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著名的特级教师李吉林认为,情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教学若要成功,就必须以情感为纽带。可见,语文教学时,教师必须注重情感因素。1.挖掘语文课本中固有的情感因素语文课本中的很多文章都包含强烈的情感,例如,说明文《只有一个地球》,作者在说明地球的美丽、渺小和资源的丰富之后,饱含深情地向人类发出呼吁: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  相似文献   

2.
"第十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两岸四地同教《只有一个地球》,其目的正如崔峦老师所言:"发扬各自特点,教有特色,鼓励创新,千姿百态中追求语文教学的本真,达到坚守大同并求异。"的确,四节课堂展现出的教学特色各异,个性鲜明。  相似文献   

3.
科学小品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这类体裁的文章的教学常常被边缘化.近期,我校开展了一次科学小品文"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选择了人教版第十一册的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地球》从人类生存的角度,采用举例子、列数字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只有简化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明确而集中,师生进行语文训练时才能目标明确,稳扎稳打,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有所收获有所长进。只有削剪了语文课堂的"繁枝",让点点"阳光"透进来,师生才能得以茁壮地成长。那么如何删繁就简,让低年级语文课堂"阳光烁烁"呢?一、明确低年级语文教学目标,不为他人做嫁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  相似文献   

5.
近日,笔者有幸与大陆同行远赴海峡彼岸,参加“全国第四届两岸四地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暨研讨会”,耳濡目染了台湾小学语文教学艺术。“能力本位论”是当前支撑台湾语文课堂的核心理念之一,深深影响着台湾语文教学的策划、预设与实施,这与大陆现行强调的语言文字本体有效实践显得那么接近。笔者试以台北市私立复兴国民小学林冠州同仁设计并执教的《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一课为例,撷取关要,谈谈语文能力的本体养护。  相似文献   

6.
近日,笔者有幸与大陆同行远赴海峡彼岸,参加“全国第四届两岸四地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暨研讨会”,耳濡目染了台湾小学语文教学艺术。“能力本位论”是当前支撑台湾语文课堂的核心理念之一,深深影响着台湾语文教学的策划、预设与实施,这与大陆现行强调的语言文字本体有效实践显得那么接近。笔者试以台北市私立复兴国民小学林冠州同仁设计并执教的《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一课为例,撷取关要,谈谈语文能力的本体养护。一、本体养护始于教学意识的开化意识决定目标,目标反映意识。试看林老师预设的教学目标:①协助学生阅读文章或欣赏影片,能从不同的角…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九册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的内容在单元内联系都比较密切。第三单元的内容皆为科技知识类,课文有《只有一个地球》、《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宇宙生命之谜》。第四单元的内容皆为革命题材类。课文有《我的战友邱少云》、《争画》、《一夜的工作》、古诗《长征》。这两个单元我均尝试了单元教学法,感觉单元教学法有不少好处,具有四大优势,值得推广。一、单元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学能力。单元教学时,先让学生集中精力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单元内所有课文,然后出示精心选…  相似文献   

8.
从生命的高度看,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不具有生成性的语文课就不具有生命性,而课堂中的生成缘于开放。一、开放的目标变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是语文新课程的核心所在,其课程目标必然具有开放性。这要求语文教学既要达到教材双基教学目标,又要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还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确定的基础性目标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提高性目标是:初步培养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查找资料,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培养环保意识;发…  相似文献   

9.
周小蓬 《师道》2013,(9):34-35
今年4月在台湾举行第六届两岸四地(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及新加坡创意语文教学交流活动暨第一届两岸四地语文教师典范教学演示研讨会期间,有8位语文教师分别展示了朗读教学、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教学、议论文的以读带写指导教学等8堂课例,课型多样,方式多元,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现了大陆、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语文教学各自的风采和特色,为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其  相似文献   

10.
肖旭 《小学语文教学》2002,(7):54-54,55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呢 ?前不久 ,在我市名师观摩讲习会上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一课 ,设计之巧妙 ,具有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美 ,令人耳目一新 ,真可算得上支老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又一脍炙人口的精品 ,也为我们更好地领会和贯彻课程标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请看教学片段 :精彩片段之一 :师 :(出示课题后 )同学们现在最想做什么 ?生 :读书。师 :那就读吧 ,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可以大声读 ,可以默读 ,可以和同桌读 ,也可以跟自己的好朋友读。(教室里一片琅琅的读书声 )师 :想读第…  相似文献   

11.
崔峦 《小学语文》2008,(7):34-36
2007年12月举办的两岸四地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有一项比较大的改革,即由四地教师同教一课书——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创作的著名童话《去年的树》。我们这样做的初衷是,通过四地教师对同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教学,能更清楚地了解各自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各自训练什么、怎么训练,以便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我们还有一个想法,  相似文献   

12.
言语表达的逻辑性,对增强言语表达效果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的言语表达做到正确、简洁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言语表达的条理性、逻辑性。笔者的这一观点,在听完我校五年级路老师的课之后,感触更深。路老师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他在引导学:生审题并弄清文章“告诫人类要保护地球”之后,设计了一个很好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注重读加强练强调实——《只有一个地球》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张琳莉《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分四部分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地球的知识,说明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首先,课文由宇航员在宇宙中遥望地球引入,介绍了地球的美丽壮观;接着把地球和茫茫...  相似文献   

14.
许慧  周波鸿 《山东教育》2000,(28):29-29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便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 ?  一、初读课文,激发兴趣 开课伊始,初读课文,教师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示通读课文。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个地球是怎样的 ?我们该怎样对待地球 ?学生在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之后,教师板书课题《只有一个地球》并在“只有一个”下加着重号,教师设问:“为什么说只有一个 ?”“我们人类能否在其他星球上居住生活 ?”让学生初步感知地球与人类关系是何等密切。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  相似文献   

15.
王爱娣 《师道》2008,(1):47-50
我曾参加首届两岸四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同文异教”交流会,由海峡两岸的教师共同展示了七堂语文现场教学课,它们是初中的现代文《背影》,分别由澳门、珠海的教师执教;高中的文言文《陈情表》,分别由深圳、香港、东莞以及台湾的教师执教。这次语文交流会,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海峡两岸语文教学的窗口,也使我对中国语文如何教学的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目前仍处于“震荡”期的中国语文教学多了一些现实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史金霞 《师道》2012,(2):40-42
一个朋友在读了我的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专著《不拘一格教语文》之后,这样写道:“《不拘一格教语文》不但指向老师的备课上课,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的教学案例也真实地谈起了教学管理。没有老师对于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教学组织、教学目标都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27课,编入了《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使我这个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又正为人类对地球的破坏而忧心忡忡的教师顿感:此文编得好,编得是时候。但如何上好这一课,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篇课文的社会作用,是始终萦绕在我脑际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把语文阅读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课堂,小到一个字的读法,一个词的解释,大到学习目标的设立,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师都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参与。只有教  相似文献   

19.
一、走进文本,了解环境科学知识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专门介绍环境科学知识的,正确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环境科学知识。如,《只有一个地球》一课,通过形象的比喻、具体的数字介绍了美丽的地球,然后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最后又指出除了地球我们别无去处,从而让学生明白,必须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钱塘潮的形成》对潮汐的形成到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语文第十册《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这是一个假设用喻。如:他是一个执著而顽强的人,在人生的长河中,犹如一个永远劈波斩浪的冲浪者。要想把“他”比作“冲浪者”,得有把“人生比作长河”这个假设条件。如果假设条件不充分,则容易引起学生理解上的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