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滴定突跃     
滴定突跃是分析化学滴定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滴定突跃,即计量点前后±0.1%误差范围内溶液PH(或PM)的变化范围。滴定分析一般借助指示剂指示终点,而滴定突跃是选择指示剂的依据,这正是研究滴定突跃的意义。在教学中滴定突跃一般是通过作图绘制相应的滴定...  相似文献   

2.
在酸碱中和滴定的教学中,利用pH传感器与数据采集技术绘制pH曲线,让学生体会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的pH突跃,使学生通过四重表征来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和滴定的滴定终点 ,要借助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那么是否任何一种指示剂都可作为某一中和滴定的指示剂来确定滴定终点呢 ?事实并非如此。也就是说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是有一定原则的。下面以0 .10 0 0 mol· L- 1Na O H标准溶液滴定 2 0 .0 0 m L ,0 .10 0 0 mol· L- 1的 H Cl为例来加以说明。这一滴定的基本反应为 :  Na OH HCl Na Cl H2 O在这一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中溶液 p H值的变化可分以下四个阶段来考虑。一、滴定前 (消耗 Na OH标准溶液的体积为 0 )这时锥形瓶中只盛有 2 0 .0 0 m L0 .10 0 0 mol· L- 1HCl,故溶…  相似文献   

4.
在络合滴定分析法中,对于滴定生成1:1型络合物的滴定体系,其被滴定金属离子浓度、生成络合物的稳定性,滴定误差及滴定曲线PM(PM′)值突跃范围大小之间的关系,未曾见到定量的描述公式。本文推导出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公式。并进行了络合滴定分析可行性和滴定曲线PM(PM′)值突跃范围大小的定量描述,且应用于计算等当点PM(PM′)值和PM(PM′)值突跃范围。均得到了满意的结论。在络合滴定分析法中,对于被滴定金属离子浓度,生成络合物的稳定性、滴定误差及滴定曲线PM值突跃范围大小之间的关系,未曾见到定量的描述公式。本文推导出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公式,并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5.
引言对于强碱(酸)滴定强酸(碱)的滴定分析可行性和酸(碱)的浓度与相对滴定误差及滴定曲线PH值突跃范围大小之间的关系,未曾见到定量的描述公式。本文推导出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并作了一些应用方面的讨论。一、公式推导强碱(酸)滴定强酸(碱)滴定曲线PH值突跃范围的大小及滴定误差与被滴定酸(碱)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PH=2Log·(ErC/2)-LogKw或LogC=1/2△PH (1/2)LogKw-Log(ER/2)式中:△PH为滴定曲线PH值突跃范围的大小;Er为相对滴定误差(文中简称  相似文献   

6.
在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法中,对于参加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相应电对的标准电位的大小与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电位突跃范围的大小及滴定误差、反应中两电对半电池电子转移数目之间的定量关系,未曾见到定量的描述公式。本文对以对称电对参加的氧化还原滴定体系进行讨论,推导出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公式。并进行了氧化还原滴定分析可行和性滴定曲线电位突跃范围大小的定性定量描述,且应用于计算滴定曲线电位突跃范围。均得到了满意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滴定水样总碱度中终点确定和指示剂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水样中总碱度含量与滴定等当点的变化关系和甲基橙在不同PH值时的颜色变化情况。试验了可用于滴定水样总碱度的常见10种酸碱指示剂。结果表明,用溴甲酚绿指示剂终点优越,颜色突跃清楚。  相似文献   

8.
在酸碱滴定分析法中,强碱(酸)滴定弱酸(碱)的滴定误差和滴定曲线PH值突跃范围的大小,与弱酸(碱)的强度及浓度之间的关系,未曾见到定量的描述公式。本文从滴定误差和滴定曲线PH值突跃范围的概念出发,推导出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并应用于定量描述酸碱滴定分析的可行性确定和一元弱酸(碱)滴定曲线PH值突跃范围的计算。对灵活选择分析方法和酸碱指示剂提供了可靠依据。一元弱酸(碱)体系滴定分析的可行性,通常采用KC(?)10~(-8)来描述,一般来讲,这是符合滴定分析要求的。而对于一些强度较弱,或浓度较稀,即KC<10~(-8)的酸(碱)体系滴定分析的可行性和滴定曲线PH值突跃范围的计算,未曾见到定量的描述公式。本文从滴定误差和滴定曲线PH值突跃范围的概念出发,推导出了它们与酸(碱)的强度和浓度之间的定量公式,并进行了一些有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一要准确测定出参加中和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二要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酸碱指示剂可在中和反应终点时出现颜色变化,因此终点判断须选择合适指示剂. 酸碱恰好完全中和的时刻叫滴定终点,为准确判断滴定终点,须选用变色明显,变色范围的pH与恰好中和时的pH吻合的酸碱指示剂.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pH稍有变化,指示剂就能改变颜色.石蕊溶液由于变色范围较宽,且在滴定终点时颜色的变化不易观察,所以在中和滴定中不采用.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滴定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主要内容,而对滴定突跃理论的研究在滴定分析中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原因是滴定突跃的特征与滴定误差有着直接的联系,对于滴定突跃的研究,目前一般书中采用计算滴定曲线的方法来处理。在酸碱滴定中使用酸碱平衡公式,作一些近似处理,用代数方法进行计算(称代数计算法)。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处理简单的滴定问题.如强酸碱滴定,强酸碱滴定弱酸碱等等。但对于较复杂的滴定如多元酸碱滴定常常会遇到以下几种难以解决的问题: 1、代数计算法很难证明强酸碱滴定弱酸碱的滴定条件为CKi≥10~(-8);二元酸碱分步滴定的条件K_1/K_2≥10~5  相似文献   

11.
一.酸碱中和治定的教学目标酸碱中和滴定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这部分内容放在高一减金属一章中讲授是很合适的,但在使用上海市长宁版高一化学这部分教材时,教师感到不好教,学生感到不好学,为此,教材中有两个地方特提出来商榷.(一)教学目标中明确规定:要理难中和j站引创区理掌握中和滴定,定提酸碱j自己刻的选用.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讲清酸碱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即滴定曲线、滴定突跃)和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等内容,而教材中(见高一化学教材P.135)前者写得太简单,只用了下面一句话:“反…  相似文献   

12.
本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图形讨论了影响配位滴定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即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CM)和表观形成常数(K'MY)对突跃范围的影响,CMK'MY大,突跃范围大,当CMK'MY≥10^7.4时,CM.aM影响突跃的起点,K'MY.aY影响突跃的终点。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酸碱滴定的滴定曲线方程,并讨论了方程中各项的物理意义及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张付清  赵巍 《天中学刊》1999,14(5):83-83
酸碱滴定是中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基本操作之一.在酸碱滴定中最重要的是估计被测定物质能否准确地被滴定.滴定误差的大小主要来源于以下两方面:①指示剂的选择,②操作错误.本文着重阐述这两个问题.以供实验教学参考.1酸碱滴定时适宜的指示剂之选择在滴定过程中怎样根据PH值的变化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指示剂来确定滴定终点,直接影响着满定的准确度.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重要原则是:①指示剂的变色点(PH值)落在滴定曲线的突跃部分,②指示剂的变色易被操作者观察.表1列举了酸碱滴定时常用指示剂的变色点.表1常用指示剂…  相似文献   

15.
根据RFCC汽油中硫醇的特性及滴定曲线有两个明显突跃点的规律,将其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滴定突跃电位约为-100~lOOmV,酸性较强、易脱除的硫醇;第二类是突跃电位在100~300mV之间,酸性较弱、难脱除的C_5以上大分子异构硫醇。研究结果表明,稳定汽油中的第二类硫醇硫含量决定了精制汽油中的硫醇含量。控制RFCC原料中(Ni V)≯10μg/g及S≯0.55%,可使精制汽油硫醇含量合格。  相似文献   

16.
滴定突跃范围是滴定反应中选择指示剂的依据.文章就化学分析的四大滴定突跃范围给出了简便的计算公式,并做出了相应的影响因素的探讨,尤其是在浓度对突跃范围的影响方面做了细致的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化学教科书中[1-3],对于中和滴定法指示剂的选择一般总认为:只要指示剂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处于化学计量点附近的PH突跃范围内,便能满足滴定分析对准确度的要求。对于前者,很容易理解,而且被大量的实验事实所证实,无须赘述,对于后者,有时出现与实验事实不相符合的现象,本文就此作一点讨论。例如以0.1000mol·1-1的HCl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1-1NaOH溶液,化学计量点PH=7.0,PH突跃范围为4.3~9.7。选用变色范围部分处于PH突跃范围的百里酚酞(9.4~10.6)计指示剂。滴定至溶液蓝色正好褪去为终点,此时…  相似文献   

18.
酸碱中和反应的终点在理论上应是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即化学反应的计量点).但在中和滴定实验中,被滴定的溶液通常不发生任何外观变化,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指示滴定的终点.另外有时还会提出中和至中性的点.上述三种终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我们在学习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9.
利用温度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的实时检测功能,并借助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直接绘制数据曲线,可以便捷、直观地反映中和反应过程中温度和电导率的变化,并利用软件技术找到酸碱中和滴定的终点.通过对滴定终点判定方法的探究,提高学生运用化学基本原理和化学学科思想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我们定义,基于下列氧化还原方程的滴定叫做对称氧化还原滴定: nOx_i mRed_d(?)nRed_i mOx_d 式中Ox_i为滴定剂的氧化态,其还原态为Red_i;待测物质(还原剂)的还原态为Red_d,其氧化态为Ox_d。以下只讨论氧化滴定。 对称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突跃点(拐点)与滴定的等当点是否一致?历来有争论。有人认为当m=n时,突跃点与等当点是一致的。但是也有人认为当m=n时不一致。相反,有人认为当m≠n时,并且m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