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父母的微笑     
父母的微笑,是对孩子爱的情感流露,是孩子渴求爱的情感需要。父母的微笑,是滋润孩子心田的甘泉,是密切亲子关系的细胞。父母的微笑,是振奋孩子精神的营养,是调节孩子情绪  相似文献   

2.
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家庭中这种双向的爱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可现实生活中父母爱孩子,而孩子不爱父母的事屡见不鲜。长期以来,家庭中的情感教育被父母们理解偏了。父母只知道给孩子大量的爱,这种爱,一是单向的爱,只把父母的爱一味地倾注于子女身上,而如何教会子女爱父母、尊敬长辈却被忽视了;二是偏爱,对子女的爱常常偏于生理需要和物质  相似文献   

3.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情感,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教育。父母的爱同食品一样,是孩子成长的“食粮”。父母的爱尤其母爱是孩子成长的必要社会条件。有研究表明,得不到父母之爱的孩子一般发育缓慢、感情冷漠、心智落后,还易早年夭折。父母的爱也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孩子信其所亲,孩子体会到父母的挚爱,才会接受父母的教导。这正如马克思所言:“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父母应如何爱孩子呢?一、爱而…  相似文献   

4.
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亲情融融,家庭和睦,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在家庭中的体现。然而在现实生话中,许多家庭却存在着单爱现象,即父母把自己的爱,单向地倾注于孩子身上,而忽视了教育孩子爱父母、尊敬长辈,结果造成孩子没有爱心,缺乏情感,自私心理严重,回报意识淡薄。据对3所小学的调查,有一多半的孩子从来没有想到过要爱父母,更不知道为什么要爱父母。纵观当今一些子女不孝  相似文献   

5.
让孩子学会爱,在家庭教育中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爱的情感是可以迁移扩大的,孩子出生后接触最多的是父母,因而爱——她存在于父母和孩子接触的每一项具体活动中,让孩子在和父母的最初交往中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友爱,并逐渐产生关心周围人和事物的情感,进而关心他人,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父母爱和教育爱,但对父母来说,有两种不可取的、势必遭到失败的爱,这就是溺爱和粗暴的爱。首先谈谈父母爱中的溺爱。父母之爱是一种无私的,高尚的情感。他们把一切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可惜的是有些父母爱得不当,爱得过分。他们常常为自己的孩子每一言行击掌欢呼,笑逐颜开,但却从不考虑这是什么言行,会得到什么结果。常见有的父母在爷爷奶奶在场的情况下问孩子:“这么多好吃的东西给谁吃?”孩子答道:“给我吃。”对此有的父母并不介意,甚至还认为孩子“聪明”。这样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会懂得在人与人的共同生活中有“可以”、  相似文献   

7.
蔡静 《学苑教育》2012,(19):72-72
爱是一种情感,是心智成熟的原动力,是促使内心完整的力量。父母爱孩子,就要按照孩子的需要去满足孩子,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不管家境如何,只要父母给了孩子爱,孩子就能勇敢地面对属于自己的问题和困难,并努力去实现自我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适用年级三年级第一学期。设计理念家是我们每个人温馨的港湾。如果孩子是这个港湾的一叶扁舟,父母就是风雨无阻的舵手。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正因为这样,孩子们往往认为父母爱的奉献是天经地义的。在家中,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不懂得尊敬和关爱父母。希望这次活动能够触动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更好地体谅父母,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活动目标1.认识目标:通过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2.情感目标:感受家庭的幸福,感受父母的爱。培养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培养家庭责任感。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让…  相似文献   

9.
当今的孩子,父母、祖父母对之可谓众星捧月,方方面面照顾得无微不至,惟恐孩子吃苦。然而,父母对孩子爱的情感往往是呈现单向输出,而不是双向的交流,即在把爱倾注给孩子的同时,并没有注意去培养孩子也去爱别人,爱与被爱问的交流严重失衡。久而久之,会使孩子认为别人爱他是天经地义的,而他却不知去关怀和爱自己的父母、亲人与同伴,不会体谅他人的痛苦与快乐。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家是我们每一个人温馨的港湾,如果孩子是这一港湾中的一叶小舟,父母则是那个永远风雨无阻的舵手,他们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因此孩子们往往认为这种爱是理所当然的。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有一个心灵的触动,父母原来是这么不易,他们是这样爱我,那我该怎么做呢?活动目标1.认识目标:通过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2.情感目标:感受家庭的幸福,感受父母的爱。培养孩子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心。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把认识落实在今后的生活中。活动准备课件、写字板、几位家长的录音带,每位学生选好一张全…  相似文献   

11.
一、活动目标1.认识目标:通过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2.情感目标:感受父母的爱,培养孩子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表达爱的意愿和方式,把对父母的爱落实在平时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2.
1、感觉到爱为什么说是“感觉到爱”而没有单纯说“爱”是沟通无阻的关键呢?因为一方付出爱不等于另一方就能够感觉得到。纵使你一直在为孩子奉献你的爱心,孩子却不一定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为什么还有孩子想离家出走?就是因为感觉不到爱。因此,父母的爱要让孩子感觉到才起作用。我们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比较含蓄,不习惯直接表示,如果你  相似文献   

13.
幼儿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孩子一出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按自身的规律独立地发展着,他们作为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与家庭和社会又是一个联合体,他们的情感发展受到家庭和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父母只要充分调动联合体中有利因素对孩子进行切实有效的情感教育,孩子的情感就会健常正常的发展。那么,家长应如何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呢?一、认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婴幼儿时期是人的情绪情感萌生的时期,也正是情感教育的大好时机,家长必须抓住这一教育的关键时期,教育孩子关心父母,孝敬老人、爱老师、爱小朋友、爱一些美好的事物、体验各种情感的感受,这是当今早期家庭教育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主要照顾者,向幼儿进行爱父母的教育有着最自然、最直接的情感基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孩子由对母亲的爱而移植到对祖国的爱。他说,情愿为自己祖国而牺牲的公民、战士、英勇不屈的人,都是从对母亲的忠诚、无私而慷慨的爱开始的。由此可见,爱的情感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社会性和人格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话语     
《天津教育》2011,(5):3-3
情感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它有两个层次:第一,父母给孩子真正的爱,包括物质关心和精神关怀;第二,父母引导孩子学会爱。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指出,"尽管家庭教育中一定会有说教,也有许多知识和技能的教导,  相似文献   

16.
沙拉 《教师博览》2011,(7):44-45
爱孩子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爱要爱得有意义、有价值、有作为。一、爱孩子需要学习——追求高质量的爱爱孩子是情感,是天性,但也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每个父母也必须通过学习并付出努力才会懂得爱孩子的真谛和技巧。在家庭教育中,爱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础和前提。但爱也是一种教育手段,爱的目的、方式和技巧不同,教育的效果也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7.
宋文娟 《家长》2009,(7):30-31
没有一位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爱他们的父母。至少,孩子爱父母没有像父母爱孩子那样爱得那么深。出现这种情况,人们通常会抱怨孩子不懂事。看完下面这位母亲的诉说,你就会发现,孩子不那么爱父母,父母本身也是有责任的。  相似文献   

18.
陆娟娟 《考试周刊》2014,(11):185-186
<正>爱是人类一种伟大而高尚的情感,是人类借以维持自身发展和繁衍的基本力量。爱他人是社会的要求,也是家庭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有了爱他人的情感,才能为培养高级情感——爱人民、爱祖国奠定基础。我国独生子女的增多,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给幼儿教育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消极影响。不少孩子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私任性、攻击性行为、不尊重长辈、不关心他人、没有同情心等行为。生活中,许多父母都抱怨自己对孩子疼爱有加,而孩子却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父母、关爱他人。一位儿童教育家说:"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已,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其实孩子并不是生来就缺少爱心,而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不注意教育方式等,把孩子的爱心在不  相似文献   

19.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包括如下的内涵。爱是教育——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也是父母爱孩子的具体体现。教育孩子必须讲究教育方法和  相似文献   

20.
品德美育课是一个知、情、意、行的教学过程,是真善美的统一。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如果父母长辈把自己的爱单向地倾注予孩子,却忽视了培育孩子爱父母、敬长辈、同甘共苦的品质,只会造成孩子缺乏爱心,缺乏情感,自私自利,回报意识淡薄的恶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