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振甫先生是一位受人敬重的老编辑.从一九三二年进开明书店校对《辞通》、编写通俗读物《班超》时算起,他从事编辑工作已经整整五十年了.在这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不仅校对和审读过很多书稿,积累了丰富的编辑经验,而且泛舟学海,潜心钻研,是一位杂学旁收,研究有成的学者.特别是多年来他对于诗词和古典文艺理论方面的研究,在社会上很有影响.他写的关于孟子、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人的文论,以及他的《诗词  相似文献   

2.
1983年2月4日,正值农历癸亥年立春。文化部出版局会议室中掌声阵阵,笑语盈盈,洋溢着一片春意。首都出版界120多人,应中华书局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的邀请,正在这里参加祝贺周振甫同志从事编辑工作50年的茶话会。今年72岁的周振甫,现为中华书局编辑、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北京《语言文学自修大学讲座》主编。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经他校对、审读、编辑的大型书稿有40多部。他在编辑工作之余,还撰写了《毛主席诗词浅释》等11部、计有240万字的专著。茶话会由国家出版委员会主任、中国出版工  相似文献   

3.
张辉冠  刘光祖 《传媒》2000,(6):10-10
江苏报刊审读起步较早,省、市两级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报刊审读队伍.省局报刊审读组所聘16位资深人士负责省属133家报刊的审读任务;所编《江苏报刊审读与管理》及时刊发来自各个视点的审读报告;每季一次的报刊审读会议定期交流报刊审读信息、通报宣传信息;一年一度的全省报刊审读工作组织奖,旨在推进全省报刊审读工作的深入开展.与此同时,各级报刊审读人员注重在实践中悉心探索,不断提高,形成了江苏报刊审读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4.
范军 《出版参考》2021,(1):47-51
一代编辑大家周振甫先生集"学者型编辑"和"编辑型学者"于一身.在其漫长的编辑生涯和研究历程中,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起过很重要的作用.从就读无锡国专的上世纪30年代学习此书,到80年代编校此书,再到后来展开以"部次条别之法"为特点的文史研究,周振甫以一本古代经典为依托,很好地将学习、编辑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对新时代的编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和《报纸期刊审读暂行办法》从规范管理的角度提出了期刊审读的规定.审读的目的是提高刊物质量,建立自主审读机制符合期刊出版管理规定,也是期刊发展的内在诉求.本文明确了自主审读的人员选择,审读的依据,审读形式、内容,审读的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周振甫     
周振甫从1932年进开明书店算起,从事校对、编辑工作,已经整整50年。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不仅审读、编辑了许多书稿,积累了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而且潜心研完古典文学,成为卓有成就的专家。 1932年10月,当时正在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学习的周振甫,经徐调孚介绍,进了上海开明书店。到开明书店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宋云彬校对朱起凤的《辞通》。之后,在王伯祥主持下,参加了校对《二十五史补编》的工作。周振甫在校对吕调阳的《汉书地理志详释》时,发现书中对水道有不少错误说法,写了一篇跋指出其错误,并将跋文附在书后。当时,开明书店要出版中学生丛书,由他  相似文献   

7.
杨若文  杨景伊 《今传媒》2009,(12):50-50
这多年被国家十分看重的出版物审读工作,其重要的一项是对出版物与出版行为的评价,它急切渴求媒介批评的理论武装。我作为陕西省出版物审读中心审读员,多年前在新华书店有幸发现并当场连读了王君超先生《媒介批评》的几段后,  相似文献   

8.
一、曲折的历程周振甫先生的《文心雕龙今译》(附词语简释)由中华书局出版了。它的出版,反映了近30年来古典文学界在“左”的思潮干扰下艰难探索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9.
标题的故事     
50多年前,我国著名漫画家丰子凯先生偶然翻阅《新闻报》,发现报纸上有篇文章的题目是《丰子凯画画不要脸》,他顿时大吃一惊,立刻审读全文。原来,文章是分析  相似文献   

10.
周振甫先生《李商隐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对李商隐研究有所创见,学术质量较高的著作。周先生研究李商隐有年,用力极勤,他是以进行学术研究的态度来选注这本集子的。周先生根据钱钟书先生提出的商隐以骈文为诗这一创见,从比较广阔的领域对李商隐的作品进行了探讨,取  相似文献   

11.
样章审读是《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明确要求的编辑工作流程[在《规程》中,样章称为试写稿(试译)稿,为表述简便,本文仍沿用业内的习惯叫法,称为样章].《规程》虽然将样章审读列入责任编辑工作范畴的组稿流程,但同时要求“复审和终审人员也要参与审读、讨论”,这一方面说明样章审读的重要,另一方面也说明样章审读是涉及三级审稿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仅从责任编辑的角度,谈谈样章审读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马国方 《今传媒》2007,(6):38-38
为了加强审读工作,提高出版物质量,我们于2006年创建了《审读日志》自审制度.《审读日志》是我处设计并印制的一本大16开本32个页码用于存档的资料册,分为四种类型(图书、报纸、期刊及内部资料出版物)进行编号登记.  相似文献   

13.
黄伊编《周振甫文集》的时候,同我打过一次交道。周振甫先生是我们很尊敬、很熟悉的编辑家和作家,在“五七”干校时我们还一同放过牛。1996年,黄伊和一些老朋友商议,要帮周先生出文集。黄伊就忙开了,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起,出版参考杂志社承办的“全国优秀审读报告评审”活动,自2014年启动,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两届.业内人士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赞许声不断.主其事者欲锦上添花,编辑出版《优秀审读报告专刊》.此事很有必要,对编辑培养和出版行业的良性发展具有很好的助推作用.作为该项活动的热心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受嘱写几句话,也算是反映一个老出版人的心声吧!  相似文献   

15.
冀勤 《中国编辑》2007,(6):76-78
结识周振甫先生还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事,记不得当时为什么去中国青年出版社访他,只记得他文质彬彬、不善言谈、一副书生气很浓的样子.1963年我进中华书局,在审阅陆侃如、牟世金介绍《文心雕龙))的知识读物时,突然想到周振甫已做了《文心雕龙》选注,就对文学组组长徐调孚同志建议,何不出个选注本,更便于读者阅读原著,调孚同志有同感,便派我去了解进展情况并酌情约稿。于是我第二次拜访周先生,并向他约了稿。而这桩事正式提上日程已是1975年我从干校回京恢复工作以后,读者看到这个选本已进入80年代了。  相似文献   

16.
王青 《编辑之友》2011,(2):123-126
周振甫1931年考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第二年10月由徐调孚介绍,进了开明书店当校对。那时当校对不像现在那样容易,而是要经过专门考试的。周振甫按开明书店的要求,将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加以断句,考得十分准确,审核通过后安排在编校部,帮助宋云彬校对《辞通》(一部类似《辞海》的大型工具书),接着又和同学卢芷芬一起帮助王伯祥编校《二十五史》(《二十四史加〈新元史〉》)和《二十五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报刊审读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越来越受关注。1988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了《关于加强报纸、期刊、图书审读工作的通知》,确立了审读工作的地位。之后,在面对我国报业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时,审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审读进入学术研究的视野。1992年,《报刊之友》创刊后开设了《审读探索》专栏,对审读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半月掇闻     
全国将建报刊审读网络系统 新闻出版总署近期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报刊审读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的要求,将在全国建立和健全报刊审读系统。新闻出版总署有一位署领导负责审读工作,并建立报刊审读小组,署报刊司负责指导全国新闻出版系统的报刊审读工作,各省新闻出版局应有一位局领导负责报刊审读,并建立报刊审读小组,报刊处具体负责指导本地报刊的审读工作。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周振甫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回想起先生在世时的许多往事,仿佛昨日,依然是那样清晰,真切,令人怀念。我与先生相识二十馀年,从先生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相似文献   

20.
李岩 《出版参考》2015,(1):11-12
对于“规范审读报告,提高图书质量”的主题,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一是要充分认识审读报告的重要性,二是撰写审读报告要特别注意的几个方面,三是中国出版集团在加强图书质量管理方面的几点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