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庄子》传播史上,刘安及其门客编订的五十二篇本《庄子》(含自作三篇"解说")是一个重要节点,早期《庄子》文本均以该本为源文本。但汉代至少尚有一种廿三篇选编本,跟古本并行。传世三十三篇本《庄子》是郭象据古本删订而成的,由于其自身质性以及其他版本的佚失,它几乎成了后世所有版本的源文本。郭象完成了对《庄子》的重新塑型,这是历史的幸事,但显然也是历史的遗憾。  相似文献   

2.
“剽窃”一词,最早源于何时,尚未见有人考定,但起码唐代已经出现。柳宗元在《辩文子》中说:“其浑而类者少,窃取他书以合之者多,凡孟管辈数家,皆见剽窃。”同时的韩愈在《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中也有“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文字虽稍有差异,但意思是一样的。偶翻《世说新语·文学篇》,无意中发现一则“剽窃”史实。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曾注释《庄子》,名《庄子隐解》。然“唯《秋水》、《至乐》二篇未竞,而秀卒。秀子幼,义遂零落,然犹有别本。……(郭象)见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  相似文献   

3.
敦煌本《庄子》资料(包括内容属于《庄子》白文、郭象注本及《庄子》音义的残卷)有:P.3204《逍遥游》、P.2563《大宗师》、S.796《胠箧》、S.1603《天道》、书道本《南华真经天运品第十四》、P.2508a《南华真经刻意品第十五》、S.  相似文献   

4.
《惠子相梁》是从《庄子·秋水》篇里摘录出来的一段可以独立成篇的文字。《庄子》一书现存三十三篇,学术界一般认为,只有“内篇”七篇是庄子的亲笔,其余包括《秋水》篇在内的“外篇”、“杂篇”共二十六篇,都是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庄子音义》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参考书之一,原属唐陆德明所撰《经典释文》第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卷。由于年代久远,存世至今的早期刻本已不多见。现分别藏存于我国北京图书馆和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的两种南宋刻本(以下各简称为北图本和天理本)极为罕见,为世所贵。前者是原藏于清宫,后流落民间的宋元递修本《经典释文》三十卷足本所收《庄子音义》。后者则指由日本博士家流传下来的、在我国似已失传的另一种宋刻本《庄子音义》。本文想以不大为我国读者所熟悉的  相似文献   

6.
大半生做新闻工作 ,深感我们有些文章不善说理 ,或板着面孔训人 ,或万千概念堆砌,或语言味同嚼蜡 ,或陈词滥调充斥 ,把本来正确的道理讲得令人昏睡。回忆平生所读之书 ,觉得说理能够使人入耳入脑的 ,《庄子》确有它书难及之处。于是翻检全书 ,粗作分析 ,把此书的说理方法作些归纳 ,供同好者参考。《庄子》一书 ,现存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的七篇 ,历代多数学者都认定是庄子本人写的 ,其余则被认为是庄子门人和后学所作。《庄子》一书的政治思想 ,有不少消极的东西。但文风汪洋恣肆 ,机趣横生 ,对后世影响很大。明代方孝孺在《逊志斋集》中说 :…  相似文献   

7.
宋本曹植集乃以晁公武著录本为底本而重刻,而晁本实即《龙城录》记载的北宋十卷本曹植集,与北宋秘阁藏本《陈思王集》并非同一版本系统。通过与《文选》所载曹植诗文的比勘,断定十卷本曹植集的重编主要依据了非李善注本系统,且重编至迟在北宋初。据"愍"字阙笔及载有《画赞》、《列女传颂》等篇目的内证,结合与《文选》李善注所引曹植诗文的互勘,断定宋本曹植集属唐二十卷本系统,而李善注所据曹植集则属三十卷本系统,此即《旧唐志》著录二十卷本与三十卷本曹植集之关系。曹魏以来存在选本性质的秘阁本和曹植自编全集本两种系统,而二十卷本继自曹魏秘阁本,三十卷本则继自自编全集本。《四库》本曹植集乃据抄自翻宋嘉定本,版本价值优于宋本,且属明代曹植集的祖本,校勘整理曹植集宜选择为底本使用。  相似文献   

8.
天天阅读报纸刊物,深感一些说理文章,作者不谙说理之道,或万千概念堆砌,或陈词滥调充斥,或板着面孔训人,或语言味同嚼蜡,把本来正确的理论命题或人生哲理讲得不成模样,读来令人昏睡。回忆平生所读之书,觉得说理能够使人入耳入脑的,《庄子》确有他书难及之处。于是翻检全书,粗作分析,将其说理方法作一归纳,供同好者参考。《庄子》一书,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的七篇,历代学者大都认定是庄子本人写的,其余则为庄子门人和后学所作。《庄子》一书的政治思想,有不少消极的东西。但文风汪洋恣肆,机趣横生,对后世影响很大。明初方孝孺在《逊志斋集》…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藏叶秉敬撰《南华指南》四卷,《(崇祯)衢州志》载此本又作《庄子膏肓》,认为是同书异名,然未详说。由于二本流传甚罕,今人多认为是叶氏两部不同著述。经对校发现,《南华指南》乃书贾利用《庄子膏肓》原版重新刷印,又剜改书名,抽换序文,铲削评注,伪充新刻以射利。此乃明末书坊刻书弊习又一例证。  相似文献   

10.
《孟子》是四书系统中的一部。关于他的作者,一说是战国时期孟子自著,另一说是孟子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还有一说是孟子弟子极其再传弟子的记录。关于它的篇数也有争论,东汉赵歧首先将《孟子》内篇七篇并为之注,每篇为上下卷,凡十四卷,拒斥外书四篇。赵注之后,对此书注者虽然很多,然而遗失者不少,今天所能看到的寥寥无几。清代以后,为此书作注的人更多,但不乏有人利用孟子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从而使其失去原有的意义。现代海内外研究《孟子》的也颇为可观,由于条件有限,对其不能一一观之。所以,本文定名为《<孟子>研究所见录》,只对笔者所…  相似文献   

11.
华海燕 《图书馆杂志》2015,(2):108-112,73
《左传》自产生以来,就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历代注疏点评研究者不可胜数。本文拟对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春秋左传评林测义》三十卷之版本进行考证,考察其存藏现状,并对一些讹误进行辨证。重点比较其与穆文熙《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评点本,凌稚隆《春秋左传注评测义》七十卷本之间的异同,最后确定凌稚隆《春秋左传评林测义》三十卷本的版本。  相似文献   

12.
江休复,字邻几,宋开封陈留人。举进士及第,调蓝山尉,历官大理寺丞、监蔡州商税、为集贤校理、出知同州、提点陕西路刑狱、修起居注,累迁刑部郎中。仁宗嘉祐五年(1060)四月以疾终于京师,享年五十六岁。著有《唐宜鉴》十五卷,《春秋世论》三十卷,《文集》二十卷,今均不存。生平详欧阳修《居士集》卷三十三《江邻几墓志铭》。所著《江邻几杂志》一书,后人多有称引,宋晁公武云:"休复,欧阳永叔之执友,其所记精博,绝人远甚。"明胡应麟云:"《江邻几杂志》,宋人极推,今不传,略见《说郛》。"此书所载内容主要有三类:一是轶事逸闻,涉及者多为当时名公及其交友;二是诗话类;三是记地方风俗人情。流传至今,已非原貌。顷因整理此书,觉疑点不少,略为考之。  相似文献   

13.
郭象郭象(公元252年-312年),字子玄,河南人,西晋著名哲学家,以辩才著称,东海王越曾引为太傅主薄。他和向秀都喜好老庄学说,并有《庄子注》流传于世。郭象抛弃了王弼“有生于无”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段玉裁,字苦膺,号戊堂,(1735—1815)江苏金坛人,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国学大师,乾嘉学派的中坚。他一生所撰写的书,计有《六书音韵表》五卷,《说文解字注》三十卷,《经韵楼集》十二卷,《周礼汉读考》六卷,《古文尚书撰异》三十二卷,《仪礼汉读考》十七卷……总计他的著作达数百卷之多,在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校勘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特别他历时三十年,集一千七百年国学大师之大成,写出了《说文解  相似文献   

15.
宋人吕本中(1084—1145)著有《官箴》一卷,"虽篇帙无多,而词简义精,固有官者之龟鉴也",长期为人所重。但其书如何形成,历来不甚了然。清代四库馆臣即有疑问,《四库全书总目》卷七九载:  相似文献   

16.
《汉书·艺文志》中对于图书的著录,或以“篇”计,或以“卷”称,而当时图书的书写材料又简策缣帛并用,所以很长一个时期里不少人认为《汉书·艺文志》中著录的“篇”,是指简策书籍,“卷”是指缣帛书籍。例如,叶德辉在《书林清话》卷一中说:“帛之为书,便于舒卷,故一书谓之几卷。凡古书,以一篇作一卷。(《汉书艺文志》有称若干篇者,竹也;有称若干卷者,帛也。)”这种观点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大戴礼记》传本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考述《大戴礼记》传本源流,兼论各本优劣异同,主要发现:卢辩注可能作干北魏之末,其原 本只有三十九篇、注二十四篇,实为《大戴礼记》原书之节选本;《隋书·经籍志》所著录即卢辩注原本,"十三 卷"亦卢氏自厘;世谓《大戴札记》之"佚",当自卢辩始;隋唐传本与今不异,惟尚未分出《明堂》篇;今本即卢 本之旧,惟误分《明堂》为篇;今《明堂》篇为北宋仁宗嘉祐以后人从《盛德》篇分出;今传本可考之最早者为宋 韩元吉本,元明以下传本基本上全是韩本的覆刻或重刻本,无大异同,惟武英殿聚珍本及《四库全书》本因戴 震校正而多异字,然于文则最善。  相似文献   

18.
刘冰 《图书馆学刊》2010,32(12):F0002-F0002
礼记二十卷 宋郑玄注 宋刻本 存五卷 卷一至卷五 《礼记》是孔子后学所记有关礼的文字,西汉时戴德、戴圣删其繁复,分别选编成书。戴德选编的85篇本叫《大戴礼记》,在传世过程中若断若续,至唐代只剩下39篇。戴圣选编的49篇,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也称《小戴礼记》。东汉末年,经学家郑玄为《小戴礼记》作注。元延佑中,行科举法,定《礼记》用郑玄注。自明永乐中敕修《礼记大全》,改用元代陈潞《礼记集说》,始废郑注。  相似文献   

19.
一六家本《文选》的产生,是宋代《文选》学的产物。《文选》在隋唐之间,因曹宪的传授而成为一门专学。传其学者有公孙罗、许淹、李善等,其中以李善最为著名。李善在高宗显庆三年(658)九月完成了六十卷本《文选注》,并上给高宗皇帝。其后,在玄宗开元六年(718),吕延祚组织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重新为《文选》作注,并将李善的六十卷重又恢复到三十卷,世称五臣注。这两种注本在唐代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明代从事雕版印刷业的书工自署"吴郡"者,现有十二例,兹录下:1.吴郡金纯甫书见万历三十二年刻本《檀弓辑注》二卷;2.吴郡顾檈写见明刻本《增订史记纂》不分卷;3.吴郡顾檈书见万历十年刻本《管韩合刻》四十四卷;4.吴郡高洪写见万历三年刻本《国朝名世类苑》四十六卷;5.吴郡陈怡书见正德十年刻本《大唐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