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遏制高校腐败案件频发的现象,构建符合我国高校特点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大背景之下,是高校实现良性发展的紧迫任务。当前高校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仍然存在教育效果不佳、制度执行不力、监督机制失衡等问题,必须从政府、社会、高校三个层面,以权力运行监控为主线,以反腐倡廉教育为基础,以法治反腐和制度反腐为支撑,以信息公开为突破口,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惩防体系,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推进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新形势下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实现高校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需要通过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教育机制、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制度防腐机制、依法惩治机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体系,努力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长效机制,不断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分析当前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入手,就构建高校惩防体系提出了:一是必须深刻领会中央关于建立健全反腐体系实施纲要中的精神实质;二是必须全面坚持工作中的原则要求;三是必须正确把握认识上的五个特性;四是必须努力突出机制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包括“惩治、预防,治标、治本,教育、制度、监督”等主要要素。它们既有相对独立的丰富内涵,又有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些主要要素的有机统一,构成了惩治和预防腐败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反腐倡廉工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国有企业,要建立和推行具有国有企业自身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就要以处理好"四个关系"为基础,以抓好"四个环节"为关键、以建立和推行"四个机制"作保障.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预防腐败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有针对性地向青年学生灌输反腐倡廉知识,强化他们的使命意识、服务意识、模范意识、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基础、要求、动力、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完善规范有序的预防腐败管理机制,是建立健全高校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之一。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对于从源头上防治高校腐败问题的发生,具有根本性、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从源头抓起,从管理和制度入手,建立和完善规范有序的高校管理机制,防范高校违纪问题的发生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我党的既定方针。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说到底,腐败就是权力的滥用。保证权力在法治范围内规范运行是反腐败取得彻底胜利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探讨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构建和法律建设,以利于利用法治的力量来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针对高校反腐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力这三个导致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构建高校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其实质,就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度体系,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加强监督制约,发挥监督的约束作用。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其有效途径、重要环节、具体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校构建预防腐败制度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是有效预防腐败的根本保证,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制度体系是遏制高校腐败的关键。当前高校应从坚持规范性、系统性、有效性、严肃性等基本原则出发,构建包含民主决策、规范管理、有效监督等基本框架的预防腐败制度体系,并建立健全保证制度到位、管用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鸳鸯针》是一部针对明末社会腐败现象痛下针砭的拟话本小说,它通过具体的人物和故事,揭露了科场的腐败、官场的腐败、商界的腐败以及下层社会风气的败坏。作者开出的药方首先是在选拨人才方面不必迷信科举,让绿林中人也为国家效力,其次是要求官员正直廉明,宽厚仁恕,以德报怨,感化坏人;再次是提倡诚实守信,反对损人利巳;提倡贞洁,反对纵欲。他对社会的揭露是有力的,但他开出的药方几乎是无用的。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各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教育腐败现象.为此,2001年IIEP启动了教育伦理和教育腐败专项活动.几年来,IIEP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我国开展教育廉政建设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拉美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债务危机。这场危机持续时问特别长,涉及范围特别广,债务数额特别大,对世界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作为西方金融中心和支柱的美国对这场危机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分别提出了解决债务危机的“贝克计划”和“布雷迪计划”。  相似文献   

14.
当前网络上一度火热的"裸官"现象,反映出新时期腐败形式发生了变异,同时曝露出当前我国治理腐败的相关制度与现实问题的衔接上出现了漏洞。本文正是从"裸官"现象的近况描述入手,来分析这一社会腐败畸形现象产生的现实原因,相应从完善国家形态的民主监督机制和培育社会形态的民主监督机制两个层面提出一些预防治理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由张之洞主持制定的癸卯学制的诞生,开启了中国教育体制的近代化进程。其主导思想就是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观。  相似文献   

16.
固始方言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和"俺","我"只能用于个体自称,可作主语、宾语和领属语;"俺"可兼指单复数,没有排除式和包括式之别,主要用作领属语,其次用作主语,较少用作宾语,与"我"相比,用"俺"自称常有客套、礼貌、谦虚等语用意义,无论是叙称还是对称,"俺"均可用在亲属称谓词前。固始方言第一人称代词系统具有北系官话和南系官话的交融过渡特征,本研究对于了解汉语方言人称代词系统的演化过程和发展趋势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学概念在教育学理论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我国学者所阐明的、目前在国内通行的教学概念,具有清晰的内涵和明确的外延,能够合理而充分地解释、说明、指导教学这种复杂的人类活动。这一概念的形成与科学化,走的是一条国际化的道路,它继承了中国古代教育中"教"与"学"统一的思想,吸收了西方关于教学的科学研究成果,借鉴了苏联教育学关于教学概念的阐释。教学概念的核心精神即在"教学"中"教"与"学"是统一的,只有理论研究或实践中着力有所侧重的情况,不存在"分"或"合"的问题,一旦真的"分开",则教学就消失,就不复存在。在今天的教学实践与改革中,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心的现象,如在提倡学生的能动性时经常会贬低甚至无视教师主导的必然性;孤立、人为、贴标签式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将学生的个人体验与经历神圣化,主张课堂上学生自我理解、自我解读;等等,其思想和理论根源,几乎都与对教学概念认识与理解的偏差有关。我国学者自己形成和建立的教学概念,不仅吸收了西方的研究成果,也与自己先人的思想一脉相承,发扬了整体辩证思维的民族传统优势,有着相当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可以说,补充了乃至超越了西方一些至今将"教"与"学"分而治之的研究,能够比较好地说明、解释和指导教学。  相似文献   

18.
"仁"与"众善"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以"一以贯之"评价自己的学说,何晏在<论语集解>中也作了进一步阐释,客观上指出了孔子学说的思想核心与其繁富学问的联系:以"仁"为核心建构起伦理学、天命观、人才观等众多内容,它们依"仁"而立,为"仁"而成,在"仁"的统摄下形成了一个包含多元因素、多种内容层次的思想体系,共同为平定乱世、重建社会秩序而服务.孔子和何晏的阐释有助于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王符<潜夫论>中"人道曰为"的认识论思想是王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符本着赞学重实、求真理性之态度,从认识的来源、认识的过程、认识的途径和判断认识真伪的标准等四个方面对其认识论思想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梳理和全面的论评,并就其认识论思想在他整个思想体系中的作用,给予了恰当的定位.  相似文献   

20.
"形"与"神"是中国人物画历来所探讨的话题,"形神具备"是中国人物画的一个审美标准,"以形写神"则是中国人物画的特点和绘画思维的基础。后人又把"形"与"神"的认识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我们在绘画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实际,来理解"形"与"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