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先达时贤注释汉语古籍,皆以注明典实为首事,如倪璠注《庾子山集》、钱仲联注《人境庐诗草》、徐朔方注《牡丹亭》,皆博大精深,实乃后学所莫敢望尘。然杭世骏谓"诠释之学,较古昔作者尤难",其一即"事必数典"(《道古堂集》卷八)。故智者千虑,或有一失焉。今札记倪、钱、徐注典讹误数则于此,不敢以非贤达,唯以示注典之难而已矣。  相似文献   

2.
新刊经进详注昌黎先生文四 卷外集十卷遗文三卷(唐)韩愈撰(宋)文谠注王俦补注韩文公志三卷宋刻本(卷十二至十八配另一无注宋刻本)。框高21.6厘米,宽15.4厘米。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左右双边。韩愈(768-824)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河南河阳(今河南孟津县南)人。唐德宗贞元八年(792)擢进士第。幼孤,由嫂抚养。及长,博通六经百家之学。工诗文,自成一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人物。喜奖掖后进,经其指点者,  相似文献   

3.
《石遗室诗集》是晚清诗人陈衍(1856-1937)自选的诗歌别集。目前学界一般都认为陈衍有"《石遗室诗集》十卷,补遗一卷,续集二卷",比如2001年陈衍的后人陈步等人编纂《陈石遗集》,其中收入《石遗室诗集》一书,即收入上述共十三卷诗作;又如近年来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中,"陈衍"小传也只  相似文献   

4.
在谈到辑佚的起源时,王余光先生的《中国历史文献学》说:"宋代学者曾从马总《意林》、李善《文选注》和鲍照《舞鹤赋》等书中辑出《相鹤经》一书。"杨燕起、高国抗二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文献学》也说:"辑佚出现于南宋。当时黄伯思从《意林》、《文选注》、《舞鹤赋》等书中辑出佚书《相鹤经》。"洪湛侯先生《中国文献学新编》在《辑佚的取材》一节中也说:"宋黄伯思《东观余论》说所见《相鹤经》是从马总《意林》、李善《文选注》、鲍照《舞鹤赋》‘抄出大略’的,  相似文献   

5.
《急就篇》前七章所罗列的32个汉代姓名,是研究汉代姓名文化的独特材料.颜师古注、王应麟补注本《急就篇》是目前最为流行的本子,学术价值颇高.但是就其中的部分人名而言,颜注往往就字面立说,未能考察历史实际和版本源流,显得牵强附会;而王补也未能匡正其缺失.本文拟结合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试对篇中人名"慈仁他"进行校正. 《急就篇》第六章"慈仁他"条颜师古注曰:"仁他者,所爱及远也."王应麟补注曰:"晋罗友字它仁.《儒行》曰:"敬慎者,仁之地也."  相似文献   

6.
"陶陶室"是清代著名藏书家黄丕烈藏书的室名之一,以同时藏有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十卷和宋淳祐元年(1241)汤汉刻《陶靖节先生诗注》四卷《补注》一卷(以下简称两陶集)而得名。陶渊明以高尚的品格与醇厚的诗风,为历来文人雅士所推重,宋刻两陶集亦因之而为历来藏书家所青睐。二百年来,宋刻两陶集辗转递藏,演绎出许多感人而有趣的故事,最后归藏于国家图书馆,故谓"昔时陶陶室,今日在国图"。  相似文献   

7.
钱仲联先生主编的《清诗纪事》,"历时五载,引用各类书籍一千馀种,前后制作卡片累计七万馀张,所收作家五千馀人"(见钱仲联先生撰该书《前言》),1987——1989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这一庞大的学术工程终告结束。是书共22巨册、凡1100多万言。说此项工程业在当今,功在后世,盖非过誉,其诚足以副之。然而笔者在使用该书过程中,发现其未克尽善尽美之处若干,故依据手边极有限的资料,特为之作补正数条,或于其书不无小益,以期其臻致至善至美之境。此书规模庞大,卷帙浩繁,编撰者千虑一失,在所难免;笔者闻见寡陋,自不待言;使用此书,获益匪浅,当向编者深致谢忱;下文所述,若有不当,幸该书编者及其他方家教正;其谬误之处,更望明鉴笔者之善意与至诚,乞勿深责。此文只略述目前笔者查有实据、可为补正此书者。  相似文献   

8.
《汉书》卷九十六《西域传》"鄯善国"条载:楼兰国为匈奴反间,数次截杀汉使.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汉遣平乐监傅介子刺杀楼兰王,立前已降汉之王弟尉屠者为王,更其国名为"鄯善"。自此,楼兰国不存,而为傅介子所刺杀者即成为末代楼兰王。对该王之名,《西域传》日:"介子遂斩王尝归首,驰传诣阙,悬首北阙下."颜师古注曰:"‘尝归’者,其王名也。《昭纪》作‘安归’.纪传不同,当有误者。"据此,末代楼兰王之名有"尝归"、"安归"二说,何者为确?兹作如下考证:  相似文献   

9.
清冯集梧注杜牧诗,收入裴延翰编定的《樊川文集》诗四卷、北宋人所编《外集》、《别集》各一卷,另从《全唐诗》等辑录为《樊川诗补遗》、《樊川集未收诗补录》,编为《樊川诗集注》(以下简称"冯注")六卷,并对其中少数篇章的写作时间作了考辨。今人缪钺撰《杜牧年谱》(以下简称"《年谱》"),进一步对杜牧诗歌作了编年和考订。但尚有若干篇目的系年仍未确定。兹对冯注  相似文献   

10.
《孟子》是四书系统中的一部。关于他的作者,一说是战国时期孟子自著,另一说是孟子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还有一说是孟子弟子极其再传弟子的记录。关于它的篇数也有争论,东汉赵歧首先将《孟子》内篇七篇并为之注,每篇为上下卷,凡十四卷,拒斥外书四篇。赵注之后,对此书注者虽然很多,然而遗失者不少,今天所能看到的寥寥无几。清代以后,为此书作注的人更多,但不乏有人利用孟子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从而使其失去原有的意义。现代海内外研究《孟子》的也颇为可观,由于条件有限,对其不能一一观之。所以,本文定名为《<孟子>研究所见录》,只对笔者所…  相似文献   

11.
《庄子》一书,秦汉时期不甚称引。魏、晋以降,玄学兴起,魏晋文士,喜谈老庄,蔚然成风,《庄子》一书始而盛行。晋朝为《庄子》作注的有向秀、郭象、李颐、李轨等,各种注本的卷篇数都不相同,向秀注二十卷(?)十六篇,郭象注三十三卷三十三篇,李颐集解三十卷三十篇。这一时期注《庄子》者虽多,但未有能超过郭象者,正如陆德明所说:"唯子玄(郭象字)所注,特会庄生之旨,故为世所贵。徐仙民、李弘范作音,皆以郭本,今以郭为主。"(《经典释文》)于是其他的不同卷本也就自然被淘汰了,现存只有郭象注的《庄子》三十三篇。《庄子郭  相似文献   

12.
姜亚沙 《图书馆》2000,(3):74-75
稿本《聊斋志异》共四册。清蒲松龄撰。今仅存一部,藏于辽宁省图书馆。蒲松龄(1640-1715),一生著述甚富,除了风行海内外的《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四卷,诗集六卷,词集一卷,杂注五卷,戏三出,俚曲十四种等各种体裁的作品。《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全书共四百九十余篇。它与《红楼梦》共同形成了我国古代小说史上两座不可企及的高峰。二百多年以来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有六十多种版本流传于世。现存较完善的抄本有乾隆十六年(1752)铸雪斋抄本。现存最早的刻本是乾隆三十一年青柯亭本。著名的评注本有吕恩注本、何垠注本,何宁奇评…  相似文献   

13.
元好问编、郝天挺注《唐诗鼓吹》载有赵孟頫、武乙昌、姚燧序,卢挚后序。因姚燧《牧庵集》于明清之际亡佚,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录其作品,排比编次,厘为《牧庵集》三十六卷,意义重大,然颇多谬误。卷三所收《唐诗鼓吹注序》,乃拼接武乙昌序文前半部、姚燧序文后半部而成。《全元文》、查洪德编校《牧庵集》沿袭其误,失之考订。同时,武乙昌序佚失已久,诸书不载,赖《丽宋楼藏书志》以存,亦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钱仲联先生标校的《钱牧斋全集》实为近代钱谦益作品整理研究之精品,然在具体校读中,亦有个别可商榷之处,故就其中十九则,分校勘、标点两类,略作考辨,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5.
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提及的"论者"、"怜之者"、"论昭明者",应非泛泛而谈,而是实有其人,殷孟伦均置之未注,今经考证为明末人张燮。作为编辑者的张燮,其《七十二家集》为张溥编纂《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所袭取;作为"论者"的张燮,其所撰六十一篇题辞也是张溥百篇题辞取资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29.《乐府纪闻》曰:韦庄字端己,著《秦妇吟》,称为"秦妇吟秀才"。举乾宁进士,以才名寓蜀。蜀主建羁縻之,夺其姬之善词翰者入宫。因作《谒金门》"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云。后相蜀,有《浣花集》。(沈雄《古今词话》词评上卷,页971) 此则乃杂凑成篇。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云: 蜀相韦庄应举时,遇黄寇犯阙,著《秦妇吟》一篇,内一联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尔后公卿亦多垂讶,庄乃讳之。时人号"秦妇吟秀才"。宋张唐英《蜀梼杌》卷上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2):F0004-F0004
东汉许慎所撰《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据六书理论、依五百四十部首编制的字典,系统地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语言学巨著。清代段玉裁为之作注,“非但发明许著之要义,揭示其条例,亦且融入了段氏对音韵文字训诂研究之精髓”(徐复先生语)。《说文解字注》是公认的注释《说文》的权威著作,是阅读古籍、研究语言学必不可少的工具。许惟贤教授以清嘉庆二十年的经韵楼初刻本为底本,对《说文解字注》进行校勘、标点和补注工作,增加了1200多条附注。本书附录有关文献资料、新编索引,便于检索使用。  相似文献   

18.
"公不若毋多"是《战国策·秦策三》中的一句话,古来许多注家解说甚多,但没有一个解说能贯通前后。吴曾祺补注说全书"不可通者"有二十多条,此条亦是吴氏所"不敢自作聪明,敬附阙如"的一例。笔者因编《汉语大词典》,得"毋多"条卡,为此条作释费时几达三月。其文曰:"谓魏冉曰:‘和不成,兵必出。白起者,且复将。战胜,必穷公;不胜,必事赵从公。公又轻,公不若毋多,则疾到。’""毋多"只此一卡,自然是无法"敬附阙  相似文献   

19.
在古典文学文献中,有一类名曰诗、文、词、曲“纪事”的著作,迄今已有如下若干种: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八十一卷,清厉鹗《宋诗纪事》一百卷,清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一百卷及《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四卷,又有宣古愚、罗以智、屈弹山等的《宋诗纪事》“补遗”、“拾遗”,今人孔凡礼《宋诗纪事续补》三十卷。近人陈衍《辽诗纪事》十二卷、《金诗纪事》十六卷、《元诗纪事》二十四卷。陈田《明诗纪事》一百八十七卷(原有甲——癸共十集,仅刊前八集)。今人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八卷以及钱仲联主编的《清诗纪事》。清陈鸿墀《全唐文纪事》一百二十二卷。清张宗(木肃)《词林纪事》二十二卷。今人唐圭璋《宋词纪事》。王文才《元曲纪事》。  相似文献   

20.
清代著名经学家、金石学家、诗人翁方纲所撰《苏诗补注》,以宋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校勘并补全查慎行所录施、顾原注,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苏诗补注》又针对施、顾原注、邵长蘅等的补施注及查慎行补注中的错漏,以考证的方法作了精辟的补注,在语言解释、历史解释、心理解释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