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现代高等教育的历史重任、现代高等教育的改革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深刻理解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是对作为培养完成完全中等教育后的人的社会活动所固有的特性和参与这一活动的相关主体的显性及隐性需求之间和谐程度的价值判断.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属性要根据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价值主体、不同的高等教育体制背景进行区别理解,从高等教育职能和高等教育活动对人的培养过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以内涵发展、水平提高为核心和主题的质量观;是多元、多层次、多维度的质量观;是适应市场发展和需求的质量观;是有社会前瞻的和市场预测性的质量观.  相似文献   

3.
自我和谐是人的心理、身体和人格三者和谐的统一,它具有时代性、相对性和层次性的特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自我和谐的至高境界.人类历史文化宝库中蕴涵着关于自我和谐的种种解说和沉思,如儒家文化中正心诚意的修身观、道家文化中顺其自然的养生观、佛家文化中因缘果报的自律观等,都有特别的借鉴意义.在市场经济时代,自我和谐的调控作用反映在社会进步的诸多方面,其对文明建设的价值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政治和谐思想根植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所代表的相合不散的内核精神,所包含的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人自身之间和谐的丰富内容,所体现的"和为贵"的独特价值是毛泽东政治和谐思想最丰富的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和谐社会的表现是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并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无上境界的和谐思想,为毛泽东的政治和谐思想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历史时期,人的和谐发展理应是高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又一诉求。这是因为,人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是社会和谐的核心内容,是社会转型的迫切需要,是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延续,是人才培养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6.
当代人文精神的特征和形成方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人文精神是以人本世界观为核心的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以人的整体、全面、长远和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的态度和追求。人文精神既有历史普遍性,也有明显的时代特点。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都是人类普遍追求的主体性精神,它们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的福祉。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广义的科学精神,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也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不同人群、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和谐发展的全面和谐发展观。强势平衡、信仰先行、楷模示范是当代人文精神形成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体性作用,但高等教育的不公平严重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立.实现社会的和谐及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和动力,以公平为指导思想,建构和谐发展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和谐全面发展是当代管理确立的核心价值和追求的终极目标.该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伦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对人的和谐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当代管理的价值旨向以及在管理中注重人的和谐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等方面作了探讨和分析,目的在于使人的和谐全面发展真正成为当代管理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的教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应包括四个方面: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自我发展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教育与社会密切相关,社会发展依赖于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于社会应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作为人与社会关系的中介的教育,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观,坚持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价值观。坚持可持续的教育发展观,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在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大学生群体是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等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促进大学生与校园环境、大学生与他人、大学生自身的和谐发展,要在学校发展、高效服务、规范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和就业导向等方面下功夫,实现校园和谐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的核心是教育差距、人才素质的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历史跨越,要求教育必须和谐发展,并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牵引和支撑。高等教育应义不容辞地肩负历史的使命,为西南地区社会发展、经济振兴、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人才培养作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和谐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公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缩小社会差距,推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政治进程;有助于传播先进文化,增强社会活力。应解决江苏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加大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力度,这对构建江苏和谐社会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与社会的协调互动问题,包括教育与社会、功能与结构、反馈与前馈3个层面的内容,是区域农村教育发展、演化问题展开的逻辑平台;"协调互动"关系中教育的自主性问题,则涉及"教育存在的自主规定性"与"教育发展的主动适应性"两大教育特性,是逻辑平台上教育自我的独特表演;"协调互动"进程中教育的历史演化,蕴涵着"本体、主体、中介、意识、实践"5个层面的和合融通,是双边互动中教育个性的具体张扬.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进入协调有序、快速稳定的发展时期,高等职业教育要融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过程。要不断创新,有勇于担纲的意识,努力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和高技能的综合型人才,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为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出强大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构建与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和谐社会理论赋予高等教育以全新内涵,并指导其和谐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支撑,而高等教育也急需反思自身的种种不和谐。高教改革中矛盾冲突不断,影响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创造和谐的高等教育新局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机制的涵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机制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继续教育实践领域不断发展,研究范畴不断扩大,继续教育的概念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在党和国家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文本中,继续教育已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学习型社会重大发展战略。从继续教育的概念出发,以政策文本为线索,追溯我国继续教育概念的演变,梳理其发展脉络,为探寻新时代继续教育的发展定位提供有益的思考。从实践内容上看,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既是我国教育实践上不同历史阶段教育体系构成的不同表述,也是二者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吸纳和融合多种教育思潮后的产物。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等多种理论思潮的融入,赋予继续教育不断深化和拓展的动态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8.
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需要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在国家复兴、教育强国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以高等院校为依托,分析成人教育模式现状问题以及全民终身教育下高校成人教育的需求特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研究高校成人教育的转型模式,有利于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为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指导,促进其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和谐关系中的道德意蕴与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谐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矛盾和冲突是和谐进程中的必然,正是对诸种冲突的反思,我们提出建设和谐的社会目标。道德本质上致力于诸种关系的和谐,道德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道德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起着根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发展,最终要求人的全面发展;而人要全面发展,教育是关键的一环。人文素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就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人文素质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等进行探析,强调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在实现高等教育目标、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改革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