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柯尔律治的诗数量不多,但其被称作“魔幻三杰作”的代表诗作《古舟子咏》、《克里斯特贝尔》和《忽必烈汗》都脍炙人口,是英国诗歌中的精品佳作。他一生做诗不缀。中年时热衷于研究以康德、谢林为旗手的德国唯心论哲学。他的诗人气质、他的怪癖、他的个人魅力、他的吸食鸦片.尤其是他的文学理念,都使他成为文学史上极具人气的杰出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对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对文学的影响尤为突出。但丁的《神曲》就是一部深刻阐释基督教文化的文学作品。《神曲》的整体结构充满了神性色彩,象征性、寓言性的手法表现得非常突出。《神曲》对基督教文化的深刻阐释强化了西方文化体系中精神信仰的地位,从而对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童年总是诗意地飞翔于畅想的蓝天,童年总是钟情于魔幻的乐园。童诗,恰是童年最好的表达方式。在童话的王国里,借助于畅想和魔幻的羽翼,儿童还可以徜徉于各种学科之间,发现更多充满妙趣的诗想。《好玩的数学诗》这一堂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一、有魔幻式的畅想,体现了写童诗就是尝试精神历险的理念诗歌需要通过魔幻来达到超验的境界。儿童也特别擅长魔幻式的畅想,乐于享受一种精神历险的体验。魔幻式的畅想,是孵化诗想的重要途径。诗想,就是诗的思想。童诗从诗想开始,诗想比什么都重要。诗想从何而来?对于物象加以"魔幻化"就是一  相似文献   

4.
文章把视角转向叙事层面,认为《神曲》之所以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很大程度在于它的叙事方式:与它之前的《荷马史诗》的线型叙事方式不同,《神曲》采用的是立体空间的叙事方式,这就树立了西方文学史上的空间叙事范型,而这又与《圣经》的结构方式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5.
《诛仙》是中国当代玄幻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而《哈利·波特》系列是西方魔幻小说的翘楚,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影响力.两部小说虽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在故事情节、世界设定上都有许多共同之处.这反映了全球化趋势下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以及全世界人性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6.
柯尔律治的诗《古舟子咏》是一首叙事诗,具有小说中的一些典型特征。《古舟子咏》具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其哥特式风格主要体现在哥特式背景、人物、梦幻、哥特式意象、词汇、可怕的画面、哥特式气氛、犯罪、宗教、血腥、哥特式故事情节和主题等方面。《古舟子咏》中的哥特式风格有效地渲染了诗的气氛,强化了诗的主题,创造了极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魔幻小说属于幻想文学类型。现代魔幻小说有不同于其它小说类型的审美特点。它运用魔法、巫术的思维特点建构起一个“架空世界”。《魔戒》1954年出版后在西方引发了魔幻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本文将主要分析发表于现代的、以文学文本的形式存在的侧重于其文学价值的现代魔幻小说,并具体以现代受众甚广影响较大的《魔戒》和《哈利.波特》为代表性文本进行个案分析。  相似文献   

8.
《大连大学学报》2016,(4):71-74
但丁的《神曲》和吴承恩的《西游记》,作为东西方文学的两部经典之作,不但都具有神话色彩的共性,还存在着同样的救赎母题,经历原罪、赎罪、获救这一救赎历程。《西游记》以佛教文化为根,《神曲》以基督教文化为本,二者虽存在很多差异,但在描写主人公的救赎历程方面却殊途同归。本文从《西游记》与《神曲》中所反映出的救赎原型母题揭示其中的共性。  相似文献   

9.
李明刚 《考试周刊》2009,(25):21-22
前辈评论家说过莫言的《生死疲劳》受西方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多少有点《百年孤独》的味道,充满奇幻色彩。莫言自己说:“魔幻是西方的资源,佛教是东方的魔幻资源,六道轮回是中国的魔幻资源。《生死疲劳》便是以佛语开篇用轮回做结的中国式魔幻。”小说通过地主西门闹被镇压后,经历六道轮回,  相似文献   

10.
相信不少人最喜欢神奇魔幻的事情,我也一样,所以从小就特别爱看具有魔幻色彩的文学作品。小时候最喜欢中国古代的《西游记》,上大学后又喜欢上外国的《指环王》。这两部作品(包括原著和影视作品)看了不下十遍。当我的脑海里,这两部魔幻巨制一起出现时,我能感受到从魔幻小说中反映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此诗写于1802年,于1807年首次发表。在这首短诗里,华兹华斯表现了希望永葆儿童时代的天真纯洁和对自然的热爱的愿望。他的朋友柯尔律治(Coleridge)有一段话可以作为此诗的题解:  相似文献   

12.
船山说《诗》,对兴观群怨有不少独特的见解.这从里入手,可以找到船山诗论的基本特色。兴观群怨是诗歌的几种社会功能。孔子论《诗》,说它具有这样的功能,自这以后,人们长期讨论这个问题。它在中国传统的诗歌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汉人说《诗》,一首一首地审视它们的社会功能,最典型的代表是《诗序》.它标明哪首诗是“美”,哪首诗是“刺”,或者是“闵”、“戒”、“思”、“忧”之类.没有明白标出这类字眼的,字里行间仍然有一层类似的意思在内.《毛传》标明一百一十六首是兴诗。虽然大家对这个“兴”的认识不尽一致,但可以肯定它是诗的一种功能.  相似文献   

13.
初瑶 《文教资料》2012,(33):131-133
一直以来对《神曲》创作手法、人物形象的研究较多,虽然也有很多对于《神曲》宗教思想的研究,但这一点对于中国文学影响的论述较少。在这里,笔者将从但丁的代表作《神曲》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于宗教虔诚的情怀引申到但丁自身对灵魂的思考,以及这种思考对现在中国文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严莹 《少年科学》2007,(12):10-15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你读过吧?是否记得书里面有好多具有魔法的植物?魔药学的课程还专门介绍这些植物.不过,这些魔法植物毕竟是魔幻小说中的描写.现实生活中,它们真的存在吗?这就为你揭开谜底!  相似文献   

15.
起源于拉丁美洲的魔幻文学流派在世界文坛上掀起了一股强劲的魔幻旋风,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更是获得了骄人的销售成绩。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下,从诗学的角度解构《哈利.波特》,魔幻文学作品叙事文本的不稳定、不确定、非连续、无序、断裂和突变的叙事特点,充满喧嚣、动荡、怪异、魔幻、神奇、灵异的意象结构一览无余,它打破了精英主义文化视域下对文学审美观的话语霸权,在当今这个普遍缺乏想象力的功利社会中,西方魔幻文学作品为读者提供了一场娱乐盛典,体现了诗学美本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但丁的《神曲》是关于诗人在地狱、炼狱、天堂这三界的游历,而这三界实际上都是人死了以后的去处.也就是说,但丁所进行的是一次在死亡之国的旅行.所以,读《神曲》,始终有一个问题在我们的头脑中徘徊:但丁为什么要在他的生命正处于人生道路的顶点时去做一次“死亡之旅”?他为什么要在他的生命最强盛、最辉煌的时候去面对死亡呢?因为,但丁在《神曲》中开始游历的时间是1300年,这年他35岁,按照他自己的观点,这正是人的生命力达到顶峰的时候.有一位东方哲人说过:“回忆、冥想、思考死亡是老年人的事,而年轻人是活泼地面对生动的世界和生命.”但丁为什么正相反呢?追寻这一疑问是我们特别是作为东方人的我们理解《神曲》的一条门径.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有5首以“东门”为题的诗,它们分别为《郑风》中的《东门之(土单)》、《出其东门》和《陈风》中的《东门之(木分)》、《东门之池》、《东门之杨》.自汉代解《诗》以来,以“东门”为题的诗主要有是“淫诗” 还是“贞诗” 的两种分歧.  相似文献   

18.
《神授·魔岭记》是一部魔幻小说,以神魔、精灵、穿越等为题材。但是不同于西方魔幻小说,《神授·魔岭记》加入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藏区的地方性知识、藏族人民的心理特质等,而这恰恰是这部小说的灵魂。故事的主线是阿旺罗罗带有魔幻色彩的英雄故事,暗线是史诗《格萨尔王传·魔岭大战》的情节线索。梅卓通过格萨尔王精神的延续者、神授艺人的代表阿旺罗罗的成长经历实现了与史诗《格萨尔王传》的远隔千年的对话。梅卓在小说中还展示了当代藏族人民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本文主要通过泰勒《原始文化》中的万物有灵论来分析《神授·魔岭记》中的人与自然,展现梅卓的万物有灵、互为依存的自然观念,并对万物有灵思想进行现代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但丁是欧洲中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中世纪后期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展开,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逐步融合,但丁也积极接受并吸收东方文化,并将其结合到《神曲》创作中。在但丁《神曲》有关东方的描述中,也表现出东西方文化碰撞初期的隔阂与排斥,对但丁创作之源的追索有助于我们了解中世纪后期东西方交流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20.
歌德的《浮士德》和荷马的《伊里亚特》、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被称为欧洲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历来享有崇高的声誉。别林斯基说:“无可争辨,歌德的《浮士德》是我们时代的《伊里亚特》。”“《浮士德》是当代德国社会的一面完整的镜子”。丹纳指出:“近代两部巨大的史诗,《神曲》与《浮士德》是欧洲史上两个重要时期的缩影。《浮士德》确实是一部时代生活的广阔的史诗,它规模宏大,包罗万象。但是在诗剧中,歌德正是以其艺术家对生活本质深刻的洞察力和卓越的艺术手腕塑造了浮士德这个世界著名的典型形象才获得如此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