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下称《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进一步开展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决定》指出:“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和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只有坚决地系统地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确地总结了我国经济建设的丰富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决定》首先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  相似文献   

3.
自党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下引此文只注《决定》)肯定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之后,对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的商品性,在经济学界认识逐渐一致。但是,在论证这种商品性存在的原因中,还存在较大的分歧。有一种观点认为:“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的差别,是社会主义经济还内在地具有商品经济属性的直接原因。”(马洪:《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形态或模式最概括的描述,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当然,也是物资流通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根据对这一理论的理解,谈下面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地提出我国是实行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而打破了“社会主义经济同商品经济互不相容”,“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传统观念。近几年来,我国对高度集中统一的旧的产品经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加速了从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一基本思想,是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具体运用.我们也只有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并坚决贯彻执行《决定》,这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也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上的重大突破。但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之间的关系,我国理论界仍然存在着争论,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计划经济是调节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形式,商品经济是物质内容,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形式和内容,这就是说,计划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我想就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计划内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计划形式、计划与价值规律等问题,谈谈个人意见。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计划内容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决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经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地总结了历史的和现实的经验教训,系统地闸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特别是深刻地论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性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但是,有些同志对于经济体制改革仍然存在着各种疑虑和议论。有的同志认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是“形式上的社会主义,实际上的资本主义”,“理论上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制度下采取的资本主义手段”等等,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主要集中在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性质的认识上。因此,正确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使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加深对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解,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自觉投身于改革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决定》要求高等学校要加强同生产、科研和社会其他各方面的联系,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想联系高校的实际,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想法。(一) 高校要同社会实践相结合,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心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整个经济体制,无论是产业结构、产业政策,还是经营机制等,都在向商品经济方向发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我国当代教育发展中的纲领性文件,是近年来继《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科学技术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为了实行战略重点转移的又一个重要决定。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不少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经济法制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按照《决定》精神建立与健全经济法制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决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决定》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这一新的高度提出了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在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问题上,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简单化、教条化的错误倾向。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引文不注明出处者,均引自《决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新情况,在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特征问题上,冲破了传统观念,树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论断的提出,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人民日报》1992年10月22日,下引此文,均不再注出处) 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过未来社会经济完全受计划调节的经济运行模式,这一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面简称《决定》),为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绘制了清晰的、令人振奋的蓝图。《决定》的内容很丰富,本文仅就价格体系改革的规定谈谈学习的体会。一、价格体系改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要使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就不能避免市场竞争。关于社会主义竞争问题,《决定》也作了明确规定。现在仅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这是一个建在立社会发展客观基础上的科学论断,它阐明了社会主义经济必然要经过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阶段,从而也说明了商品经济的最高和最后发展阶段,不在资本主义,而在社会主义。本文就此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9.
在前文(学习《决定》点滴体会之一,见本刊上期)中,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启示,谈了谈个人对于革新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意见。我觉得《决定》对自己的启示,并不只限于办学模式这一个问题上,在计划体制、领导体制等问题上对自己也有很大启发。现在就谈谈有关这两方面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职业技术教育是当前我国整个教育事业最薄弱的环节。要求“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这种状况,力争职业技术教育有一个大的发展。”按照中央《决定》的精神,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将是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中央为什么这样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因为这是关系到“四化”大业成败的一个重要问题。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只重视科学发明,不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不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就不可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推动社会的前进。因此,在重视培养各种科学家和高级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