化形态之一,是民族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文化在不同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民族社会的演化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工具性功能,同时,它也在伴随着民族生存发展条件与需要和民族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地积累和进化着。当民族文化的新质积累到临界区度并表现为人类社会从传统形态急遽跃迁到现代形态之际,传统民族文化也就相应地步入现代进化时期。科学地认识把握传统民族文化和现代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进化的方式和途径,探索民族文化的现代进化对教  相似文献   

12.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没有森林就没有人类的生存。云南是一个旅游大省 ,旅游业之所以成为全省支柱产业之一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云南森林资源丰富 ,森林类型多样。森林提供了云南各民族衣食来源外 ,造就了他们独具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在云南旅游业的发展中 ,森林孕育着云南少数民族旅游文化的形成 ,森林推动着云南少数民族旅游文化的发展。故本文在探讨森林与弘扬云南少数民族旅游文化的关系 ,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关键 ,也是弘扬云南少数民族旅游文化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潮流下,主流文化席卷人类生存的每一个角落。当外来文化进入民族地区后,文化的冲突、矛盾和变迁在所难免。而文化共生观念的出现,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指明了一条可行之路。文化共生是民族地区实现文化多元性的内在要求,也是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必走道路。但是,由于地方主体对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处置失当,使少数民族地区陷入文化共生困境,本文通过对柳基村现状的分析,试图探究文化共生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灵魂。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报告《我们的创造性的多样性》开宗明义地指出:“脱离人或者文化的发展是没有灵魂的发展。”文化是民族个性的根基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文化的多样性已经成为保持人类的创造性、保持人类发展可持续性的一个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5.
浅议无锡传统饮食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饮食的变化发展可以反映社会文明的进化发展。江南无锡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物产以及商业的发展也孕育了其独特的饮食文化,促进了当地的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的土壤,是具有民族特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儒、道、释三家思想为主的中国文化至今对整个人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作为教师,弘扬传统文化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民族性格是指一个民族在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共同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模式。每一个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它自己的、只属于它而为其他民族所没有的本质上的特点、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体现在俄罗斯民族性格中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其两面性,即矛盾性、双重极端性。饮食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国学的传承     
凝聚民族、传承立国的文化才是国学,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学,国学消亡,国家无存,国学兴盛,国家终立,犹太复国就是文化复国之典例.我们要学一切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利的文化,但要立足于本民族文化,以消融各民族文化精髓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9.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绅:《锄禾》 “人不吃饭不行”。 吃饭,是任何一个物种繁衍和生存最必要的物质条件。不管他的目的是高尚得好像已不食人间烟火,还是低俗得仅仅在于“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反正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是,如果没有饭吃,就不会有生命的延续和存在。这是一个被造物安置于所有生物本能中的“底线”意识,也是人类不需要任何学习和文化训练就能明白的道理。如果说,吃饭的重要性是人生而知之的,根本就没有什么必要大费口舌,那么问题的关键无疑在于“如何才能吃上饭”。  相似文献   

20.
米妈 《母婴世界》2010,(2):108-109
都说吃在意大利,意大利菜是西餐之母,意大利是美食家的民族。在这样一个美食国度成长的孩子从小的饮食也带有浓浓的意大利风味,不仅特别,而且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