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收藏文化和媒体传播
  我国的收藏传统起源很早,根据有关记载,商周时期的人民就有了收藏艺术的爱好,但是此时的收藏属于官方收藏,主要有王室、宗庙、官府档案机构等主持的收藏,收藏的物品主要是涉及权力、财富、神圣等方面的象征物品。金石学兴起以后,收藏主体有了新的变化,从王室、宗庙等官方机构拓展为民间收藏,逐渐有个人、研究者等加入。收藏的物品由钟鼎宝玉拓展为金石简牍等,因此收藏动机也有了转变,除了象征权力、个人爱好及追求以外,学习文化需求也成为收藏的一大动机。古代收藏文化的转变,对促进古物的保护、研究、鉴赏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日,沈阳市有三家私人博物馆经省文化厅正式批准,在沈阳市民政局注册,它们是"赵琛广告博物馆"、"华夏饮食文化博物馆"和"沈阳年轮艺术品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是收藏、展示、传播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历史遗产的“投影机”,也是当代文化的“发生器”。和羹之美,在于合异。面对当前世界多极化与文化多样化的趋势,曾经作为静态展示场所的博物馆日益成为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能动性主体。中国的博物馆实践在吸收了西方博物馆模式的同时孕育了以地方民族特色为主题的博物馆范式。对博物馆视域下的民族文化展示进行思考,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油画的征集与收藏现状中国的博物馆至今不重视对中国油画的征集与收藏,究其原因有三:1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油画一向不被重视。中国的油画来源于西方,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中国虽然也出现了一批油画家和油画作品,但在质与量上,中国的油画既没有取代传统的中国绘画,也无法与西方油画相提并论。因此,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自然不会重视油画。2.中国自古以来,没有收藏油画的传统,因此,一般的博物馆也未设购置、收藏油画的专门项目。直到今天,国内仍未有一家博物馆能够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一些博物馆少量地入藏油画,也…  相似文献   

5.
端方是清末新政时期崛起的满族地方大吏,历仕南北,督抚一方,以思想开明、力行新政而被时人评论。端方又是近代收藏颇富的大收藏家,藏品涉及青铜器、玉器、石刻、瓦当、古印、书画等等。端方延揽了一大批当时著名的收藏家、鉴赏家,委托他们将自己的藏品进行整理汇鳊、著录成册,有效地保存和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北大图书馆金石拓片特藏及其整理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石拓片是通过捶拓将古代金石铭文、图像保存下来的一种历史文献资料。金石铭文的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所以拓自于金石原物的拓片,往往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拓片的收集整理工作也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历经北大前辈70年的积累,成就了今日北大图书馆丰富的金石收藏,这一特藏因其在数量、品种、版本等多个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使北大图书馆在国内外拓片收藏  相似文献   

7.
正清末京城流行一句谚语:"六部三司官,大荣小那端老四。"提到的是清末京城中有名的顽主,三个官员指的是荣铨、那桐、端方。端方是满洲正白旗人,与那桐、荣庆被誉为晚清"旗人三才子"。嗜好金石端方幼年过继给叔父桂清,桂清是内务府大臣,掌管皇家起居,十足的肥缺,家庭生活非常富足。他的表兄荣庆后来做到军机大臣,在日记中描述端家庭院的湖光,"烟波浩渺,令人有出世之想",足见阔绰。  相似文献   

8.
文献是伴随着文化的创造而产生的.中国最早在殷商时代就有了甲骨文的收藏,春秋时期,又出现了收藏典籍的盟府或故府,并有专门的管理官员.尤其是孔子在学术上"述而不作,信而好故"[1],以整理古代文献为己仁,删定六经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到西汉武帝时"广开献书之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并对藏书进行校对、分类、编目,正式确立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官府藏书制度[2].  相似文献   

9.
学术大师王国维胸具灵知,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结构、精神、价值有其独特的领悟,莹彻的识解。第二次东渡日本后,王国维随从罗振玉研究古文字、古器物,对中国文化中的金石文化这一拱璧瑰宝进行了深入的钻研。在数以千计的古器物、金石拓本的日夕摩挲、鉴赏中,王国维对宋代金石文化作出了湛深的科学阐释。 一、宋代金石文化的构架 宋代的金石文化不同于两汉的经学文化、魏晋的玄学文化,具有新型的构架。王国维评云:“其于搜集、著录、考订、应用各方面无不用力,不百年间遂成一种之学问。”(《宋代之金石学》)由此剖视,宋代金石文化有四方面结构而成。其一,从搜集论之,公私藏器蔚成一种社会风气。藏器之富,则“累数至万余”;收藏之勤,则“当南渡之初,国势未定,而高宗孜孜搜集古器”于榷场,其余则可想知;收藏种类之多,则金、石以外兼收瓦当、木简等,“无不在当时好古家网罗之内”。(同上)其二,从传拓及著录论之,宋人于金石学不徒以搜集为能事,其最有功于此者则是通过传拓和著录加以“流通”。王氏云:“今宋代藏器已百不存一,石刻亦仅存十分之一,而宋人图谱目录尚多  相似文献   

10.
正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大学理念》一书中提出:真正的大学必须包括学术性教学、科学与学术性研究以及创造性的文化生活。而收藏、研究和教育是博物馆的三大主要功能。因此,博物馆与大学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有着必然的联系。1683年牛津大学开办的阿什莫林博物馆是世界范围内的第一所近代博物馆,也是最早的大学博物馆。1905年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是  相似文献   

11.
近日,沈阳市有三家私人博物馆经省文化厅正式批准,在沈阳市民政局注册,它们是“赵琛广告博物馆”、“华夏饮食文化博物馆”和“沈阳年轮艺术品博物馆”。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江苏省经济发达,人文荟萃。它有遍地的文化遗址,秀美的古建园林,丰富的文物收藏,众多的历代名人。全国63座文化名城它就占有7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263处,成为我国的文物大省之一,也是博物馆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国人首办的博物馆诞生于斯,全国第一个中央级博物馆又成立于斯,解放后又是市市(指省辖市)都有博物馆最早的省份之一。至1989年年  相似文献   

13.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奉献给社会的最主要的精神文化产品。"陈列展览不仅是博物馆沟通观众、服务社会的手段,也是其收藏、保管和研究与服务水平的集中体现。"那么博物馆如何推出好的陈列展览,如何围绕陈列展览来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以期推动博物  相似文献   

14.
一、私立博物馆历史的简单回顾中国私立博物馆的历史同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教育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约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奴隶社会以后,某些物品已经受到特别的珍爱和保藏。商王室已有用于占卜的甲骨收藏,周王室则"多名器重宝",设有专门收藏机构"守藏室",并有"簿  相似文献   

15.
2019年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建立150周年。在150年的发展历程中,随着博物馆功能逐渐明确为教育、研究与收藏,藏品在该博物馆中的作用也逐渐发生转变。藏品在收藏、研究与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是自然历史博物馆历史传承与新时代转变的体现。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正在经历一系列的创新与转型,对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也有助于我们在当代背景下去理解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本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十七世纪开始 ,就有人开始回顾和研究博物馆的历史和探讨它的发展方向 ,直到当代都在不停地研究探讨 ,其中有个永恒的议题 :博物馆如何为社会发展服务。博物馆起源于对珍品的收藏。随着搜集或掠夺文化珍品予以私藏现象的出现 ,因而有了原始博物馆。 17世纪有人把托勒密王朝在亚历山大城建立的缪斯庙 ,作为第一个原始博物馆 ,因为它私藏有亚里士多德学园里的珍品。这种博物馆纯属私人收藏行为 ,只有一项职能———收藏 ,而且密不示人 ,不向公众开放 ,同社会没有什么关系 ,也谈不上为社会服务。后来由于发生了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文化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文物收藏、保护管理、科学研究、陈列展示等方面的功能,还具有引领城市文化、弘扬城市精神、搭建城市多元文化交流平台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总体规模、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已经成为衡量该城市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本文通过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上海地区博物馆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探讨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及作用发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为个案,尝试探讨海外博物馆一百多年来收藏中国文物实践所经历的观念变迁以及面临的挑战。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早期收藏是在西方世界对东方历史和文明渴求的背景下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而现今西方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的前提、需求、手段和方式都今非昔比,但博物馆研究人员(curator)如何保证所征集的器物具有明确合法的"出处证明",又如何恪尽职守地处理博物馆之馆藏?此类议题均值得思索和探究。  相似文献   

19.
行业博物馆已成为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既面临重大发展契机,也面临内向业务和外向联系的双重挑战。为突破"文化孤岛"特性,行业博物馆应当自觉从"文化机构"转型为"文化中枢",充分发挥行业独特优势,突破馆区、主动出击,努力打造成为可持续传承、跨时空链接的文化中枢;多方位跨界、各领域融合的文化中枢;增文化自信、促交流互鉴的文化中枢。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伦理是伦理在博物馆场域中的衍生品,对博物馆行为进行指引与约束。藏品是博物馆存在的基础,收藏是博物馆中的一项重要行为。收藏行为所引发的收藏伦理一直被广泛关注,其中藏品的取得、处置与返还更是广受争议。本文通过对收藏伦理相关议题的论述,总结国内外在藏品的取得、处置与返还等关键性问题上的规范及争议,反思博物馆收藏的举措及意义,为博物馆的运营及发展提供些许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