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创建背景 自执掌中国政权以来,满清政府一向以天朝大国自居,然而,鸦片战争的无奈落败与《南京条约》的耻辱签署,使满清政府在面对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日 益深感屡次与帝国主义各国列强交涉时由于语言不通、文字隔阂对国家主权利益所造成的极大伤害.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不断要求扩大在中国所取得的权益,加紧滋扰和侵夺中国沿海港湾,或深入内地攫取路矿资源,或披着合法外衣从事各种非法贸易活动。清政府为维护主权和尊严,与帝国主义列强进行了一些斗争,  相似文献   

3.
《档案天地》2008,(1):F0003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不断要求扩大在中国所取得的权益,加紧滋扰和侵夺中国沿海港湾,或深入内地攫取路矿资源,或披着合法外衣从事各种非法贸易活动。清政府为维护主权和尊严,与帝国主义列强进行了一些斗争,颁布了一系列防范性的法令条文。  相似文献   

4.
中国早期的英语教学源于外国教会学校在华的设立.从1840-1860年,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除了对中国进行残酷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外,西方列强开始以教会办学等形式公开在中国进行文化教育活动[1].  相似文献   

5.
晚清政府的条约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效民 《历史档案》2006,7(1):78-83,91
清政府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战败,英法联军轻易占领北京,中英、中法签订《北京条约》,沉重的打击和残酷的现实终于击碎了晚清统治者的天朝梦幻。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统治者开始重新审视其传统的对外观念和外交。从1861年始,晚清中国开始实施条约外交。所谓条约外交就是指晚清政府在中西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外交方式,它以儒家的诚信思想和国际法原则为指导,以履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手段,目的是求得与列强的和解与平等,保全和局,以便开展自强运动,从而维护晚清摇摇欲坠的统治;同时,晚清统治者还希望借助条约来限制列强条约之外无止境的索求,维护中国尚未丢失的权益。  相似文献   

6.
张华  杨静 《兰台世界》2009,(8):64-65
晚清时期,西方列强因为殖民需要,积极对华语言输出;而被动与西方交流的清政府,也需要研习西方语言进行政治外交,二者推动西方语言在华迅速传播,尤其促进了西方语言在学校中的规范化教育。  相似文献   

7.
晚清时期,西方列强因为殖民需要,积极对华语言输出;而被动与西方交流的清政府,也需要研习西方语言进行政治外交,二者推动西方语言在华迅速传播,尤其促进了西方语言在学校中的规范化教育.  相似文献   

8.
近代,清政府在面对西方列强时,表现得腐朽无能,步步退让,以至于丧权辱国。但在关于澳门地位问题的多次谈判中,却表现出少有的坚持。清政府与葡萄牙方面虽然针对澳门地位问题先后多次谈判,但直到清廷覆灭,也没有放弃澳门的主权。  相似文献   

9.
穆欣 《北京档案》2000,(12):46-47
1900年8月,八国联军进行了野蛮地烧、杀、抢、掠之后,列强的使臣们立刻把注意力集中到清政府举行议和的谈判上.各国都打算通过谈判,从中国勒索到尽可能多的权益,并进一步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杨丽沙 《兰台世界》2012,(28):69-70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1.政治背景.19世纪末,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狂轰滥炸之下,清政府封闭的国门被打开,清政府同西方入侵者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以及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一步一步加深.这时,中国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觉醒,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咸丰末年俄商赴京贸易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路通商在清代中俄关系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为增加财政收入和解决西伯利亚地区居民的生计问题,俄政府推行逐步扩大对华陆路通商范围的政策。而清政府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对俄国的通商要求则采取抵制的态度。咸丰末年,清政府内外交困,俄国趁机在华扩大通商权益。因中俄《北京条约》中有关贸易条款的含混.引发的中俄间关于俄商赴京贸易的争端,便在这种背景下产生。  相似文献   

12.
马歇尔使华被看作是二战后美国巩固国民党政权的地位,以维护美国在远东地区利益的重要举措。《中央日报》作为国民党机关报,其在马歇尔使华一年中的报道宣传,折射出马歇尔与国民党的矛盾分歧。通过梳理《中央日报》对马歇尔使华的报道,可以透视国民党对马歇尔调处国共矛盾的真实态度。  相似文献   

13.
在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劳资矛盾相当尖锐。面对这些矛盾,工会方面以往似乎没有太多作为。现在,全国总工会接连打出的三招,起码表明了一种积极维护工人权益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总理衙门是清政府为了适应与西方列强打交道而建立的,本文基于总理衙门建立和英语文化在中国传播的相关背景,对其传播方式及影响等方面作了简单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自1931年中日开战,日军在中国北战场接连得手。"八一三"淞沪抗战后,蒋介石一面坚持抗战,一面出于国际战略上的考虑,即把战火引向集中了英美各国在华利益的上海地区,从而使列强再不能隔岸观火,最终出面调停或干预,达到"以夷制夷",阻止日本侵略以结束战争的目的。因此,中方上自蒋介石本人,下至驻列强使团都在积极寻找路子,请求第三国出面调停。对于中方的请求,英美法各国  相似文献   

16.
英语作为西方文明与中国古代文明相撞击时的主要沟通语言,也是清代的口译人员要掌握的一种主要外国语言,更是清政府与西方列强进行外交和贸易活动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7.
海关是国家监督管理进出境事务的重要行政机关。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海关管理权很快被外国侵略者夺去,列强在中国务通商关口派驻了大量官员和工作人员,这些帝国主义在华的代理人不仅控制着中国海关,而且还插手中国内政外交,在加深中国的殖民化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从馆藏税务处档案选出的这件史料中,记载了当时来华的全部海关人员的姓名、职任及到华时间,对深入研究近代海关史有重要参考价值,现予刊布。  相似文献   

18.
从1840年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无情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列强的入侵,与中国封建势力的结合,鱼肉百姓,践踏国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反抗.  相似文献   

19.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在中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入侵的逐步加深,各国新闻界也加快其驻外事业在中国的渗透与构建。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面的抗日战争开始了。这既是中国革命的又一高潮,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重要一环,自然获得了世界的关注。这时在华外国记者的人数达到了近代历史的最高点,他们对中国革命的报道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不但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王宠惠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废约思想。王宠惠认为,对于旧约要予以承认和遵守,对国际公法要严格遵循。由于不平等条约存在诸多弊害,并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权益,他提出要通过多种有效途径进行废除。为了实现废约目标,王宠惠积极参加国民外交运动,与西方列强交涉领事裁判权,促成中英新约顺利签订,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与西方列强的交涉中,王宠惠采取了较为强硬的态度,迫使西方列强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使中国收回了部分权益。但由于受诸多历史因素的限制,他的废约思想及实践也存在对帝国主义列强妥协和抱有幻想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