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教版的高中《生物》 ,其权威性不容置疑 ,但在课本的P 52上有这样一段话 :“一个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半透膜 ,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笔者认为这段话欠妥。现分析如下 :我们知道 ,渗透作用的原理是 :在半透膜两侧的溶液中 ,单位体积内的溶剂分子数的不同 ,引起在单位时间内 ,从两侧分别向对侧扩散的溶剂分子数不同 ,从而发生了渗透作用。假如在半透膜的两侧存在着相同质量浓度 ,但不同物质的溶液 ,如在半透膜的两侧存在着 0 .3 g/mL的蔗糖溶液和 0 .3 g/mL的葡萄糖溶液 ,由于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进行演示实验"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时两个条件决定了实验的成败: 一、半透膜的选择;二、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适当的浓度差.在两个条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的是半透膜的选择,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作为半透膜的材料有很多,那么如何选择就具有一定的难度,下面就对常见半透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渗透作用与水分流动”演示实验,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其目的是通过教师对该实验的演示、讲解以及学生观察,学生能自己分析出渗透现象发生的原因,并总结出渗透作用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教材中介绍:在一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外密封上玻璃纸,向漏斗口注入蔗糖溶液,  相似文献   

4.
"渗透作用"教学疑难三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透作用”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演示实验,其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具有中央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其原生质层(主要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可看做是~层半透膜,这层膜把液泡里面的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分隔开来,两侧的溶液通常具有浓度差,故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细胞液就会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在以往教学中,常遇到学生提出以下三个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道关于渗透作用问题的习题 :把体积和浓度均相同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用半透膜隔开(如图 1所示 ) ,在下列条件下 ,经过一段时间后 ,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液面高低情况是 :1 .当半透膜只允许水分通过时 ;2 .当半透膜允许水分子和葡萄糖分子通过时 ;3 .当半透膜允许水分子和蔗糖分子通过时。要解答这类有关渗透作用的问题 ,首先要弄清影响溶剂 (如水 )通过半透膜运动总趋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就涉及到水势等相关的几个概念 ,而对这几个概念的理解又很容易出现偏差。植物生理学上一般以水势 (单位是压力单位 )的大小来指示水分子运动的…  相似文献   

6.
教材中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耗时较长,水分子和溶质分子的运动及半透膜两侧含量难以观察,不容易分析渗透作用发生的实质。建构宏观模型可直观展示渗透的实质,分析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方向和影响渗透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够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其机理与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密切相关。为了探究植物细胞中水分进出的方式,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新教材设计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它不但是高中生物的第一个探究实验,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关于这个实验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透彻理解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成熟(有明显液泡)的植物细胞能够与外界溶液组成一个渗透系统,通过渗透作用的方式吸水或失水。渗透作用产生需具备两个条件:(1)半透膜;(2)浓度差。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即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半透膜。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反之,细胞吸水。例1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A.新鲜的萝卜放在浓盐水中逐渐变软B.水分子通过细胞壁的扩散C.干种子泡在水中膨胀D.面粉吸水解析B选项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不是半透膜。C选项干种子没有大液泡,不能形成半透膜,通过吸胀作用吸水。D面粉没有半透膜,也不能发生渗透现象。答案A2.恰当地选择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1)实验材料: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成熟的植物细胞,成熟的...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物教学》2017,(14):55-56
<正>难点1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是相等吗?例1图1甲、乙为两个渗透装置。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时的初始状态,乙图是较长时间之后,通过漏斗内外的水分子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相似文献   

9.
<正>实验简介:本实验是人教版的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的第一节中的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渗透现象进而认识半透膜的作用,概括出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为后面学习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和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都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打下基础.实验目的:1.认识半透膜的作用,探究渗透作用的条件.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主  相似文献   

10.
渗透作用是水分子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自由扩散。渗透作用的发生必须满足:具有半透膜和浓度差两个条件。下面就渗透作用中影响U型管或漏斗液面变化的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董正清  周彬 《生物学教学》2004,29(11):31-32
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膜的两侧具有浓度差。为了明显地观察到渗透现象,长颈漏斗的颈必须很细,这样进入漏斗中的水分使得液面上升快而且明显;漏斗中溶质必须是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物质。那么,如果将渗透作用装置稍作改进会有什么结果呢?  相似文献   

12.
马芳 《中学生物学》2006,22(4):55-55
生物学建立在化学学科的基础之上,出现化学上的知识是很正常的,因此常在一些题型中常出现化学单位的转换问题。比如在渗透作用方面。一个完整的渗透系统必须包括:①具有一层半透膜;②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中,是将洋葱鳞片叶表  相似文献   

13.
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渗透现象进而认识半透膜的作用,从而概括出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为教师后面讲述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和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都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生物课本“绿色植物水分代谢”这一节中,讲到渗透作用是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而本节内容讲的是绿色植物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从外界吸收水分,当水分进入细胞对,人必须通过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原生质层由于细胞膜和波泡膜是选择透过性股.因此可以看作一层选择进过性脑这里,学生往往造成概念错误,把选择透过性膜当作半透膜。事实上,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渗透作用原先是一种物理和化学现象.中国中学教学…  相似文献   

15.
“渗透作用”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演示实验 ,其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半透膜 ;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在教学中 ,为了巩固渗透原理 ,可采用以下五种尝试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通过渗析 ,纯化胶体如欲除去淀粉胶体溶液中混有的氯化钠 ,可将不纯的胶体放进用半透膜制成的一个小袋中 ,用线把半透膜袋的上口缚好 ,系在玻璃棒上 ,并把它悬挂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 (如图 1所示 )。由于氯离子、钠离子小 ,可以透过半透膜的微孔 ,而淀粉胶体的微粒大 ,不能透过半透膜 ,故通过透析 ,氯离子、钠离子便…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渗透作用演示实验的效果,对最佳条件,从半透膜种类、蔗糖浓度及用量、玻璃管内径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结果列于表中。从表可见,蔗糖浓度宜用30%,用量10毫升;玻璃管内径2毫米较好;半透膜以蛋膜最好。蚕豆皮如采用实验4的条件,l小时仅上升7毫米。猪膀跳膜在其它最佳条件下,短时间内液面上升很小,也不能用于演示实验。渗透作用演示实验最佳条件的探索@张四槐$湖南省涟源市第四中学!417114  相似文献   

17.
1如何理解水通过渗透作用跨生物膜渗透作用是指液态小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方式。半透膜是通过孔道大小和膜两侧同类分子自由能(分子势)差来决定其过膜情况,无生物膜活性。虽然水分子跨生物膜与半透膜发生的渗透作用结果一致,但在发生过程中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不能将细胞吸水与失水简单地等同于渗透作用。综合生物膜的成分、物质相互亲合原理、水通道蛋白的发现三方面来分析,水通过生物膜,一方面是由生物膜上的水亲合物决定的,所有膜蛋白都能承担水分子的过膜,主要是贯穿蛋白,因为它能形成水通道,为水分子过膜创造便利的条件;其次,非贯穿蛋白的自发运动,也能使水分子过膜,因为所有蛋白分子都有水亲合性,膜蛋白对水的亲合量与水势成正比,从生物膜内外两侧分析,水势大则亲合亦大,自发转运到另一侧的能力亦强,从而体现与渗透作用一致的现象;另一方面,生物膜内外两侧的水势产生的动力可使水分子克服阻力穿过生物膜的磷脂分子,由生物膜内外两侧的水势差决定过膜情况,当外侧水势大于内侧水势,细胞吸水;当外侧水势小于内侧水势,细胞失水。  相似文献   

18.
<正>渗透作用是高中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练习中经常出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来考查渗透作用的题目,现就一道渗透作用的试题进行解析与拓展,以共同交流。例题图1中C处为半透膜,在A侧和B侧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葡萄糖和蔗糖均不能透过半透膜),一段时间后其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从材料与仪器、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方面介绍了利用卵壳膜观察水分子的渗透现象定量实验设计,并通过模拟膜的透性,探究渗透现象与膜两侧浓度差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书中利用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渗透现象进而认识半透膜的作用,得出渗透作用的概念和总结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我认为教材实验装置的设计存在缺陷,操作难度大,液面上升速度慢。本文通过探讨渗透实验的现有缺陷,半透膜材料的选择,意在改良渗透实验装置,让实验的操作更简便,实验现象更明显,以供同学们参考。1.教材装置的缺陷分析缺陷一:玻璃纸不是真实的生物材料,缺乏一定的说服力,且很难买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