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金融危机是综合性危机为立论基础,指出消费主义是金融危机的伦理文化根源,并循着这条思路,提出了当代中国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伦理文化对策.作者认为,要从中国国情出发,通过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组合拳"来建立应对金融危机的基本思路.要以"适度消费"为消费伦理原则,引导金融危机后中国的社会消费风尚和加强消费伦理观念教育.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在这个月成了全世界最热的词汇。从政府高层到普通大众,都深陷"金融危机"困境之中。继美国宣布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后,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也先后公布了一系  相似文献   

3.
如何正确看待金融危机对中国大学牛就业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觉得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着"雪上加霜"的严峻形势.之所以用"雪上加霜"这个形容词,是因为近几年来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持续严峻,金融危机只是为严峻的就业境况又增加了一层厚厚的"霜".  相似文献   

4.
"次贷"危机不仅仅是一场金融危机,本质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美国所谓"金融创新",违背了以为实体经济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这一原则,埋下了搅乱金融秩序、制造金融危机的祸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绝不是什么"失衡"、"不平衡"的问题,而是不平等、不公平、不公正的问题."次贷"出笼,是新自由主义的产物;"次贷"危机,也是新自由主义酿成的苦果.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犹如一股狂掠漫卷的寒流,将全球经济带进了冬天,股市低迷,经济衰退,紧捂钱袋的人们十分警惕地关注着与自己紧密相连的吃、穿、住、行的变化.不直接关联老百姓吃、穿、用、行的基础教育在金融危机中并非波澜不惊,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中职教育.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令与企业唇齿相依的中职学校泛起涟漪,在这个让众多行业感到特别寒冷的"冬天",中职学校如何"保暖",从容"越冬"?  相似文献   

6.
美国金融危机战略成因及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和我国经济发展与经济调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金融危机的成因透过制度层面,结合全球经济和美国房地产市场、债券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演变情况,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金融危机是美元取得储备货币地位并脱离黄金,利用"特里芬难题"大量增发之后的必然结果。而美联储则刺激、放任房地产市场泡沫,实行"金融危机战略",以实现其吸收美元,遏阻通货膨胀,在世界范围内重新分配美元财富的目的。因此制度层面的金融危机完全可以通过法律监管加以调控,而全球经济层面的金融危机则取决于各国经济战略博弈。  相似文献   

7.
尹霞 《时代教育》2009,(9):243-243
面对金融危机,作为"就业教育"的中职教育如何应对?本文从三方面分析中职教育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和实践:中职教育要在金融危机中寻找改革发展的机遇;中职教育在金融危机下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中等职业教育要在金融危机环境下迅速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中国制造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促使企业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型,体现在用工模式上.企业必须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能型"的用工模式转化.这一转化将加剧职业技术人才的供需失衡,导致低技术工人失业和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双重问题.应对金融危机下职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失衡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职业教育机构等共同采取行动,推动我国职业技术人才队伍总体层次和结构的提升与优化.  相似文献   

9.
2009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  相似文献   

10.
刘洋 《天中学刊》2012,(1):32-34
马来西亚曾经是自由市场经济原则的忠实信徒,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马哈蒂尔逐渐意识到"全球化是一场骗局"。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马哈蒂尔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的实质是剥削奴役广大发展中国家,他不但提出了"新全球化"的替代方案,而且指明了实现这种全球化所需的各项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一个幽灵,金融危机的幽灵,还在世界游荡"。肇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依然阴魂不散,全球经济走势至今仍不明朗。危机爆发以来,关于经济学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方式也自然成为部分学者的反思对象。作为一名有着7年经济学专业学习经历的研究生,在此与各位朋友分  相似文献   

12.
温家宝总理在2月2日的英国剑桥大学演讲中强调:"科技是克服金融危机的根本力量",并把"产业振兴"和"科技创新"提升到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与金融危机相关的法制问题以及应对措施,是法学研究的理论前沿之一和金融法制建设的重要方面。当下金融危机揭示出金融监管的法制缺位问题,金融危机管理法的建构、发展和完善过程,与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应对密切相关,大体上经历了"初步管制—严格管制—放松管制—收紧管制"的发展历程,其宗旨在于维系金融安全,其实质为金融风险管理与危机对策法。有鉴于此,应从制定专门的《金融危机管理法》、推进统一的《金融业监督管理法》以及建立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三个主要方面,构建和完善我国相关金融危机管理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美国2007年2月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目前已演变为世界金融危机.在世界金融危机中,我国经济也已经受到了一些负面影响: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家信心指数下降、企业面临日益显现的财务风险.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应当研究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积极防范财务风险.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尽管不能立竿见影,其效果也很难量化,但能推动企业练好"内功",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升级",将有助于企业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化解财务风险,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使负债增长模式受到质疑;金融危机使利用需求管理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倾向面临挑战;金融危机使基于资产价格膨胀与信用扩张循环的非理性扩张行为受到诟病,一旦资产泡沫破裂便打破循环并诱使信用紧缩、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金融危机使房地产等资产的价格"硬着陆",造成了经济周期的内生化和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全球各个地方和各个行业。在整个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高等教育风险与机遇并存,出国留学出现新"契机"。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当代资本主义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主要原因:一是金融全球化的推进使各个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也使资本主义危机呈现出高度的世界联动性;二是"中心—外围"的世界经济结构使爆发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导致世界性的生产过剩;三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成为美国向其他国家转嫁危机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与马克思的"两个必然"论断有着内在统一的联系,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加剧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危机又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印证了"两个必然"论断的正确性,显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坚定了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学界对金融危机主要存在综合危机论、新自由主义、消费透支论、创新过度论与信用缺失论几个解释框架.不少哲学研究者从资本的虚拟化、信用的被交换、此在的"经济人"与缺席的企业伦理等视角反思了金融危机.但是,学者们更关注规避金融危机的策略,而调整经济结构、完善公共政策与重铸信用体系被视为可靠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李果 《许昌学院学报》2012,31(1):143-144
2007年的经济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重大的打击。金融危机之后,在全球经济普遍疲软的大背景下,为了扩大内需、恢复经济,各国政府频繁颁布政策、措施,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货币战争"就此打响了。本文重点分析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及其效果;最后提出我国应对货币战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