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光怀 《编辑之友》2016,(10):71-75
“中国梦”是一个综合性传播符号,包含国家梦、民族梦和人民梦三个层面的话语主体,国家梦和民族梦属于集体话语,人民梦兼具集体话语与个体话语的双重属性.不同话语主体具有不同的内涵,共同构成一个话语整体.在叙事模式上, “中国梦”具有宏大叙事和个体叙事的双重属性,国家话语和民族话语偏向宏大叙事模式,人民话语偏向日常叙事.不同叙事模式具有表达同一话语主体内涵的适应性,在传播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话语主体、不同的传播语境和不同的受众群体,灵活运用不同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2.
作为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的中国新闻奖,其每年颁奖都成为新闻界年度盛事,而设立于2010年的国际传播奖,已然走过十个年头。在这十年中,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历经变动,在保证报道主题价值意义的基础上,协作共促,经历了探索阶段、调整阶段、发展阶段,不断通过理念和行动创新,向成熟迈进。在探索阶段的叙事层次上,由宏大国家叙事逐渐走向多元叙事;叙事语态上,凸显人文理念;叙事视角上,"自我"转向"他我"。在调整阶段的报道方式上,突破固有报道理念;报道风格上,开拓平等视角;报道模式上,提升可看度。在发展阶段的话语表达方式上,重塑国人形象;话语报道形式上,讲好中国故事;话语呈现模式上,强化新闻多元与回归。诸多的创新表达手法,体现了中国媒体话语形态的重大转变;而话语自信的综合提升,正是国家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明证。  相似文献   

3.
电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建构功能要求电视的叙事、主题和视听语言等复合策略能够支持并维护显在的意识形态价值信息,电视媒体是民族文化的认同中心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建构中心.电视作为一个共享的视听共同体,既要提供参与到民族共同体中的文化模式,也要实现意识形态的建构功能.电视文化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在推进当代中国的民族国家共同体实践进程中,应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伦敦奥运会有何不同以往、值得一书,媒体传播多元化应该算一项.作为奥林匹克运动四大支柱之一的媒体传播,通过伦敦奥运会以前所未有的多元和广度展现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奥运会是一项全球盛事,也是绝佳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凝聚力、提升中国媒体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机会.具体说来,应该重点把握以下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黄璐 《青年记者》2012,(35):31-32
奥运会奖牌榜直接反映各国体育代表团的整体实力,间接暗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的国际地位,历来受到诸国媒体的追捧与关注。媒体在国家取得的奥运竞技成绩与"国家强大"意义上,在运动员表现出的拼搏精神与"民族自信"意义上建立某种联系,建构国家的媒体形象,展示国家的富强安康。媒体善于讲"好故事"的能力与策略格外重要。奥运会奖牌榜的媒体报道并不是简单地公布比赛结果和实时更新数据,  相似文献   

7.
如何做好重大体育活动的电视直播,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电视直播是当前我国体育电视媒体面临的重任。本文旨在从媒介事件的角度分析体育直播的文本构成、形式及其意义,解构体育媒介事件的叙事模式,为2008年奥运会的体育直播报道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李雪萍 《新闻爱好者》2008,(12):111-112
2008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我们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风采和实力,也让每一个中国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奥运会期间,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元素到大小媒体狂轰滥炸般的报道,身边的各种产品都和奥运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政治传播批判视角:青奥会的品牌优势与媒体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璐 《新闻界》2012,(1):47-49
青奥会是基于普适价值观、公平正义、群体身份、市场潜力等要素定义的全球青年品牌赛事,赛事品牌优势在于推行全球普适价值观和建构青年群体身份认同.青奥会的全球媒体形象紧密围绕青年的性格特点建构神话想象,高度契合奥运会的神话传统,致力展现青年的纯真与活力,存在三种媒体形象建构模式,即表现文化多元与城市活力的新加坡模式,表现新生力量与中国崛起的南京模式,表现清新和激情元素的重塑西方模式.本文从政治批判视角分析青奥会的品牌优势与媒体形象,以理解青奥会的文化政治本质,服务于中国体育赛事建设与媒体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文迪 《新闻前哨》2022,(12):50-51
2021年东京奥运会中,我国主流媒体关于奥运冠军的新闻报道在叙事主题与叙事意义生产上呈现出新的特征。主流媒体奥运冠军报道进一步回归奥运理念与体育精神,以全红婵夺冠报道为例,主流媒体在运动员明星化、典型教育、奥运吸引力方面创新叙事策略,结合日常叙事与宏观叙事,在新传播语境中建构话语体系,为推动体育强国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1.
徐媛 《编辑之友》2018,(6):18-23
数字媒体时代,儿童阅读内容的跨媒介生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儿童读物的生产模式和权力结构,且使儿童阅读内容呈现更为丰富多元的态势.文章在媒介融合视域下,探究儿童阅读内容跨媒介叙事的内在逻辑,以及这种跨媒介叙事模式为我国儿童阅读市场中优质内容资源的出版运营提供的借鉴意义.研究表明,儿童阅读内容的跨媒介叙事以改编的方式,选取优质故事内核,依托不同媒介平台特性拓展故事内容以建构“叙事品牌”,通过媒介平台间的协作互通形成“互媒”特质,进而建构故事世界,最终达到完善儿童阅读体验、吸引受众持续关注和参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社交媒体环境下,身份焦虑逐渐郁积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基于叙事主体多元化、叙事内容丰富化、叙事方式和渠道多样化、叙事结构非线性化的网络传播叙事模式,社交媒体环境中的身份焦虑呈现出狂欢式的符号表达、非理性的情感倾向、仪式化的群体分享等传播特色。精英崇拜的社会心理、新时代的技术赋权、消费主义下的特殊文本、社交网络中的模因传播模式成为网络传播叙事语境下身份焦虑问题出现的重要动因。我们应多维思考去应对身份焦虑问题:一是了解社交媒体使用对身份焦虑的影响,厘清社交媒体环境下身份焦虑的成因;二是建构社交媒体环境下身份焦虑的评估体系;三是发现应对社交媒体环境下身份焦虑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李红 《今传媒》2023,(4):117-119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强调,把国际传播上升到战略传播的重要位置。我国的体育事业在国际传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影响着国家形象的建构。本文以历届奥运会中国乒乓球代表团为例,对国家形象建构路径、建构困境和建构策略三方面进行探析。国家形象建构路径:主流媒体引领,而后新媒体渐进融入;突出情感叙事;用户呈现集群化特点。国家形象建构困境:主流媒体报道刻板严肃,偏离受众期待;传播语境上存在隔阂;赛事舆论缺乏引领。对此提出国家形象建构策略:主流媒体改变自己过于严肃的形象,跳出“官腔”桎梏;打破国际传播隔阂;净化舆论空间,做好舆论引领。  相似文献   

14.
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经播出便受到观众赞许,其大胆创新节目叙事艺术使"文物活起来",用"记录式综艺"的叙事模式讲述文物的前生今世,用多元叙述者表达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记忆,用丰富的叙事技巧强化视听感受,带给观众全新的文化类电视节目体验.  相似文献   

15.
张敏 《新闻世界》2010,(12):60-61
叙事是对事件的叙述,一般分为传统叙事和以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叙事。要完成故事的叙述和传播,实现叙事的价值,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媒介。不同叙事媒体之间、同一叙事媒体的不同艺术门类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转换。叙事媒体转换就是将一种媒体的叙事艺术作品转换为另一种媒体的叙事艺术作品。本文探讨的是如何实现由传统叙事向电视叙事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集体记忆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进程中沉淀下来的情感、文化和信仰。纪录片为传承与建构民族集体记忆搭建了纪实平台。"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随着传播语境的变化,媒体的内容生产、传播渠道与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互联网信息时代催生了碎片化、视频化的阅读体验。微纪录片简短精巧,兼具视听作品立体形象的视觉表现以及迅捷的分享互动,适应了互联网的传播逻辑和语态。微纪录片成为主流媒体建构集体记忆并创新性表达的新形态,以新华社《国家相册》为例,从现实语境和叙事策略方面阐述微纪录片对我国唤醒民族集体记忆的影像叙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奥运会开幕式既是一个媒介事件,也是一个宏大的国族叙事;对外构建国家形象,对内激扬民族主义精神.开幕式作为一场"跨界仪式",调适观众的观赏心理,以帮助观众进入奥运狂欢的视觉狂欢情境. 一、线型叙事结构 国际奥委会固定了奥运会开幕式的总体结构,按照垫场演出、倒计时、开幕、升国旗、会旗、运动员入场、火炬点燃仪式进行.可以由主办国自由发挥的只是开幕式的文艺表演和各个环节视觉呈现形式的创新. 学者丹福思在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国家是如何被叙事时认为,往往是从国家的"诞生"开始,继而是"时代的到来",直至"成熟"①.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正是按照这样的逻辑关系,以时间为序列,线型展示了各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的总体构架.线型又称故事型,是情节的形式分类,它表明情节发展的轨迹,显示情节的组织关系②.  相似文献   

18.
从2008年到2022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激动的心情相似,却呈现出两种不同风格的中国叙事.奥林匹克五环见证了 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体育事业的进步,见证了中国与世界更紧密的连接,因而,当下的我们不用再对五千年的文化一一赘述,而是更多地把"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媒体也逐渐从宏大叙事转向个体叙事,从浓墨重彩走向...  相似文献   

19.
张李锐 《中国出版》2023,(11):13-17
随着媒体融合不断走向深入,党的理论传播面对的整体环境、平台媒介、传播方式、话语体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理论传播面临更激烈的注意力争夺和圈层受众突破,传统媒介时代“橱窗式”的信息展示和“严肃说教”的基调日渐式微,急需一种沟通叙事来占领认知高地。另一方面,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为提升理论传播速度、广度和热度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使得理论传播赋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具想象空间。因此,本研究融合建设性理论与政治沟通理论,从3个方面阐释媒体建设性沟通策略如何赋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以“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议程设置迎合主体的多元协同,以“解释性”叙事与“解决性”叙事建构信息框架,以“非理性”因素实现情绪动员。  相似文献   

20.
周宏伟  匡野  宋馨谷 《传媒》2024,(2):50-52
智媒时代,技术革新推动媒体叙事呈现开放多元新态势,对传统叙事语言带来冲击,互动叙事形态构成的媒体传播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探求智媒体中互动叙事传播形态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以智能生成、动态交互、辅助优化为要素的媒体产业传播策略,从情感传递性、参与体验感等方面进行拓展性思考,探讨人工智能助力下媒体生产与传播策略融合的价值,以期为互动叙事研究架构提供理论延展,拓宽智媒体传播策略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